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科普知识中医治感冒,穴位帮忙办法
中医养生保健小常识
中医认为“感冒是百病之首”,感冒是最常见的疾病,很多疾病都是由感冒引发的,而且很多疾病的症状跟感冒也有些类似。免疫力低下的儿童,是感冒的多发人群
(1)儿童感冒都分哪几种类型?
儿童感冒主要有3种类型:
①风寒型感冒:在冬季、早春季节多发,主要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鼻塞、流清涕、咳白痰。
②风热型感冒:夏秋季节多发,主要表现为高热、头痛、咽喉红肿疼痛、鼻塞而干、流黄涕、舌红苔黄、咳黄黏痰且难以咳出、小便黄、大便干;
③暑湿型感冒:梅雨季节多发,主要表现为低热、鼻塞、流涕、咳嗽、恶心呕吐、脘腹胀闷、腹痛、腹泻、尿少色黄。
孩子感冒,最怕打针吃药,如果你既想减轻孩子的痛苦,又想满足孩子不打针、不吃药的想法,那你就可以使用穴位疗法。
(2)风热型、暑湿型感冒的穴位疗法
治疗儿童感冒的常用穴位主要有5个:①大椎穴,它位于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②风门穴,它位于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③身柱穴,它位于脊柱区,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④肺俞穴,它位于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⑤足三里穴,它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用穴位疗法治疗感冒,需根据感冒的类型实施不同的操作方法。治疗风热型或暑湿型感冒,可以使用指压法或按摩法。指压法的操作要点是将大拇指指腹紧贴上述5个穴位进行按揉。由于儿童皮肤娇嫩,耐受力差,因而操作时力度可稍微轻点。
简单取穴
大椎:低头取穴,颈背交界处的最高点即为第7颈椎棘突,其下凹陷处即是。
风门:从大椎穴向下数2个突起,即为第2胸椎棘突,其下旁开1.5寸即是。
身柱:从大椎穴向下数3个突起,即为第3胸椎棘突,其下凹陷处即是。
肺俞:从大椎穴向下数3个突起,即为第3胸椎棘突,其下旁开1.5寸即是。
足三里:在小腿外侧,犊鼻下4横指,距胫骨前缘1横指(中指)。
风热型感冒不宜使用艾灸及拔火罐的方法治疗,因为灸法及拔罐法均会使风热愈盛,加重病情。
(3)常艾灸防风寒感冒
风寒感冒是由于外感风寒所致,特别适合用灸法治疗,具体操作方法:家长在儿童的足三里穴施行温和灸,在大椎、风门、身柱、肺俞穴施行雀啄灸或回旋灸,灸至局部皮肤出现红晕,甚至出汗为宜。感冒症状轻者每日1次,重者每日2次,10岁左右的儿童每次每穴灸2~3分钟,5岁以下者每次每穴灸1~2分钟。预防风寒、风热、暑湿型感冒,可灸足三里穴,每日1次即可,每次2分钟,连灸3~5日。如果孩子年纪小,家长在施灸时,要将自己的食指和中指分别放在被灸穴位的两旁,感知艾灸的热度,防止烫伤幼儿皮肤。
(4)拔火罐治风寒型、暑湿型感冒
治疗儿童风寒型感冒和暑湿型感冒还可以使用拔火罐的方法。具体操作方法:
①留罐法:火罐吸拔在上述5个穴位上固定不动,5分钟后取下;
②走罐法:在拔罐部位皮肤和罐口涂抹少许润滑油,将罐吸拔于皮肤上,以穴位为中心,上下左右来回移动罐具,至局部皮肤充血为止。
取罐时切不可强行取下,应用手指在罐口旁轻轻按一下,使空气进入罐具,罐具就会自然脱落。风热型、暑湿型感冒还可以用皮肤针叩刺,用皮肤针在以上5个穴位轻轻敲打,每个穴位敲打1~2分钟,至局部皮肤潮红为止。高热者可用皮肤针敲打大椎穴至微出血为度。
(5)儿童感冒的特色推拿疗法
如果孩子年龄小,艾灸和拔罐法都不好操作,还可以使用小儿特色推拿法治疗儿童感冒。这种方法只需两招,就能驱走感冒带来的头痛、鼻塞等症状,减轻孩子的痛苦,在流行性感冒盛行季节还能预防疾病,尤其适合年龄小、体质弱的孩子。
第一招:开天门,家长用双手拇指指腹从眉心(印堂穴)交替推至前发际正中。操作前先在指腹涂抹润滑剂,每次推50~下。
第二招:推坎宫,家长用双手拇指指腹从眉心(印堂穴)向两旁分推至眉梢,每次推50~下。
(本文内容选自《万家灯火》养生丛书《老中医的养生智慧》,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与交流)
名医介绍
副主任医师骨关节科
王东伟
本科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骨伤专业,山东大学在职研究生,取得硕士学位。现任中国中医药促进会骨坏死专委会委员,山东省中医药学会整脊专业委员会委员,聊城市医学会骨关节分会委员。
特色专长
擅长骨关节疾病、创伤的修复;关节镜手术,运动损伤的修复;股骨头坏死的综合治疗及髋膝关节置换。
科研荣誉及其奖项年聊城市第十二届青年科技奖获得者。近5年来完成市级科研攻关项目2项,获科技进步奖1项参与国家级科研课题1项。在国家级、省级杂志发表论文近10篇,发表著作1部,获国家专利1项。
门诊时间周日全天
联系电话
联系方式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fjzz169.com/hxjzy/1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