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有三宝,汤针,艾灸更是少不了艾灸详
昨天我们分享到艾灸起源、作用原理、功效,今天我们继续分享,艾灸有哪些常见的灸法,不同的灸法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常见灸法整理:
看图示例:
《灸法一:艾炷灸(直接灸、间接灸)》
是将艾绒用手搓捏成大小不等的圆锥形艾炷,置于施灸部位点燃而治病的方法。
常用的艾炷小者如麦粒大,艾炷灸又分直接灸与间接灸两类。
直接灸(瘢痕灸、化脓灸)
灸法:施灸时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腧穴上,用火点燃艾炷施灸。每壮艾炷燃尽,除去灰烬,方可继续再灸,根据顾客身体情况一般几壮到几十壮。
注意事项:
施灸时由于艾火烧灼皮肤,因此可产生剧痛,此时可用手在施灸腧穴周围轻轻拍打,借以缓解疼痛。
灸后1周左右,施灸部位化脓形成灸疮,5~6周左右,灸疮自行痊愈,结痂脱落后而留下瘢痕。
主治: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哮喘、肺痨、瘰疬等慢性顽疾(施灸前必须征求患者同意合作后方可使用本法)。
间接灸(无瘢痕灸、非化脓灸)
灸法:施灸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腧穴上点燃施灸,当艾炷燃剩2/5或1/4而患者感到微有灼痛时,即可易炷再灸,待将规定壮数灸完为止。
注意事项:
一般应灸至局部皮肤出现红晕而不起泡为度。
因其皮肤无灼伤,故灸后不化脓,不留瘢痕。一般虚寒性疾患均可采用此法。
《灸法二:隔物灸》
隔姜灸
1、将鲜姜切成直径大约2-3厘米,厚约0.2~0.3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将姜片置于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再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当艾炷燃尽,再易炷施灸,灸完所规定的壮数,以使皮肤红润而不起泡为度。
2、常用于因寒而致的呕吐、腹痛以及风寒痹痛等,有温胃止呕、散寒止痛的作用。
隔姜灸注意事项:
隔姜灸用的姜应选用新鲜的老姜,宜现切现用,不可用干姜或嫩姜。
2.姜片的厚薄,宜根椐部位和病证而定。一般而言,面部等较为敏感的部位,姜片可厚些;而急性或疼痛性病证,姜片可切得薄一些。
3.在施灸过程中若不慎灼伤皮肤,致皮肤起透明发亮的水泡,须注意防止感染,处理方法可参照无瘢痕灸法。
隔蒜灸
方法:用鲜大蒜头,切成厚约0.2~0.3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捣蒜如泥亦可),置于应灸腧穴或患处,然后将艾炷放在蒜片上,点燃施灸,待艾炷燃尽,易炷再灸,直至灸完规定的壮数。
主治:多用于治疗瘰疬、肺痨及初起的肿疡等病证,有清热解毒、杀虫等作用。
隔盐灸
方法:用干燥的食盐(以青盐为佳)填敷于脐部,或于盐上再置一薄姜片,上置大艾炷施灸。
主治:用于治疗伤寒阴证或吐泻并作、中风脱证等,有回阳、救逆、固脱之力。
《灸法三:艾条悬灸》
悬灸
施灸时将艾条悬放在距离穴位一定高度上进行熏烤,不使艾条点燃端直接接触皮肤称为悬起灸。悬起灸根据实际操作方法不同,分为温和灸、雀啄灸和回旋灸。
《灸法四:实按灸》
实按灸
实按灸是用药艾条点燃后,垫上纸或布,乘热按压穴位或患处,使热气透达深部的一种施灸方法。即在施灸部铺上10层纸或5-7层棉布,再将点燃的药艾条隔着纸或布,紧按其上。稍留1-2秒即可,若艾火熄灭,应重新点燃后再灸。
主治:治疗风寒湿痹、肢体顽麻、痿弱无力、半身不遂等均有效。
《灸法五:长蛇灸》
长蛇灸是属于铺灸法中的一种传统灸疗方法在灸法治疗中,铺灸法是其中独特的灸法,顾名思义,是将艾绒铺在皮肤、经络、穴位上,通过燃烧、温熨、热敷、日光照等各种不同的方法,达到灸疗的目的。这种灸法与常规灸法有所不同,加热的方式多样化、施灸的区域面积较大、施灸的时间长、施灸的对象有一定限制、操作技术要求高、治疗病症较专一、具有独特的效果。它包括大灸(醃萝卜片、艾绒球)、敷灸(艾绒、生理盐水、红花油、正骨水)、艾熨灸(纯艾绒、布袋、熨斗、中药末)、日光灸(艾绒、放大镜)和长蛇灸。
而长蛇灸又称蒜泥铺灸,是我国江浙地区的針灸工作者从传统的民间灸法中挖掘和总结出来的一种灸疗方法。取穴多用大椎至腰俞间督脉段,可灸全段或分段。是目前灸疗中施灸范围最大、一次灸疗时间最长的灸法。因其形似“长蛇”,故称之为长蛇灸。
《灸法六:新铺灸》
培元固本药物铺灸是艾灸传承上的历史性突破和创新,是谢老70年从事艾灸临床治疗智慧的结晶,也是对传统艾灸功勋卓著的贡献。药物铺灸是由传统长蛇灸的基础上演变而来,同时它又吸取了隔姜灸、隔药灸之精华。
药物铺灸将传统的姜片改成用姜泥,每人每次用姜-克,加中药十余种,艾绒中又加中药,这样陈艾绒+中药+姜泥+药物共同发挥作用,芳香走窜,穿筋透骨,相得益彰。
可以说新铺灸集几种灸法为一体,结合了长蛇灸的治疗原理,弥补了传统隔姜灸隔药灸效果不理想的不足,温热舒适不起泡,功效强劲,让消费者第一次就灸感明显。
《灸法七:温针灸》
方法:将针刺人腧穴,得气后并给予适当补泻手法而留针时,将纯净细艾绒捏在针尾上,或用艾条一段长约2厘米左右,插在针柄上,点燃施灸,待艾绒或艾条烧完后除去灰烬,将针起出。
主治:针刺与艾灸结合应用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既需要留针而又适宜用艾灸的病证。
《灸法八:温灸器灸》
操作方法
1、将温灸盒置于所选的施灸部位中央,点燃艾条后,放在施灸穴位上方的灸盒中铁纱上,盖好封盖以调节温度,每次每部位20~30分钟,一次可
灸数穴,以局部皮肤红晕为度。
有调和气血、温中散寒的作用
一般需要灸治者均可采用。对小儿、妇女及畏惧灸治者最为适宜
适应证:痹痛、麻木、痿证,以及妇女、儿童、畏灸者。
灯火灸、天灸在这不做讲解,不常使用。
中医详细分的话大体有8种疗法,中药、针刺、艾灸、刮痧、拔罐、推拿、食疗、药浴。艾灸是纯自然的疗法,是8种疗法中唯一的物理和药理相结合的疗法,纯天然的自然疗法。
针刺有一定的损伤而不容易掌握,中药也会对身体产生一定的副作用,不适应作为日常养生保健。刮痧拔罐和推拿只是作用在肌肤腠理是纯物理的疗法。
灸法的特色
1、治未病
《皇帝内经》“夫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2、适应症广,疗效显著:
古有“灸治百病”之说,现代研究已证明:灸法可以调整脏腑机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功能。
3、操作安全,容易掌握
“夫针术须师乃行,其灸则凡人便施。
4、针所不为,灸之所宜”
5、没有毒副作用。
感谢您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fjzz169.com/hxjzy/4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