如何艾灸能健康长寿秘密全在这了
医院订阅哦!艾灸,产生于我国远古时代,因为艾灸的作用机理和针疗有相近之处,并且与针疗有相辅相成的治疗作用,通常针、灸并用,故称为针灸。
通常人们误以为针和灸是同一种疗法,事实并非如此。虽然,针和灸都是建立在人体经络穴位的认识之上,但是,针疗产生的只是物理作用,而艾灸是药物和物理的复合作用。艾灸,是一种神奇的疗法,有许多不同凡响之处。艾灸疗法的适应范围十分广泛,在古代是主要治疗疾病的手段。用中医的话说,它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可以广泛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犹其对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颈椎病、糖尿病等有特效。一、艾灸来自古老的中医针灸艾灸,产生于我国远古时代,中医总结具有防病治病、养生延寿的一种简便易行、又切实有效的方法。艾灸,用易燃的艾绒等在体表经穴或患病部位进行烧灼、熏烤,借助药物温热的刺激,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作用,从而达到保健养生、防病治病的目的。艾灸疗法能健身、防病、治病,在我国已有数千年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经开始广泛使用艾灸法,如《庄子》中有“越人熏之以艾”,《孟子》中也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记载。历代医学推崇艾灸历代医学著作中更比比皆是。早在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中说:“宦游吴蜀,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差,则瘴疠温疟之气不能著人。”清代吴亦鼎,在《神灸经纶》上说:“夫灸取于火,以火性热而至速,体柔而用刚,能消阴翳,走而不守,善人脏腑。取艾之辛香作炷,能下二经,入三阴、理气血,以治百病,效如反掌。”这些中医精典书籍上都记载和论述,说明艾灸既可防病,又可治病。二、艾灸补益的原理艾灸防病、治病的作用,大多源于艾灸的补益作用,其原理有四:(1)调节阴阳人体若阴阳平衡,身体则健康;若阴阳失衡,人就会发生各种疾病。艾灸可以调节阴阳补益的作用,从而使失衡之阴阳重新恢复平衡。(2)调和气血气,是人的生命之源,血为人的基本物资。气血充足,气机条达,人的生命活动才能正常。艾灸可以补气、养血,还可以疏理气机,并且能升提中气,使得气血调和以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3)温通经络经络,是气血运行之通路,经络通畅,则利于气血运行,营养物质之运行。寒湿等病邪,侵犯人体后,往往会闭阻经络,导致疾病的发生。艾灸,借助其温热肌肤的作用,温暖肌肤经脉,活血通络,以治疗寒凝血滞、经络痹阻所引起的各种病证。(4)扶正祛邪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人的抵抗力强,卫外能力强,疾病则不易产生。艾灸通过对某些穴位施灸,如大椎、足三里、气海、关元等,可以培扶人的正气,增强人防病治病的能力,而艾灸不同的穴位和部位可以产生不同的补益作用。无论是调节阴阳、调和气血,还是温通经络,扶正祛邪,艾灸对人体起到了一个直接的或间接的补益作用,尤其对于虚寒证,所起的补益作用尤为明显。正是这种温阳补益,调和气血的作用,帮助人们达到防病治病、保健养生的目的。现代医学研究艾灸补益(1)对消化系统的影响艾灸的补益作用在消化系统方面主要是通过对胃肠活动的变化,消化腺分泌的变化等实现的。在对犬的足三里施灸时,发现犬的胃肠活动出现兴奋性和抑制性的改变。艾灸对人体内各种分泌腺均有一定的调整作用,如胃液分泌过多者,灸之可抑制胃液的分泌;而胃液少者,灸之可促使胃液分泌。艾灸对于胆汁、唾液也有良好的调节作用。(2)对循环系统的影响灸天突、百会穴后,脑血流图的若干指标均有显著变化,提示艾灸可以起到扩张脑血管、改善脑血管弹性、增加脑血流量的作用。脑循环的改善可加速患者大脑功能和脑细胞代谢的恢复,可提高记忆,改善睡眠,使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灸足三里、三阴交、曲池可以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流凝聚。日本金万淳夫等观察艾灸对健康人血流凝固力影响时发现:艾灸后1~3小时可见血凝固时间有缩短倾向。艾灸足三里可使纤维蛋白原明显下降。艾灸不仅使施灸部位灼热温暖,局部血容扩张,促进血液循环,而且可以改变全身的情况。艾条温和灸和艾柱隔姜灸左侧足三里穴时,发现因施灸而引起的局部温热或灼痛,皆能很灵敏地反映在右手示指、中指容积曲线的变化上。(3)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艾灸大椎穴可增加白细胞数量,其中以中性粒细胞升高明显。艾灸大椎可以增强网状内皮细胞的吞噬功能。艾灸可使免疫功能低下的小鼠的T淋巴细胞(TC)和B淋巴细胞(BC)增加明显,而以TC更为显著。说明了艾灸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艾灸的取穴法艾灸补益,绝大多数情况下是通过在穴位上施灸实现的,而按摩补益也需要在穴位上进行,因此必须学会定位、取穴,掌握取穴的基本方法。取穴位的方法一般可分为骨度分寸法、体表标志法、指寸法和经验取穴法等。以下主要介绍体表标志法、指寸法和经验取穴法。(1)体表标志法以体表某些标志如五官、毛发、指甲、乳头、肚脐或关节、肌肉等活动时产生的孔隙、凹陷等来作为依据,去找所要取的穴位,这样的取穴方法就是体表标志法。通常比较多用此法取的穴位,如印堂,即两眉中间;膻中,即两乳头水平连线中点等。(2)指寸法指寸法是在骨度分寸和体表标志法的基础上,以施术者本人或被施术人的手指作测量标准来找穴位的一种方法,比较多用的有拇指同身寸法,即以拇指指关节的横度作为1寸,还有横指同身寸法,即以示指、中指、环指、小指四指相并,以中指第M节为准,量取四横指为3寸。(3)经验法经验法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取穴法,此法简便易行,如直立垂手,中指指端即为风市穴;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在食指指端即为列缺穴等等。艾灸的保健法艾灸能激发、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现介绍几种常用的自我保健艾灸法,见效快、操作方便,相对无药物伤害之忧。(1)延年益寿保健灸穴位: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气海(位于腹正中线脐下1.5寸处)、关元(位于腹正中线脐下3寸处)。分组:第一组,关元、气海、左侧足三里;第二组,关元、气海、右侧足三里。方法:选准穴位后,点燃药用艾条,分别对准第一组穴位,每穴悬灸10分钟,以各穴位皮肤潮红色为止。第二天用同样的方法悬灸第二组穴位。如此交替悬灸,连续三个月为一个疗程。休息一周,再继续第二个疗程。使用时注意力要集中,艾火与皮肤的距离,以受灸者能忍受的最大热度为佳,注意不可灼伤皮肤。说明:关元、气海、足三里是人体强壮保健要穴,每天艾灸一次,能调整和提高人体免疫机能,增强人的抗病能力。成书于宋代的《扁鹊心书》中说:“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不得长生,亦可得百年寿。”特别是女士,艾灸此三个穴位后,神清气爽,容光焕发,全身特别是小腹部十分舒畅(此种感觉一般要连续灸半个月后才明显)。(2)艾灸治冻疮穴位: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近第二掌骨之中点处)、足三里穴。方法:在冻疮局部先揉按5分钟。选准穴位后,点燃药用艾条,对准已发或将发冻疮处,各悬灸3~5分钟,以局部皮肤潮红色为度。若冻疮在上肢或耳朵,必须加灸合谷穴3~5分钟;若冻疮在下肢,必须加灸足三里穴3~5分钟。艾火与皮肤的距离,以受灸者能忍受的最大热度为佳。注意不可灼伤皮肤。用本法连续艾灸3天,冻疮不再复发。(3)艾灸治胃痛穴位:中脘穴(位于腹正中线脐上4寸处)、足三里穴。方法:选准穴位后,点燃药用艾条,在中脘穴、一侧足三里穴上各悬灸10分钟,以穴位上皮肤潮红色为度。胃痛可立即缓解。使用时要注意力集中,艾火与皮肤的距离,以受灸者能忍受的最大热度为佳。注意不可灼伤皮肤。说明:艾灸足三里穴能使胃痉挛趋于弛缓,胃蠕动强者趋于减弱;又能使胃蠕动弱者立即增强,胃不蠕动者开始蠕动。因此,除胃溃疡出血、穿孔等重症,应及时采取措施或外科治疗外,其他不论什么原因所致的胃痛,包括现代医学中的急、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及胃神经官能症等,若以胃脘疼痛为主者,用本法艾灸,均能立时止痛。(4)艾灸美容艾灸美容与一般的化妆品美容、手术美容,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本质上的,另一个是表面上的。化妆品可以掩饰你的不足,手术可以改造你的结构,但都无法给你真正的健康。因为健康而使你青春常驻、容光焕发、思维敏捷、反应灵敏。通过吃药、打针或者锻炼,或许也可以或多或少地达到你期望的效果。但没有灸疗好,艾灸是驱散疲劳、恢复元气、补充体能、平衡阴阳的最有效的手段。有很多女人脸上不光滑洁净,这往往是内分泌失调引起的,实际上还是阳能不足,而不是像一般所说的上火。常有这么几种女性:一是脸上痘痘长得成片的女性,往往有严重的带下病,“清热解毒”往往没有任何效果,因为她们的这种热往往是虚热,而不是实热,补充阳能尚且不逮,何况雪上加霜。所以艾灸是最佳的选择。二是脸上长有黄褐斑的女性,往往肝肾亏虚,体质严重偏于酸性,用艾灸治疗,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三是虚胖的女性,不是营养过剩。营养过剩是西医上的一个概念,中医里面没有这样的说法,如果哪个中医也这样瞎嚷嚷,那肯定个半吊子。即使是肥胖的小孩子,往往并不是营养过剩,而是阳能不足,往往是因为在怀孕期间,父母还有不少的性生活,导致孩子先天不足,肝肾机能失衡,脾脏运化无力。虚胖女性则往往有崩漏暗疾,失血过多。太过肥胖往往是因为脾肾阳虚,太过瘦弱则往往是肝肾不足。四是乳头过早地颜色变暗淡,或者乳头凹陷的女性,往往严重肝肾亏虚,冲脉、任脉虚寒,有的甚至还有咳嗽的毛病。这些问题用艾灸治疗都有很好的效果。艾灸方法艾灸有以下几种灸法:直接灸将艾粒直接放在皮肤上灸至起泡,对咳喘、肺痨、痞块有良好的作用。间接灸即隔物进行施灸、有隔姜灸、隔盐灸、隔蒜灸、隔附子饼灸等。温和灸点燃艾条,对准施灸部位进行熏灸;病人感到舒适无灼痛感,以皮肤潮红为度。雀啄灸点燃艾条,对准施灸部位,象鸟雀啄食一样一起一落、一远一近。回旋灸将点燃的文条悬于施灸部位上方2-3cm左右移动、往返回旋。八、灸脐为何能健康长寿“脐”是什么?脐,俗称肚脐眼。以现代医学的观点,“脐”只是初生儿脐带脱落后遗留下的一个瘢痕组织;但中医认为,脐中是一个具有治病作用的重要穴位,名叫“神阙”。此穴被认为是经络之总枢,经气之汇海,能司管人体诸经百脉。当人体气血阴阳失调而发生疾病,通过刺激或施药于神阙穴,便有调整阴阳平衡、气血和畅的功能,收到祛邪治病之功效。“灸脐”的作用有趣的是,有科学家用“黄金律”来测量人体,结果惊奇地发现:从肚脐到脚的长度,与肚脐到头顶长度的比值,恰好等于0.,就是说,肚脐正位于人体的“黄金分割点”上。而现代科学研究表明,0.在养生中起重要作用,所以“黄金分割点”应是调整人体功能的最佳作用点。实验研究也证明:通过药熨、艾灸等刺激,有助于调节人体神经系统及内分泌活动,尤其是能显著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从而能起到扶正祛病、益寿延年之作用。一般来说,灸脐注意事项有三:第一,脐部有损伤、炎症者及孕妇禁用;第二,刚吃完饭或空腹不宜灸脐;第三,艾灸不可离脐部太近,否则易烫伤。常用艾灸脐两法一法:艾炷直接灸。将燃烧的艾炷直接悬在脐中上方(1厘米左右)施灸,以觉得有温热感为度。每次灸15~30分钟,每日1次,连灸10次为1疗程。全年可不定时灸3~5个疗程,秋冬季施灸效果更佳。因体质素虚而出现的胃肠功能紊乱、神经衰弱等疾病用此法防治效果较好。二法:神阙隔姜灸。把姜片上穿刺数孔,覆盖于脐上,点燃艾炷在姜片中啄灸,以感温热且舒适为度。每次灸15~20分钟,隔日1次,每月灸10次,冬至开始灸最好。此法对寒邪引起的消化不良、腹痛诸症有预防作用。以上部分内容可能来源于网络,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或发放稿费。关于我们德纳森大医杨润达老师来自于中医世家,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以《黄帝内经》为指导思想,以孙思邈《大医精诚》为行为标准,以现代社会百态疾患为案例,融合儒释道医为都市人开设清、调、练、补、养系列课程。诠释中华五千年养生智慧结晶,系统生动的讲解,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探索生命真相,追本溯源,传承健康长寿的终极之方。五大金牌课程辟谷饮食经络游学禅修联系我们合作、报名课程请联系咨或qq.北京治疗白癜风哪个医院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专科医院在哪
上一篇文章: 第六十六节养生保健灸之补肾强身篇 下一篇文章: 艾灸是一切中西医疗法的最高境界
转载请注明:http://www.fjzz169.com/hxjsx/1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