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世家霜降

霜降,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之后便是立冬了。空气中的水份在此时开始凝结为霜,这预示着时间进入到了深秋,气温越来越寒冷。这个特点在我国的北方会更加明显,而南方的温度也在持续下降。所以,无论您所居住的地方是否有霜降下,您都应该开始特别注意保暖和保护阳气了。因为,这将决定您是否可以过一个暖暖的冬天。

下面就跟当归中医一起来学习一下几种常见情况如何灸出暖暖的冬天吧!记住哦,一定要看到最后哈,最后有大多数人在冬季都能遇到的一个问题哦~脾胃虚寒

平素脾胃不好的人,有不少是脾胃虚弱甚至虚寒型。在冬季吸入冷风,甚至手脚受凉都可能导致胃、肠病加重,而发生胃胀、胃痛、吐酸水、腹泻、遇冷加重等症状。这时您还可以参考过敏中关于辨别虚寒体质的方法来判断自己是否为虚寒体质。

如果你的确为阳虚体质,遇冷则肠胃症状加重,可考虑用以下灸法:

温脾健胃法

取穴:太白、足三里、中脘、神阙作用:温中健脾,和胃止泻。

操作:患者可采取坐姿和平卧体位,点燃艾条,对准穴位进行回旋灸。施灸者将艾条对准穴位,并距离皮肤2-3cm左右,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地施灸。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穴灸10-15分钟,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

耐热较好的患者,还可以采用隔姜灸的方法,以更好的达到温中散寒的目的。具体操作:将姜切成直径大约2-3cm,厚约0.2-0.5cm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将姜片置于相应的穴位处,再取适量艾绒做成柱状,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至艾柱燃尽,可根据病情轻重程度每穴重复灸2-3壮。以使皮肤红润而不起泡为度。腰膝寒痛

对于平素有风湿性关节炎或腰椎疾病,遇冷则疼痛加重,平日怕冷者,可使用以下方法温散寒邪,温通血脉而达到止痛的效果。

温补阳气,祛寒止痛,您可以用以下的灸法:

温阳蠲痹法

取穴:阿是穴(即哪疼灸哪)、肾俞、命门(腰痛用此穴)、犊鼻(膝关节痛用此穴)作用:温补肾阳,蠲痹止痛。

操作:患者可采取平卧或俯卧的体位,请家人点燃艾条,对准穴位进行回旋灸。施灸者将艾条对准穴位,并距离皮肤2-3cm左右,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地施灸。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穴灸10-15分钟,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

耐热较好的患者,还可以采用隔姜灸的方法,以更好的达到温肺散寒的目的。

具体操作:将姜切成直径大约2-3cm,厚约0.2-0.5cm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将姜片置于相应的穴位处,再取适量艾绒做成柱状,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至艾柱燃尽,可根据病情轻重程度每穴重复灸2-3壮。以使皮肤红润而不起泡为度。四肢冰凉

有不少人一入冬季便开始手脚冰凉,甚至发生冻疮。这种情况多数跟气血循环不畅或气血、阳气虚弱,阳气不能远达四肢末端所致。从现在您就应该开始着手预防了,不要等到入冬气温严重下降再开始就晚了。

温通四肢血脉您可以用以下的灸法:

温阳通脉法

取穴:间使、复溜、足三里、关元作用:温补阳气,通阳散寒(单灸关元穴还可以用于经期腹痛伴小腹冰凉者)。

操作:患者可采取平卧或坐姿的体位,点燃艾条,对准穴位进行回旋灸。施灸者将艾条对准穴位,并距离皮肤2-3cm左右,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地施灸。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穴灸10-15分钟,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

耐热较好的患者,还可以采用隔姜灸的方法,以更好的达到温肺散寒的目的。

具体操作:将姜切成直径大约2-3cm,厚约0.2-0.5cm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将姜片置于相应的穴位处,再取适量艾绒做成柱状,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至艾柱燃尽,可根据病情轻重程度每穴重复灸2-3壮。以使皮肤红润而不起泡为度。

赞赏

长按







































皮肤病医院哪家好
皮肤病医院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fjzz169.com/hxjsx/9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