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小知识艾灸疗法分类及操作方法
直接灸
瘢痕灸
又称化脓灸,临床上多用小艾炷,亦有用中艾炷者。施灸前先在施术部位上涂以少量大蒜液以增加粘附性和刺激作用,然后放置艾炷,从上端点燃。烧近皮肤时,病人有灼痛感,可用手在穴位四周拍打以减轻疼痛。应用此法,一般需每壮艾炷燃尽后,除去灰烬,方可换炷。每换壮,即涂大蒜液1次,可灸7~9壮,灸毕,在施灸穴位上贴敷淡水膏,大约1周可化脓,化脓时每天换膏药1次。灸疮45天左右愈合,留有瘢痕。
无瘢痕灸
又称非化脓灸,临床上多用中小艾炷。施灸时先在所灸腧穴部位涂少量的凡士林以使艾炷便于粘附,然后将艾炷放置于腧穴部位点燃施灸,当用麦粒大艾炷施灸,当病人感到有灼痛时,医者可用镊子将艾炷熄灭,然后继续易炷再灸,将规定壮数灸完为止。一般应灸至局部皮肤红晕而不起疱为度。
间接灸
隔姜灸
将鲜生姜切成直径2~3cm,厚0.2~0.3的薄片,中间用针刺数孔,然后将姜片置于应灸腧穴部位或患处,再将艾炷放在姜片上面点燃施灸。当艾炷燃尽,易炷再灸。灸完规定的壮数,以使皮肤潮红而不起疱为度。
隔蒜灸
将鲜大蒜头切成厚0.2~0.3cm的薄片,中间用针刺数孔(捣蒜如泥亦可),置于应灸腧穴或患处,然后将艾炷放在蒜片上点燃施灸。待艾炷燃尽,易炷再灸,直至灸完规定的壮数。
隔盐灸
用纯净的食盐填敷于脐部,或于盐上再置一薄姜片,上置大艾炷施灸。一般灸3~7壮。此法有回阳、救逆、固脱之功,但需连续施灸,不拘壮数,以待脉起、肤温、证候改善。
隔附子饼灸
将附子研成粉末,以黄酒调和,做成直径约3cm,厚约0.8cm的附子饼,中间留一小孔或用针刺数孔,将艾炷置于附子饼上,放在应灸腧穴或患处,点燃施灸。
(二)艾卷灸悬灸
温和灸
将艾卷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或患处,距离皮肤2~3cm处进行熏烤,使病人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5~7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如果遇到局部知觉减退或小儿等,术者可将中、示两指分开置于施灸部位两侧,通过术者手指的感觉来测知病人局部的受热程度,以便随时调节施灸的距离,防止烫伤。
雀啄灸
施灸时,艾卷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的距离,而是象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活动地施灸。
回旋灸
施灸时,艾卷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保持一定的距离,并向左、向右移动或反复旋转地施灸。
实按灸
实按灸施灸时,先在施灸腧穴部位或患处垫上布或纸数层,然后将艾卷的一端点燃,趁热按到施术部位上,使热力透达深部。若艾火熄灭,再点再按。或者以6~7层布包裹艾火熨于穴位,若火熄灭,再点再熨。最常用的太乙针灸和雷火针灸。
太乙神针的通用方:
艾绒g,硫黄6g,麝香、乳香、没药、松香、桂枝、杜仲、枳壳、皂角、细辛、川芎、独活、穿山甲、雄黄、白芷、全蝎个1g。上药研成细末,和匀。以桑皮纸1张,约30cm见方,摊平,先取艾绒24g,均匀铺在纸上,次取药末6g,均匀掺在艾绒里,然后卷紧如爆竹状,外用鸡蛋清涂抹,再糊上桑皮纸1层,两头留空3cm,捻紧即成。
雷火神针的药物:
沉香、木香、乳香、菌陈、干姜、穿山甲各9g,麝香少许,艾绒g。其制法与太乙神针相同。
目前000+人已北京治疗白癜风得花多少钱白癜风医院武汉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fjzz169.com/hxjzy/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