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基础知识普及
艾灸:点燃艾绒、艾炷、艾条,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保健养生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工具,原料:艾绒、艾柱、艾条
打火机
木制艾灸盒、随身铜制艾灸盒、艾灸棒
方法/步骤1
一、艾灸简述
烟对朋友们来说是非常熟悉的东西,艾条就相当于一个放大的烟。在朋友圈,男的十个有九会是抽烟的,众所周知,吸烟对身体有害的,但艾炙却是用来防病治病、保健养生的。这两个相像的事物,作用是截然相反的。
艾炙:点燃艾绒、艾炷、艾条,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保健养生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艾灸产生于中国远古时代,因为它的作用机理和针疗有相近之处,并且与针疗有相辅相成的治疗作用,通常针、灸并用,故称为针。针灸治病在国内外有着深远的影响,但现代人说针灸,多数时候仅指针疗,已经很少包含艾灸的内容了。
在我们蕲春,艾灸养生文化已普及得很广泛了。艾炙所用原材料艾是蕲春四宝之一——蕲艾。无论是种植、采摘,还是加工、使用,每家每户都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然而前几天在与外地朋友聊天中谈到艾,他们却都非常陌生,有的朋友还指着艾条的图片问我这么大的烟是干什么用的。可见艾这一养生至宝还不被广大人群所
2.注意防火。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因此,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
3.手术后在体内埋钢钉或者其他东西的人,不要随便在做过手术的位置艾灸。
4.穴位艾灸顺序。古人对于艾灸的顺序,有着明确的论述,就阴阳而言,如《千金要方》说:"凡灸当先阳后阴,先上后下"。《明堂灸经》也指出:"先灸上,后灸下;先灸少,后灸多";。这是说艾灸的一般顺序是:先灸背部,再灸胸腹部;先灸上部再灸下部,先灸头部再灸四肢;就数量而言,先灸少而后灸多,即按天数由小到大逐渐增强。
5.在临床上艾灸时,需结合病情,灵活应用,不能拘执不变。同时艾灸某两个穴位的问题上,一般没有什么限制。
6.艾灸后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
7.艾灸后要喝较平常多量的温开水(绝对不可喝冷水或冰水),有助排泄系统排出体内毒素。
8.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9.要注意保暖。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换气扇,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10.防止晕灸。晕灸虽不多见,但是一旦晕灸则会出现头晕、眼花、恶心、面色苍白、心慌、汗出等,甚至发生晕倒。出现晕灸后,要立即停灸,并躺下静卧,再加灸足三里,温和灸10分钟左右。
11.注意施灸温度的调节。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用示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12.常灸足三里、关元、大椎、气海、膏肓俞、风门、三阴交、风池、涌泉等养生穴,能激发人体正气,提高抗病能力,起到保健强身作用。
艾灸具有效果明显、简便易行、经济实用的优点,几乎没有什么毒性和副作用,无论是用于防病治病、养生保健,实是家庭生活中的首选。艾灸期间,要注意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不要过肌过饱、节制房事,尽量多吃清淡的食物,还要保持心情愉悦,多到户外运动或散步,光艾灸不锻炼也是不行的。要每天至少保持30分钟的锻炼,才能达到更好的疗效。只要操作方法得当,穴位掌握准确,对人体一般不会产生不良反应。如果错误的判断了身体的体质,错误的选择了施灸的穴位,且艾灸时间过长,也可能会造成身体不适,就会被理解是所谓的艾灸的副作用,建议应该到专业的地方进行指导。比如专业的艾灸养生馆,经过正确的方法指导是可以调节过来的。
附:
养生穴位参考
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为养生保健强壮的要穴。长期施灸有调理气血、补肾固精等功效。用艾条灸10-15分钟。
命门穴:位于人体背后第二腰椎之下与脐相对,是人体生命力的中心,为元气“住宿”的地方。用艾条灸10-15分钟。
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相当于五指宽度。用艾条灸10-15分钟,能有效缓解胃部疾病的各种症状。
足三里穴:外膝下3寸,胫骨外侧月一横指处,用艾条灸10-15分钟。经常用此法施灸,具有补益脾胃、扶正培元、调和气血、祛邪防病之功效。说明:艾灸足三里穴能使胃痉挛趋于弛缓,胃蠕动强者趋于减弱;又能使胃蠕动弱者立即增强,胃不蠕动者开始蠕动。因此,除胃溃疡出血、穿孔等重症,应及时采取措施或外科治疗外,其他不论什么原因所致的胃痛,包括现代医学中的急、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及胃神经官能症等,若以胃脘疼痛为主者,用本法艾灸,均能立时止痛。
疾病穴位参考
头昏脑胀:心俞、膻中、神门、内关
颈椎:风池、大椎、大杼、天宗、肩髃、肩井、曲池、阳池
肩周炎:天宗、肩髃、肩髎、肩贞、肩井
腰椎间盘突出:肾俞、大肠俞、委中、阳陵泉
坐骨神经痛:肾俞穴、次髎、殷门、足三里、阳陵泉
落枕:大椎、肩中俞、肩外俞、天柱、悬钟
腰酸背痛:肾俞、志室、大肠俞
风湿性关节炎:鹤顶、膝眼、足三里、曲池
感冒:风池、大椎、风府、合谷、肺俞、列缺
急性支气管:肺腧、定喘、合谷
慢性支气管炎:肺俞、膻中、脾腧、膏肓腧、太渊、定喘、合谷、足三里
咳嗽:膻中、肺俞、膏肓、天突、风门、列缺、大椎、足三里、丰隆
支气管哮喘:定喘、肺俞、膻中
支气管扩张:孔最、尺泽、膻中
肺结核:肺俞、太渊、三阴交、膏肓腧、足三里、太溪
胸膜炎:肺俞、内关、期门、阴陵泉、侠溪、膻中
膈肌痉挛:中脘、足三里、内关、巨阙
急性胃肠炎:天枢、中脘、气海、上巨虚
腹痛:气海、中脘、内庭、脾腧、足三里、天枢
胃下垂:百会、足三里、中脘、梁门、关元
胃痉挛:天枢、中脘、梁丘、幽门
消化性溃疡:中脘、梁门、足三里、胃枢
肠梗阻:足三里、天枢、支沟、下巨虚
便秘:足三里、天枢、大横、大肠腧、支沟
失眠:涌泉、三阴交、内关、足三里、百会
贫血:足三里、关元
高血压:足三里、绝谷、曲池、血海
心绞痛:心俞、至阳、厥阴俞、膻中、少海、内关
无脉症:心俞、内关、太渊、厥阴俞
糖尿病:关元、太溪
脱肛:长强、百会、足三里
胆囊炎:阳陵泉、期门、日月、胆腧、太冲、足临泣
肝硬化:期门、中脘、足三里、水分、三阴交
遗尿:关元、足三里
尿潴留:三阴交、中极、膀胱腧
前列腺炎:阴陵泉、三阴交、气海、中极、会阴、腰阳关
前列腺增生(肥大):关元、曲谷、肾腧、命门
阳痿:中极、关元、肾腧、命门
男性不育:气海、关元、三阴交、命门、足三里
遗精:中极、肾腧、三阴交、关元、志室
上热下寒:关元、神阙、足三里、血海、曲池、太溪、每天灸一两个、或者选两个长期坚持
疏通脾胃:中脘
退热:大椎
角膜炎:丝竹空、印堂、风池、太阳
附带治冻疮妙方
穴位: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近第二掌骨之中点处)、足三里穴。
方法:在冻疮局部先揉按5分钟。选准穴位后,点燃药用艾条,对准已发或将发冻疮处,各悬灸10-15分钟,以局部皮肤潮红色为度。若冻疮在上肢或耳朵,必须加灸合谷穴5-10分钟;若冻疮在下肢,必须加灸足三里穴5-10分钟。用本法连续艾灸3天,冻疮不再复发。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fjzz169.com/hxjsx/1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