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气在哪病就在哪祛除湿气强健脾胃

祛湿

★体内存在湿气,会出现头昏头重、四肢酸懒、身重而痛、关节屈伸不利、胸中郁闷、脘腹胀满、恶心欲吐、食欲不振、大便溏泻等症状,会严重影响健康。用艾灸祛除湿邪可谓是上乘之选。外湿侵袭可选择阳陵泉、背俞穴等穴位用温和灸的方法祛除;内湿浸淫可选择足三里、天枢、气海、关元等穴位。

穴位调理

位置:阳陵泉穴位于膝盖外侧下方1寸(大拇指横宽),左右腿各有一穴。取穴时,顺着膝盖往外下方约大拇指横宽的地方,会摸到一个圆骨突起的地方,在它的前下方凹陷处即阳陵泉穴。

施灸方法:采用温和灸。取坐位,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处施灸,以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

施灸时间:每日灸1次,每次灸10分钟。

功效:祛湿,行气,解郁。

位置:肾俞穴位于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2横指宽)处,左右各有一穴。取穴时,左右腰骨最高点连线与脊椎中线的交点附近为第4腰椎,向上数到第2腰椎下方的凹陷处旁开1.5寸(2横指宽)就是肾俞穴。

施灸方法:回旋灸。被施灸者俯卧,施灸者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施灸部位,距离皮肤1.5~3厘米,左右平行往复或反复旋转施灸。

施灸时间:每日灸1次,每次灸3~15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最好在每晚临睡前灸。

功效:祛湿,健体。

位置:脾俞穴位于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2横指宽)处,左右各有一穴。

施灸方法:回旋灸。被施灸者俯卧,施灸者站于一旁,手执艾条以点燃的一端对准施灸部位,距离皮肤1.5~3厘米,左右往复施灸。

施灸时间:每日灸1次,每次灸3~15分钟。

功效:健脾解郁,疏肝理气,祛湿。

位置:足三里在外膝眼下3寸(约4横指宽)、胫骨前肌上,左右腿各有一穴。

施灸方法:宜采用温和灸的方法。施灸时,取坐位,手执点燃的艾条,距皮肤1.5~3厘米。

施灸时间:每日灸1次,每

次灸3~15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最好在每晚临睡前灸。

功效:祛除下肢的寒湿之气,调理脾胃。

位置:天枢穴位于肚脐左右旁开2寸(3横指宽)处,左右各有一穴。

施灸方法:被施灸者平躺,施灸者手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施灸,以感到施灸处温热为度。

施灸时间:每日灸1次,每次灸10~20分钟,一般10天为1个疗程。

旁开2寸(3横指宽)处,左右各有一穴。

施灸方法:被施灸者平躺,施灸者手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施灸,以感到施灸处温热为度。

施灸时间:每日灸1次,每次灸10~20分钟,一般10天为1个疗程。

功效:调理胃肠,疏通大肠腑气,祛除内湿。

位置:气海穴位于肚脐正下方1.5寸(比大拇指稍宽)处,此穴是先天元气会聚的地方。

施灸方法:此穴需两人配合施灸,可采用回旋灸的方法。施灸时,被施灸者仰卧,施灸者站或坐于一旁,手执点燃的艾条,距离皮肤1.5~3厘米处施灸。

施灸时间:每日灸1次,每次灸5~15分钟,左右方向平行往复或反复旋转施灸,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

功效:温阳除湿、扶正固本,培元补虚。

位置:关元穴位于肚脐正下方3寸(4横指宽)处。

施灸方法:此穴需两人配合

施灸,宜采用回旋灸的方法。施灸时,被施灸者仰卧,施灸者站或坐于一旁,手执艾条以点燃的一端对准施灸部位,距离皮肤1.5~3厘米处施灸,左右方向平行往复或反复旋转施灸。以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

施灸时间:每日灸1次,每次灸5~15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

功效:培元固本,除寒湿之气。

感谢观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fjzz169.com/hxjgc/511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