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节解除病症灸之失眠篇
失眠是生活中最易发生的一种症状,主要症状表现为上床难以入睡,早醒或中间间断多醒,多梦、似睡非睡,或通宵难眠。如果出现失眠持续时间2~3周以上,并有头晕胀痛、心慌心烦等症状,明显影响工作、学习和社会活动时,才是疾病的表现。
中医认为,虽然失眠的病因很多,涉及五脏六腑,但其病机则主要与营卫气血运行失度有关。患者往往先是由情志失调失眠,继而失眠反过来又加剧了情志的混乱,造成气血失衡。因此,治疗失眠关键在于调畅脏腑气血,而在脏腑中肝主谋虑、疏泄和藏魂,与气血调畅的关系最为密切,于是“治肝为先,调畅气血枢机”就成了治疗顽固性失眠的最佳方法。
PS:后面更精彩
下面健康哥给你分享如何通过艾灸来解除失眠,每天晚上取3~4个穴位施灸,对于养心安神有非常好的效果。
灸心俞穴
位置:心俞穴位于背部肩胛骨内侧,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2横指宽处,左右各有一穴。
施灸方法:宜采用回旋灸。施灸时,将帝裔艾的火头垂直对准穴位,距离皮肤1.5~3厘米,在左右两个穴位间平行往复地回旋施灸。
施灸时间:每日灸1次,每次灸3~15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
功效:能理气宁心。
灸安眠穴
位置:用你的小手指头顶住耳垂,五指并拢,中指压的位置就是安眠穴。
施灸方法:宜采用温和灸。施灸时,一手执点燃的帝裔艾,另一手拨开并按住头发,水平对准距穴位皮肤1.5~3厘米处施灸,以被施灸者感到皮肤温热、舒适为度。
施灸时间:每日灸1次,每次灸3~15分钟。
功效:镇静安神。
灸神门穴
位置:取穴时,先将掌心向上,在小指侧的腕横纹处可摸到一条筋,神门穴就在这条筋外侧的凹陷处,左右手腕各有一穴。
施灸方法:宜采用温和灸的方法。此穴可自行施灸。施灸时,取坐姿,一手执点燃的帝裔艾,火头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处施灸,以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
施灸时间:每日灸1次,每次灸3~15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
功效:养心安神。
如果有烦躁、心情抑郁。
加灸太冲穴
位置:太冲穴位于脚背面,第1、2脚趾根部结合处后方的凹陷处。
施灸方法:宜采用温和灸。手执点燃的帝裔艾,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处施灸,以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
施灸时间:每日灸1次,每次灸3~15分钟。
功效:能行气解郁。
如果有头晕、耳鸣、腰酸痛、口干少唾液、手足心热及盗汗等。
加灸三阴交穴:
位置:在小腿内侧,从突起的踝骨向上量约4横指处的骨骼后侧边缘就是三阴交。
施灸方法:宜采用温和灸。施灸时,取坐姿,手执点燃的帝裔艾,火头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以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
施灸时间:每日灸1次,每次灸3~15分钟。
功效:能滋阴降火。
如果有心慌、记忆力减退、多梦、肢体乏力、消化不良、不思饮食。
加灸肝俞、脾俞穴
肝俞穴:位于背部,在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约2横指宽)处,左右各有一穴。
脾俞穴:位于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约2横指宽)处,左右各有一穴。
施灸方法:回旋灸。被施灸者俯卧,施灸者手执帝裔艾,将火头垂直对准施灸穴位,距离皮肤1.5~3厘米,在左右两穴位间平行往复地旋转施灸。
施灸时间:每穴每日灸1次,每次灸3~15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
功效:能调理肝脾。
如果有容易生气、不思饮食、腹胀、消化不良。
加灸脾俞穴
脾俞穴:位于背部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约2横指宽)处,左右各一穴。
施灸方法:回旋灸。被施灸者俯卧,施灸者手执帝裔艾,火头对准施灸部位,距离皮肤1.5~3厘米,平行往复旋转施灸。
施灸时间:每日灸1次,每次灸3~15分钟。
功效:能健脾补心。
下面是帝裔康温馨小提示:
1、本法应睡前灸,灸之前用艾叶煎水泡脚15~30分钟,效果更好。
2、按时作息,劳逸结合,晚餐不宜过饱,入睡时要保持情绪稳定、心境平和。
3、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忌辛辣油腻、烟酒。可取小米50克煮熟后,再打入鸡蛋,稍煮即食,可起到养心安神之功,用于心血不足、烦躁引起的失眠。
4.老年人睡眠时间较短,容易觉醒,若无其他症状,则属于正常生理现象。
你有什么疑问,在评论区可以提出来交流哦!
注:
我是健康哥吴少峰,我希望能把真正有用的东西分享给你。
以便于你面对这疾病时,能有所了解,不至于手忙脚乱,甚至能自我调理。
源于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如使用请咨询相关熟悉的执业医生以确保安全性。(图片来源于网络)
更多的健康资讯复方白芷酊价格大概得多少白癜风有哪些表现症状
转载请注明:http://www.fjzz169.com/hxjgc/1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