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艾草的那些事
艾草,自古在民间即有食用、袪风邪等用途,端午节有些岭南人士,除了会以糯米掺艾草制成"艾粄"等应节食品之外,还有人将艾草、茅草、灸柳枝、桃枝等药草悬挂门口,当作避邪之物。 艾,又称香艾、苦艾,味苦辛,性温,入肝、脾、肾经,最大功效为袪湿散寒、止血止痛,另外还有温血活血、健胃强壮等功效。 艾草主治吐血,对于直肠出血、子宫出血、月经失调、经闭、少女痿黄症、虚寒阴冷、贫血等妇科病极佳,为妇科良药。
因具有袪寒湿功能,可治关节痛、神经痛、头风头痛、腰骨酸痛和胸痛等痛症,还可治下痢、胃溃疡、盲肠炎、除腹水、止冷痢吐泻,亦可配合其它治癌药草,治疗甲状腺癌和鼻咽癌等。 治妇女产后血崩,以海金沙、凤尾草、茅根、球蕨、侧柏等煎汤后,将药汤加入艾心叶、益母草、竹叶菜、丝瓜、水芹菜、和藕粉一同绞汁,具特效。 治胃溃疡,以艾心叶、紫茉莉、木瓜等作精力汤,数日内见奇效。 艾叶平时可用来煎蛋或煮蛋吃,对于久年头痛、神经痛、腰酸背痛、崩漏下血诸症,具有极佳食疗效果,且同时为温补药膳食品,可醒胃,为虚冷者的长效性"威而刚"。 艾草更是自古以来艾灸袪风行血的唯一良药,不过治疗癌症时,必须与半枝莲、蒲公英等治癌圣药合用,才有实效。孟子说:“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意思是说七年之病很顽固,但三年以上的陈艾却有可能治愈它。可见,人们对艾草在防病治病中的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中医认为,艾草具有湿散寒、温经止血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艾草对多种细菌、病毒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艾条灸是用艾条在体表一定部位施灸的一种治疗方法。艾条灸包括悬起灸和实按灸两种。简便易行的悬起灸在生活中最为常用,包括温和灸、雀啄灸和回旋灸。
温和灸是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在距离施灸部位约3厘米处进行熏烤,一般以灸至局部出现温热、潮红为度。本法具有温通经络、祛风散寒的作用。
雀啄灸是将艾条燃着的一端悬置于施灸部位之上,一上一下地活动施灸,像鸟啄食一样,本法适用于昏厥、儿童疾病、胎位不正等。
回旋灸是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在距离施灸部位皮肤3厘米左右的距离,往复回旋施灸,使患者有温热感而不致灼痛,灸至局部出现温热潮红为度。本法适用于病变面积较大的风湿痛、软组织损伤、皮肤病等。
专供粗艾条7*20cm,火力通透,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fjzz169.com/hxjgc/4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