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保健三伏天,教你学艾灸含手法
昨天刚刚入伏,你体验过“三伏灸”吗?
当一缕带着淡淡艾香的热烟气,在皮肤上散开时,紧绷的神经瞬间舒缓,整个人感觉好放松。
艾灸,一种治病防病的中医外治法,医院里被广泛应用,也成为越来越多家庭中养生保健的方式。
时下三伏天阳气最盛,十分适宜通过艾灸来提升阳气、调养身体。如果你也想为家人艾灸一番。那么该如何灸、灸哪些穴位?
今天,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起来学学吧!
艾条灸
首先来认识一下,什么是艾条灸?
据介绍,艾条灸以艾绒为主要材料制成艾条,点燃后温灼体表腧穴的灸法。
功效
通经活络、行气活血、去湿逐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防病保健。
《本草从新》记载:“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艾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
适用范围及量度
艾条灸适用于:虚证、寒症、湿证。
艾条灸常用被施灸者的手指同身寸来定位穴位。
1寸:①中指同身寸,是以患者的中指中节屈曲时手指内侧两端横纹头之间的距离看作1寸;②拇指同身寸是以患者拇指指关节的宽度作为1寸。
1.5寸:患者将食指与中指并拢,以中指第二节横纹处为准1.5寸。
3寸:患者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者四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处为准,四指横量作为3寸。
艾灸手法
左手食指中指自然置于穴位两侧,右手执笔式持艾条。
回旋灸
将点燃艾条的一端对准施灸部位,距离皮肤3厘米,平行旋转施灸,皮肤有温热感而不灼痛。该方法可给予较大范围的温热刺激。
雀啄灸
将点燃的艾条对准施灸部位,好似麻雀啄食一样上下起落,最近距离皮肤2~3厘米。该方法可有效刺激穴位。
温和灸
将点燃的艾条对准施灸部位,距离皮肤3~5厘米,灸至皮肤泛红。
常用穴位
■保健灸选穴
足三里穴: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气海穴:位于腹正中线脐下1.5寸处。
关元穴:位于腹正中线脐下3寸处。
■腿疼/关节病选穴
内外膝眼:在髌韧带两侧凹陷处;内侧的称内膝眼,外侧的称外膝眼。
阳陵泉:人体的膝盖斜下方,小腿外侧之腓骨小头稍前凹陷中。
■脚跟痛选穴
阿是穴:病痛局部或敏感反应点,又称天应穴、不定穴。
昆仑穴: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照海穴:在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
■胃病选穴
中脘穴:位于腹正中线上脐上4寸。
建里穴:位于腹正中线上脐上3寸。
■妇科选穴
神阙穴:即肚脐,又名脐中。
三阴交穴: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正坐屈膝成直角取穴。
肾腧穴: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大肠腧穴: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颈椎病选穴
大椎穴:位于第七颈椎棘突起最高最大处。
肩井穴:位于肩上,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处。
阿是穴:病痛局部或敏感反应点。
■腰痛选穴
腰阳穴:命门在肚脐正后面(背部),腰阳穴在命门下1寸处(背部)。
肾腧穴:当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委中穴:人体的腘横纹中点。
■肩周炎选穴
阿是穴:病痛局部或敏感反应点。
肩髃穴:手臂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向凹陷处。
天宗穴:采用正坐,自然垂臂姿势,该穴位于肩胛部,当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四胸椎相平。
操作要点
注意:
每个穴位灸5~10分钟为宜,不宜过久;与皮肤的距离:2~5cm为宜;去除艾灰时,应用棉枝轻刮,不要重敲;未灭火的艾条置于铁盘中时不宜放在橡胶、布类家具上;注意保暖和防暑;用完的艾条置于广口瓶中自然熄灭。
艾灸好处多多,掌握一定的技巧后,是不是马上想试试呢?不过记得艾灸时要打醒十二分精神小心烫伤!
转载请注明:http://www.fjzz169.com/hxjyy/4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