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丨艾灸手法及实用灸法含操作视频
艾灸的效果与取穴、灸量、艾条质量直接挂钩,而事实上,我们还遗漏了一个很关键的点——艾灸手法!
艾灸分补泄艾灸的手法,很少听到大家提起过,不知道是大家单纯的以为——艾灸就只需找好穴位就可以,还是说,根本没有补泄的这个概念呢?今天就给大家提个醒,艾灸的手法须有补泻,艾灸要视情况而补泄,依据的原则就是:虚者补之,实者泻之。不能搞反了哦!
补泄有4个要点:
1、从艾灸手法上来说
艾灸补法:在点燃艾炷后,不吹其艾火,待其慢慢燃尽自灭,火力微缓而温和,且时间较长,壮数较多,灸毕用手按施灸的部位,使灸气聚而不散。
艾灸泻法:点燃艾炷后,口吹艾火,促其尽快燃烧,火力较猛,快燃快灭,当患者感觉灼烫时,即迅速更换艾炷再灸,灸治时间较短,壮数较少。
2、根据施灸不同部位、经络、穴位、时间,也可以达到补泻的目的。
如用雀啄灸或蒜泥灸涌泉穴,滋阴泻火,治鼻出血,咯血;
用温和灸或蓖麻仁敷灸百会穴,补气固脱,以治胃下垂、脱肛、阴挺等脏器下垂。
3、根据经络的五行理论,运用补母泻子的原则,也可以达到补泻的效果。
急性病,采用直接灸、雀啄灸以泻实;
温性病,采用温和灸、回旋灸、温针灸以补虚。
4、隔物灸和敷灸中所用的药物,按药物的性能,功效和主治进行补泻,如甘遂灸可以逐水泻水,附子灸可以温阳补虚。
六类艾灸手法,哪个适合你?此视频建议介绍了几种基本的艾灸手法,建议连接wifi后观看。
1、雀啄灸
雀啄灸适用于昏厥急救及一般虚寒性疾病。本法热感较强,应避免灼伤皮肤。施灸时,将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活动地施灸。另外也可均匀地上、下或向左右方向移动或作反复地施转施灸。
2、温针灸
温针灸是针刺与艾灸结合应用的一种方法,也是传说中的,真的意义上的——艾灸!很少见吧,因为它适用的是既需要留针而又适宜用艾灸的病症。操作时,将针刺入腧穴得气后,并给予适当补泻手法而留针,继将纯净细软的艾绒捏在针尾上,或用艾条一段长约2厘米左右,插在针柄上,点燃施灸。待艾绒或艾条烧完后,除去灰烬,取出针。
3、隔姜灸
这个方法常用于因寒而到的比较严重的宫寒、呕吐、腹痛、腹泻及风寒痹痛等。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2-3厘米、厚约0.2-0.3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将姜片置于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再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当艾住燃尽,再易炷施灸。灸完所规定的壮数,以使皮肤红润而不起泡为度。
4、隔蒜灸
这个方法多用于治疗瘰疬,肺结核及初起的肿疡等症。(PS:瘰luǒ疬lì,又称老鼠疮,生于颈部的一种感染性外科疾病;肿疡,顾名思义有肿大物和溃疡共存的病症)用鲜大蒜头,切成厚0.2-0.3公分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置于应灸俞腧或患处,然后将艾炷放在蒜片上,点燃施灸。待艾炷燃尽,易炷再灸,直至灸完规定的壮数。
5、隔盐灸
这个方法多用于治疗伤寒阴证或吐泻并作,中风脱证等。我们不是常说神阙穴是能喝药的穴位吗?是的,神阙尤其适合各种隔药灸。用纯净的食盐填敷于脐部,或于盐上再置一薄姜片,上置大艾炷施灸。
6、隔附子饼灸
多用治疗命门火衰,附子辛温大热,有温肾壮阳之功,适宜治疗痛经、慢性溃疡性结肠炎、阳痿、早泄、遗精及疮疡久溃不敛、指端麻木等病证。将附子研成粉末,用酒调和做成直径约3厘米、厚约0.8厘米的附子饼,中间以针刺数孔,放在应灸腧穴或患处,上面再放艾炷施灸,直到灸完所规定壮数为止。
北京什么时候治疗白癜风合适白殿疯病北京转载请注明:http://www.fjzz169.com/hxjsx/1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