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火灸治疗小儿遗尿症
雷火灸治疗
中医认识遗尿症俗称“尿床”、“遗溲”、“夜尿症”,是夜间或白天睡觉时不自觉地排尿的一种病症,多发于4-14岁儿童,甚至有的人延至成年,或老年人。
中医学认为遗尿的病因有:小儿身体虚弱,先天肾气不足,膀胱虚冷,气化失职,通调水道功能失常;脾胃虚弱,不能运化;膀胱功能失约;憋尿不及时排尿,膀胱过度充盈,均可造成遗尿。总的因素是肾气不足,或肺脾虚弱,不能肃降水湿,累及肾脏,致使肾气受损而致病。中医学认为肾与膀胱互为表里,如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理不当,损伤下元,神奇固摄无权,膀胱失去约束,又肺胃虚弱,遗尿症则成。
(1)肾虚亏损
症见精神不振,恶寒,少腹坠胀,排尿液频数,小便淋漓不断,头晕、腰酸胀,足软无力,四肢发凉,常在睡眠中遗尿,一夜可发生数次,醒后方觉。伴面色白,智力低下,舌质淡,苔白,脉沉细而滑。
(2)脾肺气虚
睡中遗尿,面色萎黄或苍白,尿频而量多,神疲乏力,饮食不佳,大便稀溏,舌质淡,苔薄,脉沉细或脉缓。
(3)膀胱失摄
因情志关系,训练失时或肾虚,膀胱功能失去应有的贮藏水液能力,发生膀胱松弛,出现尿次增多,尿量少,不能控制,入夜睡眠之中有尿就会自遗,甚至白天都会发生尿自遗。
西医认识遗尿症多见于夜间,是常见的儿科疾病。小儿控制膀胱排尿的能力是在1~5岁之间逐渐成熟的,究竟几岁后尚有尿床才属病态,尚难定论。国内多定为3岁以上;国外似较宽容,规定女孩5岁以上、男孩6-10岁以上才算遗尿症。据全国统计儿童5岁可有15%遗尿,10岁为7%,成人1%。
病儿遗尿次数至少每周1次以上,每夜有1次或7~8次不等,多数在夜间熟睡后。也有白天睡眠时遗尿者。家属多诉病儿睡眠“过深”难以唤醒。临床上按遗尿是否连续可分为持续型和再发型。持续型即从未建立自觉起床排尿习惯,遗尿从未间断,此型多见于训练排尿过早或过迟的患儿;再发型即原已不遗尿儿再次出现遗尿现象,此型常有精神诱因,如搬家、父母离异、弟妹诞生、亲人亡故等。泌尿、神经肌肉系统功能未发育成熟,如大脑控制自主排尿功能未完善,膀胱肌肉控制排尿功能差,膀胱容量较小等。约70%患儿的近亲有遗尿史,如父母自己有遗尿病史。孩子偶尔一次遗尿,尤其白天活动过度当夜一次遗尿则不能诊断为遗尿症。
雷火灸治疗小腹部
关元、三阴交、命门、脾俞、肾俞、气海、足三里。
点燃1支灸药,装入单孔灸盒内,距离皮肤4~5cm,放在小腹部进行温灸,时间10分钟,灸至皮肤发红,深部组织发热为度;灸关元、三阴交、气海,用小回旋法,距离皮肤3cm,每旋转6次为1壮,每穴各灸6壮。肾虚加命门、肾俞;脾肾虚加肺腧、脾俞、足三里;膀胱失约加气海。
每天灸1次,3~5天为一个疗程,观察疗效,多数小儿遗尿治愈或明显好转。根据情况休息2天再灸3天或5天。有效率99%,治愈率90%以上。
遗尿是小儿体质器官功能还未完全具备,而发生的肾气不足,肺脾虚弱,膀胱失约。治则以调理气血,增进脏腑功能为主。用温灸器温灸小腹膀胱部位,能使小腹部及膀胱器官气血活通,经脉充盈,养益膀胱,恢复正气,摄纳尿液有度。肾气不足,取命门、肾俞,能壮阳益气止遗,扶阳摄精;肺脾气虚,灸关元、三阴交、足三里、肺腧、脾俞,能健脾益胃,使精液输布有度,上养肺经,滋润肝经,水液不下泛滥,肾阴调和,阳气充足尿液能摄;灸气海,能增加膀胱气化水液的能力,使膀胱约束功能增强。综上所述,肾气充足,肺脾健运,升降有度,膀胱摄纳有力,小儿遗尿自然好转治愈。
15
广州市穗鑫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转载请注明:http://www.fjzz169.com/hxjzy/3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