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10几个病症,冬天就应该这样灸

中医治疗与养生,非常善用环境、季节和时辰,认为人体存在小周天,小周天要融入天地万物的大周天。比如冬病夏治和冬令进补。

前面的文章,黄老师说过冬季艾灸也是冬令进补的一种形式。以下几种病症就很适合冬季艾灸调理。

一、体虚感冒,表现为经常感冒

取穴:

1.足三里穴:在左右小腿,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共两穴。左右两穴各灸5~10分钟,可早晚各灸1次。

2.大椎穴:在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柱棘突之间。共一穴。可早晚各灸1次,每次灸5~10分钟。特别是天气变化,易感冒的季节艾灸更有疗效。

二、阳虚,手脚怕冷

取穴:大椎穴、神阙穴、命门穴,足三里穴,涌泉穴这五个穴位。施灸方法:可早晚各灸1次,每次灸10~20分钟。

三、肺虚,鼻敏感

取穴:迎香,印堂,攒竹,阳白,太阳。

施灸方法:因艾灸盒太大,面部艾灸一般不用艾灸盒,手持艾条悬灸,从迎香开始,就双侧,感觉热了移到印堂,在到攒竹,阳白,太阳,面部灸下来大约30分钟到1个小时。

四、鼻炎

取穴:迎香穴,鼻梁,印堂,攒竹,阳白,太阳、肺俞,关元、神阙。

施灸方法:时间方面,可以循序渐进,以感觉热为度。可手持艾条悬灸。

五、哮喘

取穴:风门、肺俞、至阳、次髎、命门、肾俞、腰阳关、关元俞、神阙等区域。

施灸方法:先用两根艾条一起在这些穴位,从上到下逐步艾灸一遍,这个时间大约是5-10分钟左右,再有气感明显的穴位要多停留一会,这个手法是以激发经气为主,温热局部气血,开通经络。

六、类风湿性关节炎

取穴原则:类风湿局部施灸以阿是穴(即敏感点为主),另外加肾腧,神阙,中脘。

施灸方法:开始灸的一段时间内,只灸病患局部,和肾腧区,每日一次,待局部症状明显缓解后,这几个部位酌情轮流施灸。长期坚持,必有效果。

七、颈椎病

取穴:风池,天宗,肩井辅穴:大椎,风府,曲池,合谷。

施灸方法:温和灸以上穴位,每穴10-15分钟,每天一次,10天为一个疗程,中间可休息两三天。

八、虚寒性胃痛

取穴:胃经合穴足三里,脾、胃之背俞穴脾俞、胃俞,胃经募穴中脘。

施灸方法:温和灸以上穴位,每穴10-15分钟,每天一次,10天为一个疗程,中间可休息两三天。

九、冻疮

穴位: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近第二掌骨之中点处)、足三里穴。

施灸方法:选准穴位后,点燃药用艾条,对准爱发冻疮处,各悬灸3~5分钟,以局部皮肤潮红色为度。若冻疮在上肢或耳朵,必须加灸合谷穴3~5分钟;若冻疮在下肢,必须加灸足三里穴3~5分钟。

艾火与皮肤的距离,以受灸者能忍受的最大热度为佳。注意不可灼伤皮肤。用本法连续艾灸3天,冻疮难复发。

十、退行性膝关节炎

艾灸:灸内外膝眼、梁丘、血海、阴陵泉、阳陵泉、足三里、阿是穴,重点内外膝眼灸的时间要久一点。整个患膝灸的时间在20~30分钟。

十一、肩周炎

取穴:主穴:颈夹脊、肩髃、肩髎、手三里、肩贞、阿是穴。配穴:天宗(肩甲痛);臂臑、曲池(上臂痛)。

施灸方法:手持陈年纯艾条施灸单点温灸颈夹脊、肩髃、肩贞、肩髎。每处穴位依次进行回旋、雀啄、往返、温和灸四步法施灸操作,即先行回旋灸2分钟温热局部气血,继以雀啄灸1分钟加强敏化,循经往返灸2分钟激发经气,再施以温和灸发动感传、开通经络。

十二、免疫力底下,易疲劳

取穴:百会、大椎,身柱,膏肓穴等。

施灸方法:可早晚各灸1次,每次灸10~20分钟。

黄老师.

↓↓↓点“阅读原文”查看地球上最好用的皮肤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fjzz169.com/hxjjj/54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