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明医师主讲三步三位九法治疗腰椎间盘突
医院(医院)康复科王红明医生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技术
崆峒国医的各位朋友们,大家好!中医适宜技术以其简便廉验的优势著称,是我国传统的文化瑰宝。为了充分发挥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基层防治常见病、多发病中的优势,提高城乡居民健康素养,维护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用最简单的办法解决最基础的问题,用尽可能少的费用维护居民健康,走中医特色的甘肃医改之路。医院(医院)康复科医生王红明热爱中医、学习中医、实践中医在临床中把中医适宜技术继承好、发展好、应用好。为中医的发展鞠躬尽瘁。今天,我们邀请他为大家讲解腰椎间盘突出症这个话题三步三位九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药适宜技术,请大家多多指导。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纤维环破裂症,是中老年常见病之一,是由腰椎退行性改变或外力作用引起腰椎间盘内、外压力平衡失调所致腰椎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从而压迫了腰椎内神经根、血管、脊髓或马尾神经所致的一系列临床症状。”三步三位九法“系甘肃省著名骨伤专家宋贵杰教授传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整套系统手法,手法具有临床疗效好、安全、副作用少、病人易接受等优点。
病因病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所致。在此基础上,某些诱发椎间隙压力升高的因素就可导致椎间盘的突出或脱出。常见的诱发因素有以下几点:
①腹腔内压力的增高:如剧烈的咳嗽、喷嚏,搬重物或用劲时屏气,用力排便时等等,均可使腹腔的内压增高,从而破坏了椎节与椎管之间平衡关系。
②腰部姿势不当:无论是睡眠或日常生活、工作中,当腰部处于微屈位时,加之突然的旋转最易引起腰椎间盘突出,如双手端一盆水,做转身倒水的动作。这主要是由于人体腰部处于前屈~时,髓核后移,此时椎间隙压力是最高的,而旋转动作最易使纤维环破裂,从而使髓核突出。
③突然或过度负重:在日常生活中,腰部支持了人体上半部的重量,活动最多,负重时也主要靠腰部来承担、协调。一个训练有素的人,大多先做准备活动或从小重量开始负重(如:挑担、举重等),逐步才做剧烈运动或大的负重。如果突然间腰部负荷增加,则不仅可引起腰部扭伤,也容易引起腰椎间盘突出。从事重体力劳动和举重运动的人,也可因过度负重造成椎间盘的早期退。
④腰部的外伤:除腰穿可直接损伤纤维环而导致髓核突出外,腰部的急性外伤也可使已退变的髓核突向后方。
⑤长期过度的腰部负荷:长期从事弯腰工作、建筑工、煤矿工人等,需经常弯腰搬重物,长期如此易使纤维环早期破裂。
⑥长期震动:如驾驶员,尤其是长途驾驶员,长期处于坐位和颠簸中,腰椎间盘承受的压力较大,反复长期的压力增高,可加速椎间盘退变或突出。
总之,引起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诱因还有很多,如遗传因素、脊柱的畸形等等,目前还尚未有明确的定论,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中医学中“腰痛”或“腰腿痛”、“痹症”范畴。
中医学认为:气血、经络与脏腑功能的失调和腰痛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引发本病的原因,一是外伤;二是劳损;三是肾气不足,精气衰微,筋脉失养;四为风、寒、湿、热之邪流注经络,致使经络困阻,气滞血瘀,不通则痛。
典型症状腰痛并单腿放射痛、多数先腰痛而后发展的坐骨神经痛,当后者疼痛明显后腰痛反较前减轻。腰痛产生的机制与突出椎间盘组织对纤维环表层、后纵韧带及硬膜前层产生的张力及刺激有关。这些组织都来自窦神经的感觉纤维。当突出物压迫中线的后纤维环及后纵韧带时则产生背中线痛,当突出物消向外移动0.5--0.6厘米时则可产生骰骼关节及腹股沟区痛。
当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压迫刺激了位于椎管内的神经根时,则产生沿此神经放射的下肢痛及大腿、小腿的外侧[腰5神经]、后外侧[骶1神经]痛,疼痛较腰背部敏感而清楚。当纤维环急性破裂时则腰痛和腿痛可同时发作。只有腰痛或只有腿痛:腰痛是突出物牵引刺激纤维环表层、后纵韧带及硬膜囊层等所致,腿痛则是刺激神经根所致,因而当突出物尚未刺激神经根时可只有腰痛,如腰4、5的稍偏中心突出,腰4、5以上的较小的突出尚未压迫马尾神经时,或椎管较大的神经根可以由侧凸代偿性躲开时。
只有腿痛的原因,解释尚未一致,有人认为是纤维环缺乏痛觉神经末梢或不敏感,突然破裂严重腿痛或麻木的痛觉有时也会掩盖了轻微的疼痛,或先有腿痛后出现腰痛三叶形椎管间盘退变膨出或横贯性突出时,可压迫两侧的神经根同时;d生疼痛,但不伤及其余马尾神经一侧腿痛以后又延及对侧者,可因椎间盘突出由一侧延及对侧而先一侧腿痛待对侧腿痛后先发侧缓解者,
可因原突出侧萎缩或神经根受压麻痹所致_应结合体征判断腰腿痛的加重或减轻,椎管内压升高可是椎间盘突出的腰腿痛加重,如咳嗽、打喷嚏、排便等。相反,椎管内压降低,椎间盘内在亦降低,因而可使疼痛减轻或缓解病人常是卷曲侧卧,使椎管保持在较宽畅状态一症状反复发作是椎间盘突出的特殊症状之一。
间歇性跛行:间歇性跛行指的是病人步行时随距离增加而感腰腿痛发作或加重,被迫停步,蹲下休息缓解后再走。间歇性破行的原因是椎管或神经根管狭窄,步行时神经根充血加重狭窄或阻碍神经根血运供应所致椎间盘突出可促使狭小的椎管产生狭窄,或造成侧隐窝或神经根管的狭窄。
诊断
参照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1.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
(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生于青壮年。
(3).腰痛,也可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踇趾背伸力减弱。
(6).X线摄片、CT及MRI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隙可能变窄,或相邻椎体边缘有骨赘增生。CT、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2.疾病分期 (1)发作期:有明显外伤史,腰腿疼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
(2)缓解期:腰腿疼痛缓解,活动受限好转,但仍有痹痛,不耐劳.
(3)恢复期:腰腿疼痛症状基本消失,但有腰腿乏力
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三部三位九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1)准备手法
准备手法的目的,在于让患者放松心情缓解因疼痛而痉挛的肌肉组织,术者应运用轻而不浮,重而不滞的手法循序渐进,由轻到重,由表及里的不断向深部组织渗透力量。做到“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为下一步治疗阶段做好铺垫。
患者俯卧位,嘱咐患者充分放松。术者立于患侧。
①擦法:术者单手掌自然放松置于患者腰背部及下肢自上而下擦拭。两侧各做3次。本手法作用在于使患者局部血液加快,并能逐渐适应术者手法。
②揉法:术者单手用掌根分别置于两侧腰骶部自上而下按揉,逐渐用力。两侧各做3次。本手法可温通肾阳,通畅气血。
③推法:术者以两手交叉用掌根自腰部中线自上而下向左右两侧分推。连续3次。本手法可放松腰背肌肉的紧张,起到舒筋活血的作用。
④滚法:术者用手背掌指关节的突出分别部着于腰骶部自上而下的滚动,逐渐加大力度,每侧各做3次。本手法有温经通络,荣养筋脉的作用。
⑤点法:术者用肘尖或拇指分别点按肾腧、环跳、承扶、委中、承山等穴以及腰臀部压痛点。每个穴位点按数秒钟即可。本手法可调阴阳,和气血,并能起到缓急止痛的作用。
⑥捋法:术者运用手掌根部自患者腰部自上向下沿膀胱经走向施以推捋手法3遍。本手法可是经络疏通,气血调畅。总共操作时间约10-15分钟。
(2)治疗手法
①腰部拔伸按压手法:患者俯卧位,头颈肩部伸过床头。一助手呈蹲位在床头双臂绕过患者腋部至背部两手环抱固定患者,让患者两手分别紧握床头。另两助手分别双手紧握患者两踝部呈半蹲位。助手在向相反方向作对抗拔伸牵引的同时,术者立于患者一侧双手重叠用手掌垂直按压椎旁压痛点处。按压时嘱患者大口呼气,按压时力由轻到重,每次按压十至十五下后一直保持静止按住腰部,同时助手缓缓放松对抗拔伸牵引。每次治疗重复两遍。本手法多适用于X
线平片示椎间隙狭窄或左右不等宽,或腰椎生理曲度减小、消失甚至反弓,伴有腰椎向后滑脱者。本手法可拉宽椎间隙,降低椎间盘内压力,增加椎间盘外压力,促使突出物还纳,扩大椎间孔。
②按腰后伸扳腿手法:患者取俯卧位,躯体伸直。术者立于健侧位,以一手掌根按压于病椎部,另一手臂托抱于患肢膝关节稍上方并缓缓上抬,使其腰部后伸,当后伸至最大限度时,两手协调用力,以“巧力寸劲”做一增大幅度的下按腰部与上抬下肢的相反方向施力的快速扳动,扳动3—5次。本手法多适用于X线片示腰椎生理曲度减小、消失甚至反弓者,椎间隙变窄或左右不等宽并腰椎向后滑脱者;CT示椎间盘向后外侧突出者。
③腰部斜扳手法:患者侧卧位,卧侧下肢自然伸直,上侧下肢屈髋屈膝自然放于卧侧腿上。术者站立其面前,以一肘抵住其肩前部,另一肘抵于臀部。两肘同时协调用力,先做数次腰部小幅度的扭转活动。待腰部完全放松后略停片刻,然后施以“巧力寸劲”,做一个突发的、增大幅度的快速扳动,常可闻及“喀喀”的弹响声。对于体型较肥胖者,可让一名立于患者臀部后,两手按住臀部,术者立于患者胸前,两手按住上侧肩部,同时作反向推肩推臀旋腰活动,操作时嘱患者大口呼气,每次操作7次。本手法多适用于小关节紊乱,腰椎失稳者,X线平片示脊柱侧弯;CT示椎间盘后外侧突出或与神经根及周围组织粘连者。
④推腰扳腿手法:患者取侧卧位。术者立于患者身后,以双手使上侧下肢屈髋屈膝到最大限度时,旋髋数下,再在屈髋屈膝到最大限度时向腹侧按压小腿数下,然后一手掌顶推患部腰椎向前,另一手握住踝部使下肢后伸,先转动髋关节2—3圈后顺势将髋关节在外展位置下作后伸活动3—5次。本手法多适用于X线片示腰椎生理曲度减小、消失甚至反弓者,椎间隙变窄或左右不等宽并腰椎向后滑脱者;CT示椎间盘向后外侧突出者。
⑤屈膝屈髋施压外旋外展伸腿手法:患者取仰卧位,健肢伸直。术者站于患侧,一手紧握患肢踝关节,另一手紧握患肢膝关节,作屈膝屈髋到最大限度时,用肘部按压患者小腿同时另一手按住对侧膝部,按压2-3次后,外旋外展髋关节后伸直患肢,连续重复2-3次。本手法多适用于X线片示腰椎生理曲度减小、消失甚至反弓者,椎间隙前后不等宽并椎体向前滑脱者;CT示椎间盘中央型突出较轻者。
⑥直腿抬高足背屈手法:患者取仰卧位,健肢伸直。术者一手握患肢踝关节,另一手握患肢膝关节,作直腿抬高至最高位时,再用一手臂托住患肢,另一手用力将踝关节背屈到最大限度,连续重复2-3次。本手法多适用于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和加强试验阳性者,神经根有粘连者。
⑦屈髋屈膝旋腰法:患者取仰卧位。术者立于患者旁侧,令患者双侧下肢并拢,并屈髋屈膝至臀部离床,一手掌托住腰骶部,另用前臂按压患者双下肢膝部下方,下压同时,与托于腰骶部的手掌相辅左右旋转按压,按压6次。本手法多适用于腰椎向后滑脱或小关节紊乱,腰椎失稳者。
⑧屈髋屈膝蹬足法:患者取仰卧位。术者一手紧握患侧下肢踝关节后方,一手扶住膝关节上方,住使其在屈髋屈膝最大限度时,用力快速向下拔伸。重复3次。本手法多适用于CT示椎间盘后外侧突出或与神经根及周围组织粘连者。
⑨对抗牵引牵抖手法:患者取仰卧位。助手立于患者头部,两手紧握患者腋窝以固定。术者双手分别紧握患者踝关节对抗牵引双下肢的同时作分别上下抖动活动6次。本手法适用于腰椎失稳者,X线片示椎间隙变窄者。
三、结束手法
患者取俯卧位。术者立于患侧,重复准备手法的动作后,再施以腰部拍击等整理手法,操作约10分钟。目的在于使因治疗而紧张的肌肉得到放松,加速血液循环,使神经根及周围组织水肿的吸收,以巩固治疗效果。
3.推拿手法治疗的禁忌症
①中央型、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或病情较重,需经手术治疗的患者;
②骨质增生明显,合并严重的腰椎管狭窄、腰椎滑脱或椎弓峡部裂者;
③年纪过大,体质较弱,以及孕妇等;
④严重的骨质疏松症、骨关节结核、骨髓炎等患者;
⑤患有严重心脏病、高血压、肝肾等疾病患者;
⑥体表皮肤破损、溃烂或皮肤病患者;
⑦有出血倾向的血液病患者。
(四)练功疗法
1.按摩腰眼:取坐位或立位均可,双手掌对搓发热后,用力向下推摩到骶尾部,然后再向上推回到背部,可重复多次,发热有效。
2.左右旋腰:取站立位,两脚开立比肩稍宽,膝关节稍屈,两手叉腰,拇指在前,腰部自左一前一右一后作回旋动作,然后再改为右一前一左一后作回旋动作,重复多次。
3.五点式、三点式:取仰卧位,把头部、双肘及双足跟五个点作为支撑点,使劲向上挺腰抬臀,腰背肌功能加强后可改用头部及双足跟三个点作为支撑点,继续进行功能锻炼。锻炼应循序渐进、逐渐增加、避免疲劳和损伤。
4.飞燕式:取俯卧位,头转向一侧,两腿交替向后做过伸动作,两腿同时做过伸动作,两腿不动、上身躯体向后背伸,上身与两腿同时背伸,还原,每个动作重复10~20次。
医师简介
王红明,男,生于年8月,民盟盟员,毕业于甘肃中医药大学,本科学历。
医院(医院)康复科医师、高级按摩师、中医针灸师、保健刮痧师,反射疗法师。中国针灸学会会员、平凉市针灸学会浮针医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平凉市针灸学会埋线专业委员会委员、平凉市中医药学会理事。
从事工作以来,擅长采用针灸、推拿按摩、拔罐、刮痧、浮针等传统疗法调理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落枕、肩周炎、腱鞘炎、腱鞘囊肿、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骨性关节炎、急性腰扭伤、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头痛、失眠、胃痛、痛经、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症、带状疱疹、痤疮、面神经炎(面瘫)、中风后遗症、骨折术后后遗症等疾病。
9年获得甘肃医学院“优秀毕业生”,年医院“先进工作者”,年获得甘肃省“优秀志愿者”,年获得中医杂谈、甘肃省中医药学会民间中医专业委员会“优秀管理员奖”,年获得平凉市民盟“先进个人”等社会多项荣誉称号。年代表平凉市参加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现场演示中医针灸推拿技术,受到国际友人的点赞。年中国中医药报、平凉日报、平凉发布、平凉新闻、中医杂谈等多家媒体先后报道“传承国医的90后–––王红明”个人先进事迹,在社会上迎来良好声誉。
患者送锦旗“妙灸神针医百病,德医双馨传四方”“医德双馨,妙手回春”“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等多面锦旗,受到患者的一致好评。
联系方式
崆峒国医
转载请注明:http://www.fjzz169.com/hxjyy/6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