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疗法基础篇中之艾灸的种类及方法

艾灸的种类及方法

一、灸法的种类

1、隔姜灸和隔蒜灸:是用鲜姜切成大约2---3厘米,厚约0.2---0.3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个孔。然后将姜片置于应灸的穴位或患处,再将艾炷放在生姜上点燃施灸。当艾炷燃尽,再易炷施灸,走完所规定的壮数,以使皮肤红润而不起泡为度。常用于因寒而致的呕吐,腹痛,腹泻,及风寒痹痛等。隔蒜灸的方法与隔姜灸的方法一致,多用于治疗瘰疬、肺结核、及初起的肿瘤等。

2、隔盐灸:用纯净的食盐填敷于脐部,或于盐上再置一薄片姜,上置艾柱施灸。多用于伤寒阴证或吐泻并作,中风脱证等。

3、悬灸:

悬灸又可分为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

温和灸: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穴位患处施灸,约距离皮肤2—3厘米,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感为宜,一般每穴灸10到15分钟为宜,以皮肤潮红为主。

4、雀啄灸:施灸时,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的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地施灸。

5、回旋灸:施灸时,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虽然保持一段距离,但不固定,而是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的旋转施灸。

对于长期以艾灸进行保健的人来说,借助现在的艾灸工具,比如艾灸盒或者艾灸棒,不仅方便安全,背部一些位置也可以自己操作。

施灸前,穿着要宽松,要除去一些阻碍气血运行的物品,手表,皮带,乳罩,紧身衣等。施灸时取穴宜少,一般3到5个,施灸时间宜长,一般控制在20分钟左右,单次灸如果时间长,次数就少些,时间短,次数就多些,灸疗期间和灸疗后半小时避免受风着凉。儿童治疗用灸时间减半。还要注意,在施灸过程中,可以通过抽插艾条来调整艾火的高度。但不要碰到盒底不锈钢网,以免太热了,以感觉烫为度,用艾灸盒施灸时,一般躯干的部位灸疗时间为20分钟,四肢穴位灸疗时间为15分钟。

二、艾灸的具体方法

1、

平和心态,明确对象

施灸前要保持心情平静,不要有较大的情绪波动,同时要在施灸前后各喝一杯温开水,这有利于排毒,对于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不要施灸,对于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定的人,或正行于经期的女性不要施灸,某些人患了传染病,或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处于身体极度衰竭,形销骨立等情况,不要施灸。同时,有些病症要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

确定部位,注意顺序

对于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颜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疤痕,影响美观。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等不要施灸,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睛属颜面部位,也不要灸。同时,在施灸过程中,要注意施灸的程序,一般来说,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应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

正确体位,找准穴位

施灸时,受灸者的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注意舒适、自然。同时,施灸者要找准部位,穴位,这样才能保证艾灸的效果。

把握温度,按序施灸

施灸时要注意温度,以免烫伤或灼伤,对于皮肤感觉迟钝的人或者小孩,用食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同时,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剂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施灸原则,小心注意

施灸后要注意个人卫生,如果因施灸不当,局部烫伤可能会起疮,产生灸疮,一定不要把疮搞破,如果已经溃破感染,要及时使用消炎药,灸后的饮食要以清淡为主,忌食生冷油腻食物,原则上,艾灸后不要马上用冷水洗手或洗澡,如果要用,至少要一小时以后使用。

在施灸的过程中,还要防止晕灸,晕灸虽不多见,但是一旦晕灸则会出现头晕、眼花、面色苍白、心慌、出汗等现象,甚至发生晕倒,出现晕灸后,要立即停灸,并躺下静卧,再加灸足三里穴,施温和灸10分钟左右。

2、

不管我们如何遵循艾灸的禁忌,在施灸的过程中或施灸结束后,由于体质不同,每个人会有不同的反应。对此,要清楚的了解。以便有针对性地加以处理。

皮肤潮红

艾灸时出现皮肤潮红是正常现象,因为艾灸的热力刺激毛细血管,使之扩张,从而促进血液加速流动,这时只要不受凉,不久即会自行消退。由于艾灸时热力饿作用,人会感到口渴,这是正常现象,可以在灸后多喝几杯温开水,既可以缓解口渴的症状,也有利于排毒。

灸后反应

艾灸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应,有的人会发烧、牙痛、耳鸣、流鼻血、咽喉发干发痒,有的女性出现月经量多过少的现象,其实这是正常的,如果这些现象反复出现,可以减少艾灸的频率。隔日施灸。直到症状减轻后,改为保健灸。

出现灸泡和灸疮

有时,如果施灸者时间把握不好和用量稍有偏差,灸后会出现灸泡,最后形成灸疮,此时,要用消毒后的针将其挑破,用医用棉签或棉球吸干其中的液体。然后贴上创可贴,但要避免衣服摩擦,当灸泡变成灸疮后,每天用酒精棉球消毒,吸干表面脓液。如果情况继续加重,可以用双氧水冲洗,之后用消炎膏或生肌玉红膏涂贴,如果出现出血的现象,可以换药时外敷云南白药来止血。

3、正确取穴和艾灸

正确取穴和施灸的关系很大,为此教大家常用的取穴方法之一,手指同身寸,在取穴定位时,以施灸者的手指为标准来测量定穴的方法。

包括如下三种:

横指同身寸:即施灸者将大拇指外的其他四指并拢,横经中指近掌指关节横纹四指宽度测量为3寸。这种方法适用于上下肢,下腹部的直寸和背部的横寸。

拇指同身寸法:即以被施灸者拇指指关节的横度作为1寸,适用于四肢部直寸取穴。

中指同身寸:指以患者的中部中节屈曲时内侧两端横纹头之间作为1寸,用于四肢部取穴的直寸和背部的横寸。

⊙版权声明:本文章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甘露









































白癜风是什么样的
北京去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fjzz169.com/hxjzy/148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