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上演命运的碰撞大师的对话

在西方音乐史上

“命运”是个永恒的主题

音乐常常被作曲家用来诠释

自己对命运的态度与理解

在贝多芬与柴可夫斯基的世界中

恰好第五交响曲都与命运联系在一起

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标题便是“命运”

柴可夫斯基的第五交响曲虽然没有标题

但从现存的作曲家创作札记中

可以看出该作有着明确的标题性构思:

这一作品从完全听从命运,

到对命运发生怀疑,

最后决心通过斗争来克服悲惨的命运,

从而表现出肯定生活的思想。

1月17日,指挥余隆、杨洋将携手杭州爱乐乐团,为广大乐迷献上精彩的“五之交响”音乐会,让我们一同在贝氏与老柴的命运之歌中感受生命的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两位指挥家都与杭州爱乐乐团的艺术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余隆是杭州爱乐乐团艺术委员会主席,为乐团的艺术发展和规划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杨洋则是杭州爱乐乐团的艺术总监兼首席指挥,从建团至今一直是乐团的“领航员”,带领杭爱在艺术海洋里扬帆起航、乘风破浪。

指挥余隆

指挥杨洋

本场音乐会,这两位特别的"杭爱人”将携同杭州爱乐乐团一起带来交响音乐会,为更好地打造杭爱这张城市文化“金名片”添砖加瓦。

曲目

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命运”,创作于他一生中最为悲惨的时期,失聪、婚约被毁、德国被封建阴影笼罩,这些悲惨的命运在他脑海中酝酿出一部交响乐。

面对命运的捉弄,贝多芬选择接受并与之抗争。他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我已决心和自己的命运尽力战斗,无论如何不愿我自己破灭。”

李正天《命运——贝多芬》布面油画

尽管失聪已没有治愈的可能,贝氏依旧凭借对钢琴的记忆、对乐谱的精通,创作出了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

该作品以“叩击命运之门”的主题开始,从黑暗到光明、苦难到欢乐,以音乐号召人们向命运抗争,激励人们搏斗、反抗,这是一部描写人类通过抗争走向胜利的英雄式交响曲。

贝多芬第五交响曲手稿

柴可夫斯基的第五交响曲创作于年,此时他本人的健康状况不佳,而俄国也正处于沙皇专制统治的黑暗年代。

作曲家在创作札记中表达了自己在第五交响曲中对命运的思考,反映出其作为俄罗斯知识分子代表惶恐不安,渴求光明的心境,因此这部作品也被称为是柴可夫斯基的“命运交响曲”。

作品中,老柴独有的忧郁和甜美曲风交错穿插,而作曲家对于“命运”的呼喊则在序曲部分以单簧管演绎出来,并在全曲中不断回旋体现。这同样也是一部描写人类力量最终战胜命运的凯歌式交响曲。

艺术家

作为指挥家、音乐活动家的余隆,被《纽约时报》称为“中国音乐版图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他的艺术人生因为引领中国古典音乐事业的纵深发展、推动中国音乐家与作曲家登上国际舞台而熠熠生辉。在中国芸芸交响乐团之林,余隆是其中三个顶级团体的“掌门人”:中国爱乐乐团的艺术总监,上海交响乐团和广州交响乐团的音乐总监。他也身兼香港管弦乐团首席客座指挥、上海夏季音乐节联合总监。早于年,他创办了北京国际音乐节并担任艺术总监至年,后又继续担任艺术委员会主席至今。此外,余隆还担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及中国音乐家协会交响乐团联盟主席。

余隆麾下的中国爱乐乐团,在教宗本笃十六世亲临现场见证下,首登梵蒂冈保罗六世礼堂演出,是中国交响乐团中的第一次,这场意义非凡的音乐会也是增进东西文明交流互动的里程碑式事件。年,余隆大师再开中国乐团先河,带领中国爱乐乐团在伦敦皇家艾尔伯特大厅的BBC逍遥音乐节献演,数以百万计的英国观众通过不同的方式观看了音乐会的转播。

自年始,余隆大师执掌上海交响乐团至今,成就斐然。年,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落成;同年,余隆与上海音乐学院及纽约爱乐乐团一道,共同创建上海乐队学院。这是中国第一所为管弦乐手设立的研究教育机构。此外,应纽约爱乐乐团邀请,余隆作为该乐团国际顾问委员会的成员,与其他11位音乐倡导者和音乐大使协力推动各国音乐家及音乐机构深化国际交流。年,两年一度的音乐盛事“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成功举办。年6月,余隆与德意志留声机公司(DG)签订独家代理合同,成为了DG旗下首位中国指挥家,为上海交响乐团取得全球发行与供应的合作关系。年,余隆率上海交响乐团世界巡演,亮相BBC逍遥音乐节、阿姆斯特丹音乐厅、爱丁堡国际艺术节、拉维尼亚艺术节以及卢塞恩音乐节。

年,余隆首次指挥广州交响乐团;年成为乐团音乐总监。在任内,余隆大力扩展乐团的保留曲目,带领乐团拓宽国际演出版图,先后到访欧洲、美洲、澳洲、非洲、中东等地。同时,他也不遗余力履行音乐教育的使命。年至年,广州交响乐团创办广东国际音乐夏令营,并邀请著名指挥大师夏尔·迪图瓦任音乐总监,以及玛塔·阿格里奇和加里·格雷夫曼等著名艺术家组成导师团队。年1月,广州交响乐团创办首届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在演出与教育的对话中“开启世界与中国交响乐新的篇章”。音乐周由余隆亲自担任艺术委员会主席,并由世界著名大提琴家马友友担任艺术总监。

国际舞台上的余隆,同样地位显赫,炙手可热。世上最受瞩目的管弦乐团,如纽约爱乐乐团、芝加哥交响乐团、费城管弦乐团、洛杉矶爱乐乐团、蒙特利尔交响乐团、巴黎管弦乐团、班贝格交响乐团、汉堡国家歌剧院乐团、柏林广播交响乐团、北德广播交响乐团、慕尼黑爱乐乐团、悉尼交响乐团、BBC交响乐团、英国爱乐乐团、东京爱乐乐团和新加坡交响乐团都曾经在余隆的指挥下演出。

年,余隆生于上海的音乐世家。他音乐上的启蒙与授业恩师正是他的祖父、著名作曲家丁善德。其后,他求学上海音乐学院;继而负笈西行,入读并毕业于著名的柏林高等艺术大学。年,余隆任北京中央歌剧院常任指挥。

驰骋乐坛数十载,余隆大师的成就备受肯定。年,他获评“年度中国文化人物”、年获颁“中华艺文奖”。为表彰余隆对中外文化交流及中国音乐发展的贡献,中央音乐学院向他授予荣誉院士证书。

在国际上,余隆大师获得的荣誉同样显赫。其中包括年由德国万宝龙文化基金会颁发的“万宝龙卓越艺术成就奖”,以及年获颁的“法兰西文学艺术骑士勋章”。年,意大利政府授予余隆“共和国骑士勋章”;年,受法国政府颁授代表最高荣誉的“法国荣誉军团勋章”;年,获美国大西洋理事会“全球公民奖”以及耶鲁大学音乐学院的“桑福德奖章”;年,余隆被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的外籍荣誉院士,同年获得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十字勋章;年,余隆又被授予香港演艺学院荣誉博士学位。

杨洋出生于音乐世家,自幼学习钢琴,师从钢琴教育家李其芳教授。后随指挥家徐新、吴玲芬教授学习指挥,并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师从著名指挥家、中央音乐学院院长俞峰教授。

年11月,在希腊举行的迪米特里·米特罗普洛斯国际指挥大赛中,杨洋以出色的表现和无可争议的优势一举夺得第一名,成为在这项顶级国际大赛中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指挥。

作为中国最活跃的指挥家之一,杨洋与国内所有主流交响乐团及歌剧院均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同时在德国德意志交响乐团、科隆爱乐乐团、斯图加特爱乐乐团、多特蒙德爱乐乐团、莱茵国立爱乐乐团、新布兰登堡爱乐乐团;意大利维罗纳歌剧院、都灵皇家歌剧院、罗马交响乐团;法国戛纳交响乐团、波尔多交响乐团;西班牙瓦伦西亚交响乐团;希腊交响乐团、雅典室内乐团;日本东京爱乐乐团;韩国仁川爱乐乐团等众多国外乐团及歌剧院也成功的留下了他的足迹。

世界著名大提琴家雷因·哈雷尔、阿尔本·格哈德、王健、娜塔莉娅·古特曼;小提琴家马克西姆·文格洛夫、吉东·克雷默、瓦吉姆·列宾、宓多里、莎拉·张、奥古斯汀·杜梅、雷纳德·卡皮松、林昭亮;钢琴家加里·格拉夫曼、郎朗、鲁道夫·布赫宾德、巴瑞·道格拉斯、让-伊芙·蒂博戴、白建宇、木村峻·帕克;女高音曹秀美;男中音托马斯·汉普森;单簧管演奏家萨宾娜·迈耶、温泽尔·福克斯;圆号演奏家拉多万·弗拉特科维奇、斯蒂凡·道尔等以及几乎所有一流的中国音乐家都与他有过精诚的合作。

由于指挥大师余隆的慧眼独具,杨洋于年第一届北京国际音乐节上成功地开始了他的职业指挥生涯,并连续八届在北京国际音乐节上执棒歌剧与音乐会。年-年任中国爱乐乐团助理指挥、常任指挥。年赴韩国参加由指挥大师郑明勋主持的大师班。年,他主持组建了杭州爱乐乐团。年创办杭州国际音乐节。

从至今,杨洋率领杭州爱乐乐团迎来第十二个音乐季。十一年中他们成功的在德国麦克伦伯格音乐节、石荷州音乐节、意大利拉维罗音乐节、艾美利亚音乐节、陶尔米纳音乐节、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音乐节等欧洲著名音乐节登台亮相,并远赴俄罗斯及爱沙尼亚巡演。年执棒杭州爱乐乐团在希腊、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匈牙利等一带一路五国以及日本、韩国、泰国的巡演赢得了欧亚洲观众的喝彩及国内外业界的高度评价与

转载请注明:http://www.fjzz169.com/hxjbz/605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