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科普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
端午插艾,驱蚊辟邪。说起端午节,挂艾草应该是大家都熟知的习俗之一。事实上,艾叶作为生活中常用之物,既可入药治病也可防病健身,在生活中的作用很大。
俗话说,“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介绍下小小艾草的大用处。
《本草纲目》载,艾草味苦,性微温,无毒,主治灸百病。可作煎,治吐血下痢、下部疮、妇人漏血,利阴气,生肌肉,辟风寒,使人有子。”同时李时珍又引《荆楚岁时记》曰:“五月五日鸡未鸣时,采艾似人形者揽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验。……悬于户上,可禳毒气。”。
由此可知,艾草的药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一是用于艾灸,古人认为可以“灸治百病”;
二是老百姓在端午节时通过悬挂新鲜的艾草,或燃烧干燥的艾蒿,达到祛邪避晦的目的;
三是用艾叶熬水口服,治疗各种内妇科疾病,如吐血、痢疾、月经不调、不孕不育、阴痒湿疮等证。
灸治百病有文献记载,艾草用于外治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而艾草最早的用途就是灸。中医经典著作《内经》、马王堆出土的汉墓帛书《五十二病方》都有关于用艾条熏灸身体特定部位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如用艾灸治疗颈椎病在临床上疗效就非常肯定,最常用的穴位就是大椎穴。该穴位于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的凹陷处,也就是我们低头时,脖子后面正中央脊柱凸起的下方。临床上通常采用回旋灸配合雀啄灸的方式配合施用,通常15~20分钟为一次。一般每天1次,7次为一个疗程。中老年朋友有这方面需要的,医院施行。
止痒艾叶外用有祛湿止痒、抑菌的作用。湿疹导致的皮肤瘙痒、脚部细菌滋生引起的瘙痒,可用艾叶煎水,清洗、浸泡。
治疗风湿痛艾叶有活气血、逐寒湿、温通经络的作用。用菊花与艾叶一同制作成护膝以及护腰垫,可以缓解关节红肿、酸痛、僵硬,以及腰背酸痛等。
调理痛经艾叶有暖血温经的作用,又能壮子宫,所以治疗妇科疾病的方剂中多会添加。当女性发生痛经时,可以食用艾叶煮蛋、艾叶母鸡汤或艾叶红糖茶来调理。
缓解头痛艾叶枕头对调理因天气寒冷、潮湿引起的头痛有较好的效果,长期使用艾叶枕头还可以预防感冒与缓解颈椎疼。
止盗汗清醒时候不流汗,一旦入睡便会大量的出汗,中医称这种现象为盗汗。《本草纲目》指出,可用艾叶10克、白茯苓15克、乌梅3个,一同煎水,睡前服用治疗盗汗。
当然艾叶的作用还不仅仅这些,还可以做出诸多的美食,如艾草青团子、艾草糍粑、艾草蒸蛋、艾草饺子等,但是使用艾草也有一定注意事项。
首先,不宜一次性服用太多,容易引起恶心、呕吐以及腹部不适等。其次,艾草中的油脂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性,如果出现皮肤发热、潮红,最好停止使用。另外,艾草性温,容易上火的人群最好不要使用,使用艾叶之前最好先咨询医生。
(来源:首都中医)
中医耀州
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fjzz169.com/hxjgc/4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