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命想逃离父母的巨婴们,到了大学也不能幸
最近,有一个话题火遍了网络:30岁了,我妈还在我的家长群里。为了便捷家校沟通,越来越多的大学建立起了高校家长群,甚至有一些硕士、博士生,快30岁了还要给家长拉群,实在令人大跌眼镜。图片来源:电视剧《独生子女的婆婆妈妈》大学该不该建家长群?这个问题成为争论的焦点。一方面,高校建立家长群,意味着许多成年学生的父母,还要依靠群聊来监督孩子的日常表现,在群里接收通知,回复老师的消息。因此,很多人质疑家长是不是管得太多了,剥夺了孩子的成长机会。另一方面,家长群也为父母了解孩子、了解学校提供了更便捷的途经。有家长觉得,即使待在群里不说话,平时看看老师发的消息,也会增强对学校的信任和认同。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虽然已经成年,但还没有走入社会,有着学生身份这层“保护壳”。也正因如此,无论是学校、辅导员,还是家长,都既想要放手,又做不到放心,才诞生了一个个围观讨论孩子的家长群。图片来源:电视剧《请回答》家长群一般分两种,一种是学校老师主动建立的,另一种是家长自发设立的。有家长自发建群后,还会专门把老师邀请进群,请老师分享一些关于孩子的信息。无论是主动还是被迫进入到家长群里,老师往往都会“不得安宁”。家长联系不到孩子,会在群里找老师,让老师帮忙去宿舍看看。孩子生病,家长在群里咨询,医院、哪里有药店,能不能陪孩子去看病。刚开学,要在群里了解孩子的上课情况,是否适应新学期的学习节奏。快放假,又要问老师孩子的期末考试情况,有没有布置寒假作业。这样的家长群,把大学当成了高四,把大学老师当成中小学班主任,把已经成年的孩子当成了没有自理能力、需要时时刻刻被看管和保护的人。图片来源:电视剧《打火机与公主裙》还有一些家长群,更是让好不容易放飞了“神兽”的家长们,再次被“回旋镖”扎中了心窝。孩子翘课、挂科、生病、夜不归宿,都会被辅导员单独艾特。最怕赶上期末,考试排名往群里一扔,家长们尴尬得几天都不敢说话。“明明孩子离我一千多公里,怎么感觉比待在身边还操心呢?”奈何手机在自己手里,躲也躲不掉,退群吧,还要被拉回去做思想工作:“你可是他亲妈啊,怎么能啥也不关心?”有意思的是,家长群里不仅有围观孩子的家长,还有围观家长的孩子。有的孩子不想让父母进入家长群,就自己注册一个小号进群。还有学生会把自己的好哥们也拉进群,互相备注成对方的爸爸。这样的高校家长群,给老师增加了工作量,给家长带来了无数烦恼,让学生感受到“背刺”的恐慌,却依然还能够屹立不倒。究其原因,现如今,很多家长和孩子之间的联系真的越来越少了。图片来源:电视剧《小欢喜》一些学生上了大学就开始沉迷游戏,课不好好听,饭不好好吃,活动也不参与,一学期挂了七八门课,家长却啥也不知道。直到一纸《学业警示告知函》送到家,父母才开始琢磨:这一学期,孩子都干了啥?有孩子拒绝和父母沟通,就有父母对孩子毫不关心。孩子都因为抑郁症休学了,才想起来自己在远方还有个娃。遇到这样的情况,家长慌,老师更慌。家长想不通孩子怎么一上大学就变了模样,学校担心家长一个不满意就要来学校闹。家长和孩子之间沟通的桥梁垮塌了,学校老师不得不出面缝缝补补,建个群互通一下消息。因此,有家长反馈说:“真心不想加入什么家长群,但是不进群就看不到很多消息,家长群是我们获得学校和学习信息的主要来源。”这恰恰反应了当下大学生与家庭的关系问题。图片来源:电视剧《都挺好》按理说,家长获得学校的消息,应该是通过孩子,而不是家长群,但是许多学生进入大学后,与家长的联系逐渐减少,很多在外地的学生,每年只有寒暑假才能回家。许多孩子从小就被父母严格管教,早就盼望着有一天能够离开家,挣脱父母的控制,而大学恰恰给他们提供了这样的机会。能发
上一篇文章: 魂牵梦绕与魂牵梦萦的区别是什么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fjzz169.com/hxjzy/8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