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法三
艾灸法的操作及注意事项
艾条灸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方法,由于它操作简便,很容易掌握。所以,在医院、社区、家庭中都广泛的应用。
操作方法
操作时,一般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腧穴或患处进行施灸。根据施灸的操作方法不同,可以分为悬起灸和实按灸。其中悬起灸更为常用。
悬起灸的几种操作方法
悬起灸一般分为温和灸、雀啄灸以及回旋灸
温和灸
操作方法
操作时准备好用物,根据患者病情选取穴位,协助患者取得合理的体位,暴露治疗部位。点燃艾条一端,一手持艾条与施灸部位皮肤保持2~3㎝的距离,进行持续熏灸,直到患者局部皮肤有温热感而无灼痛感为宜。
一般每个穴位灸10~15分钟,直到皮肤潮红为度。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慢性虚寒性疾病,如腹痛、痛经等。
雀啄灸
操作方法
操作时准备好用物,根据患者病情选取穴位,协助患者取得合理的体位,暴露治疗部位。点燃艾条一端,一手持艾条与施灸部位皮肤保持2~5㎝的距离,像小鸟啄食一般一上一下不停移动,进行反复熏灸,一般每个部位灸5分钟左右。
雀啄灸的温热感比较强烈,常常用于一些急性病症的治疗,比如治疗昏厥急救,胎位不正等这一类病症。
回旋灸
操作方法
操作时准备好用物,根据患者病情选取穴位,协助患者取得合理的体位,暴露治疗部位。点燃艾条一端,一手持艾条与施灸部位皮肤保持3㎝左右的距离,来回移动或旋转移动进行反复的熏灸,一般每个部位可灸20~30分钟。
回旋灸临床常用于治疗风寒湿痹类的病症。
前面介绍的三种艾灸方法,在实际运用中,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交替使用。
施灸顺序
●先灸阳经,后灸阴经。
●先灸上部,后灸下部。
●施灸壮数,先灸少,后灸多。
●先灸艾炷小者,后灸艾炷大者。
灸法注意事项
1、颜面部、五官、大血管等处,不宜直接灸,以免烫伤而形成瘢痕。
2、关节活动部位不宜瘢痕灸。
3、邪实内闭及热毒炽盛等实证、热证,阴虚阳亢证以及孕妇腹部、腰骶部都不宜施灸。
4、一般空腹、过饱、极度疲劳,对灸法恐惧者,应慎灸。
5、在施灸过程中,应随时询问。对感觉迟钝者,防止烫伤。
6、施灸过程中,应及时弹去艾灰,防止烫伤皮肤和衣物。
7、施灸之后,应立即熄灭艾火,以防复燃,发生火灾。
8、施灸之后,如局部皮肤出现潮红,或有灼热感,属正常现象,无需处理。
9、如灸后局部起泡,小者可自行吸收,较大的水泡,宜用消毒针具,引出水泡内液,并用消毒敷料来进行保护。
---本文整理自北京中医药大学马雪玲老师的授课内容
XIUMI
扫描
转载请注明:http://www.fjzz169.com/hxjgc/5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