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证一得灸感为何各有所异
作者:原飞医院
验案1:双侧肩背痛(风寒阻络)
患者,男,50岁,个体,年2月10日初诊。双侧肩背痛1天。患者自述早晨汗出不慎感受风寒,而出现背部怕冷,肩膀疼痛,伴头部微汗出,无咳嗽、咽痛、乏力,无双侧手臂麻木,未予诊治,前来就诊。现症见背部怕冷,肩膀疼痛,伴头部微汗出,舌淡苔白,脉浮。患者精神饮食可,二便正常,睡眠可。
诊断:双侧肩背痛(风寒阻络)
治疗:疏风散寒,温经通络。艾灸大椎、双侧风池、风府、百会,并在大椎穴留针。
大椎穴皮肤常规消毒,用30号1寸不锈钢毫针,斜刺大椎穴,得气后留针。双侧风池、风府、百会穴皮肤常规消毒,待酒精晾干,用18mm×mm艾条一根分别灸大椎、双侧风池、风府、百会。先灸大椎,待手下有“灸感”产生,患者自觉发热后,采用雀啄法灸,待患者自觉热感由大椎穴向双侧肩膀传并感觉双侧肩膀发热后,采用回旋灸、雀啄灸分别灸风府、双侧风池、百会,待患者自觉身体发热后,停灸,起针。嘱咐患者饮温开水一杯,注意保暖。
患者自述,灸完当场双侧肩背部疼痛感消失,肩背部暖暖的。次日,询问之,肩背痛未在犯,肩背部也没有怕冷感。
因患者为初感风寒,体质健壮,病程不长,所以“灸感”产生快,见效也快,每穴“灸感”产生时间多为10秒左右,共耗时30分钟。
验案2:慢性腹泻伴Ⅰ度脱肛
患者,女,48岁,自由职业,年2月2日初诊。腹泻伴肛门脱出1月余。患者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大便次数增多,一日2~3次,大便质稀色黄,无腹痛、便血、便脓,无呕吐、发热,自服黄连素片、氟哌酸无效,前来就诊。现症见大便次数增多,一日2~3次,大便质稀色黄,伴有不消化食物及肛门脱出,活动或劳累后肛门脱出加重,舌质淡,苔白有齿痕,脉芤无力。患者精神饮食可,轻度乏力,睡眠可。
诊断:慢性腹泻伴Ⅰ度脱肛(脾气亏虚)
治疗:补气健脾,升阳止泻。艾灸双侧脾俞、双侧大肠俞、关元、双侧足三里,配合补中益气丸一次一丸,一日两次。
皮肤常规消毒,待酒精晾干,用18mm×mm艾条一根分别双侧脾俞、双侧大肠俞、关元、双侧足三里。先采用回旋灸、雀啄灸灸双侧脾俞,待手下“灸感”产生,患者自述背部发热后,采用同样方法灸双侧大肠俞,待手下“灸感”产生,并闻及患者肠鸣音后,继续采用上法灸关元、双侧足三里。停灸后,嘱咐患者饮温开水一杯,注意保暖。
次日(年2月3日)患者自述,大便次数一次,质稍软,活动后肛门未再脱出。继续上述治疗。
三日后(年2月5日)诉服用补中益气丸大便两日一行,质稍软,让其服用补中益气丸一次一丸,一日一次。
第五日(年2月7日)诉采用上述方法后,大便正常,肛门未再脱出,停服补中益气丸,继续上述艾灸巩固疗效。
此患者因病程较长,第一次“灸感”的产生时间较长,每穴多在一分钟左右,所有穴位灸下来共耗时一个半小时。在随后的几日里,每穴的“灸感”产生时间在缩短,到第三日时,每穴“灸感”产生时间为10~15秒左右。
临证心得
1.受灸者的“灸感”产生快慢,和病人的体质、病程、经络通畅度有关,体质越好、病程越短、经络越通畅,“灸感”的产生越快,疗效越好。
2.针灸效果的好坏与实施者的手法成正比,并与选穴也有莫大关系。
3.灸法对于寒性疾病有很好的疗效,对于热性疾病属于忌用,否则容易助长邪气。
4.因艾灸有温阳之效,长时间艾灸容易耗气伤阴,所以在患者艾灸后多嘱其饮温开水一杯,并注意保暖,防止邪气所侵。同时,在饮食上也少食辛辣之物。
新媒体编辑:朱蕗鋆
版权声明:本文为《中国中医药报》()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获取授权。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fjzz169.com/hxjgc/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