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之不及药之不到灸之艾灸保健养生浅析

白癜风症状 https://m.39.net/pf/a_7282164.html
白癜风症状 https://m.39.net/pf/a_7282164.html

艾灸,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灸”字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灼”,是灼体疗病之意。古人由于偶然被火灼伤而解除了某种病痛,从而得到了烧灼可以治病的启示,这就是灸法的起源。最早可能采用树枝、柴草取火,熏、熨、灼、烫以消除病痛,以后才逐渐选用艾为主要灸料,现在大多亦为艾灸法。艾,自古以来就在我国广大的土地上生长,气味芳香,性温易燃,且火力缓和。《景岳全书·本草正》指出“艾叶能通十二经——善于温中,逐冷,行血中之气,气中之滞”,是灸法的 材料。《庄子》曾曰:圣人孔子“无病而自灸”,即是指孔子喜用艾灸的方法养生保健。孟子说:“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意思是说患了多年的慢性顽固疾病,选用陈年之艾就可医治,阐明一些久治难愈的慢性病可用艾灸施治。

灸法在我国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其治疗效果已为无数临床实践所证实。艾灸的作用机理主要是以艾及其他药物的药力加上灸火产生的热能,对机体产生一定的刺激,达到治疗的目的。中医认为,艾灸法可温经散寒、扶阳固脱,对寒疝腹痛、泄泻、痛经、寒湿痹痛等病症有良好的疗效;灸法亦有行气活血、防病保健的功效,可以激发人体的正气,增强抗病能力,使人精力充沛、长寿不衰。

常用的艾灸法有艾条灸和艾炷灸。

艾条灸:艾条即为包装成柱状的艾绒,可在医药器材店里买到。灸时先将艾条一头点燃,手如持笔状握艾条,以燃头对准穴位或病位施灸,距离以有温热感为度,此称为“温和灸”;也可在施术部位上方作环转运动,称“回旋灸”;还可像鸟雀啄食般上下运动施灸,称“雀啄灸”。

艾炷灸:即使用艾柱施灸的一种方法。把艾条外层包装纸去掉,将其中的艾绒捏成莲子般大小的圆锥形艾炷,以备置于施灸部位点燃施治。使用时常在艾炷下垫以盐、姜片、蒜泥等作为介质以增加疗效。

作为传统保健的艾灸,在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病都可以采取艾灸的方法治疗,对一些特定穴位日常保健灸还可起到和气血、调经络、养脏腑、延年益寿的目的。

常见病如腹痛、泄泻,对受寒着凉而致的腹痛、泄泻,宜采用隔盐、隔姜灸神阙之法。操作方法:准备些许食盐及姜片一枚。姜片的面积要略大于肚脐,切成0.2~0.3厘米厚的薄片,中间以针扎数孔,受术者仰卧于床,暴露腹部,家人将食盐填敷于脐孔,与脐周皮肤平齐为度,再将制好的姜片放于其上。将艾绒捏成底面略小于姜片大小的艾炷,置于姜片上。将艾炷顶部点燃。随着艾炷的燃烧,热量穿过姜片,渗透到盐层,直至到达肌肤,温煦脏腑。至艾炷燃尽后,再换一新艾炷重新施灸,共灸3~5壮,每日1次。若姜片干枯皱缩,可在更换艾炷时将其一并更换。此法有温里祛寒、缓解疼痛、扶阳固脱、升提止泻之效。

保健灸。所谓保健灸法,就是在身体某些特定穴位上施灸,以达到和气血、调经络、养脏腑、延年益寿的目的。《医学入门》里说“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说明灸法可以起到针、药有时不能起到的作用。至于灸法的保健作用,早在《扁鹊心书》中就有明确的记载“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

保健灸法是中国独特的养生方法之一,不仅可用于强身保健,也可用于久病体虚之人的康复。《黄帝内经》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明代医学家张景岳在《类经附翼·大宝论》中说:“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可见养护阳气是养生治病之本。《扁鹊心书》中还指出,自古扶阳有三法:灼艾 ,丹药第二,附子第三。与药物相比,艾灸更加安全,是养护阳气、防病保健的 。

健体强身常用灸穴。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穴。在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侧,距前嵴一横指。足三里是强壮要穴,常灸此穴有固肾益精,益气养血,温运脾阳,健胃厚肠,预防早衰之功效。研究表明,常灸足三里,能增进食欲,强健体质,使人精力旺盛,免疫功能增强。灸足三里穴还有抗血液凝聚作用,能预防血栓形成。

关元穴:在任脉循行路线上,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三寸。亦为强壮要穴。如《针灸资生经》说:“若要安,丹田(关元)三里莫要干。”又说:“脏腑虚乏,下元虚惫等疾宜灸丹田。”

命门穴:穴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灸命门有补肾壮阳,健脾益胃,调节精神,强健筋骨之功效。常用于治疗腰腿疼痛、关节痹痛、头昏耳鸣、腹泻食少、下肢浮肿、遗精滑精、气短神怯、老年痴呆症等。

肾俞穴:在第二腰椎下旁开各一寸五分。灸之有补肾壮阳、益气安神、健脾益胃以及强壮作用,多用于治疗肾气虚衰、腰酸疼痛等症,并能振奋精神,消除疲劳。

中脘穴:居脐上四寸。灸之可健脾益胃,培补后天,增进食欲,益气养血。老年人经常出现脾虚胃弱,饮食不思,面色萎黄等症状,宜灸中脘。

涌泉穴:是肾经首穴,位足心陷中。常灸此穴有补肾壮阳及强壮作用。俗语说:“若要老人安,涌泉常温暖。”常灸此穴可使老年人精力旺盛,免疫功能增强,对老年人的哮喘、腰腿酸软无力、失眠多梦、高血压、头痛耳鸣、神经衰弱等有防治作用。

总之,灸法是防治未病,养生保健的常用的好方法,常灸上述诸穴,能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调和阴阳,补益气血,协调脏腑,以达到治病强身、防老抗衰之目的。

          开课通知知          

医院

吴中朝传承工作室教育培训中心

                    

一、10月20日、21日、23日(共3天)

1、吴中朝教授代谢性疾病五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高血粘度法”证治理论及技术传承班

主要內容:

(1)、吴中朝教授关于五高渐积渐变渐高理论中医针灸临床应用

(2)、吴中朝教授关于五高削峰锉积理论中医针灸临床应用

(3)、吴中朝教授关于五高釜底抽薪理论中医针灸临床应用

(4)、吴中朝教授关于五高病理联动理论理论与五高证治互动理论中医针灸临床应用

(5)、吴中朝教授关于五高理论的艾灸临床特色应用

课时:2天(10月20、21日)

2、吴中朝教授临床舌诊传承班

主要內容:

(1)、吴中朝教授论舌诊理论的脏腑、三焦、经脉关系

(2)、吴中朝教授关于临床舌象辨识

(3)、吴中朝教授关于临床舌诊应用与实践

课时:1天(10月23日)

学费:元(食宿费自理),同等课程下期可免费学习。

                    

二、10月27日、28日、30日(共3天)

1、吴中朝教授火针临床应用经验与技法传承班

主要内容:

(1)、吴中朝教授对历代火针应用认识

(2)、吴中朝教授基于古典针法理论的“火针十法”理论与《灵枢.官针》刺法对接火针点刺法、火针散刺法

火针围刺法、火针赞刺法

火针温针法、火针扬刺法

火针齐刺法、火针留针法

火针输刺法、火针筋刺法

(3)、吴中朝教授介绍火针美容理论与操作

(4)、吴中朝教授火针治疗疼痛病理论与操作技术

(5)、吴中朝教授火针放血理论与操作技术

(6)、吴中朝教授火针治痛理论与操作技术

(7)、吴中朝教授火针治疗恶性病理论与操作技术

课时:2天(10月27日、28日)

2、吴中朝教授临床头针技法传承班

主要內容:

(1)、吴中朝教授论头针与脏腑、经脉、解剖关系

(2)、吴中朝教授关于头针定位和主治等主要內容

(3)、吴中朝教授关于临床头针临床应用与实践

课时:1天(10月30日)

学费:元(食宿费自理),同等课程下期可免费学习。

                    

三、11月3日、4日、6日(共3天)

1、吴中朝教授痹症、痛症长针透刺技法传承班

主要内容:

(1)、吴中朝教授本经长针刺治痹止痛法

(2)、吴中朝教授表里长针透刺治痹止痛法

(3)、吴中朝教授阳经长针透刺治痹止

(4)、吴中朝教授阴经长针透刺治痹止痛法

(5)、吴中朝教授筋会于节长针透刺治痹止痛法

(6)、吴中朝教授经筋解结长针透刺治痹止痛法

(7)、吴中朝教授病灶点长针透刺治痹止痛法

(8)、吴中朝教授经膜链长针透刺治痹止痛法

(9)、吴中朝教授解剖理论长针透刺治痹止痛法

(10)、吴中朝教授五痹分证长针透刺治痹止痛法

课时:2天(11月3日、4日)

2、吴中朝教授临床耳针技法传承班

主要內容:

(1)、吴中朝教授论耳针与脏腑、经脉、解剖关系

(2)、吴中朝教授关于耳针、定位和主治等主要內容

(3)、吴中朝教授关于临床耳针、临床应用与实践

课时:1天(11月6日)

学费:元(食宿费自理),同等课程下期可免费学习。

授课老师:吴中朝教授

提前预定:提前15日预定交费元,可减免元(拒绝空降)。

上课地点:医院(城外城写字楼)

金卡会员:免费学习

金卡办理:元/年,全年不限次数免费学习、跟师实习。

人数限制:20人(让每位学员都有一个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

-

张老师

(同

转载请注明:http://www.fjzz169.com/hxjgc/557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