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老小不同年龄的艾灸穴位配置
日常的保健,一家大小的年龄有差异,艾灸保健的穴位也应该根据不同的年龄特点作出不同的侧重点。
1
婴幼儿期:灸身柱穴小儿脏腑娇嫩,功能尚未健全,特别是肺,脾二脏较弱,因此小儿易患感冒,发热,咳嗽,哮喘,腹泻,消化不良诸症。灸身柱穴就具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身柱,身体的支柱之意,适用于脑力不足出现的眩晕,中气不足出现的喘息,大气下陷出现的脱肛,督脉之气升举无力出现的腰背疼痛等症,还常作为小儿强身健体的穴位,被认为通治小儿之病。
身柱穴在日本医学界被誉为“小儿百病之灸点”孩子们艾灸身柱一个月,大多是孩子食欲和体重都有明显增加。我在临床喜欢用中脘和神阙治疗脾胃虚弱也经常会收到很好的疗效。很多家长更注重给孩子的施灸时间,这个没有一定的时间,要看自己孩子的年龄,配合程度。一般可在出生后3至6个月开始施灸。但也要根据儿童具体体质决定,体质较差的,可早灸,多灸,体质强健、营养又好的,可晚灸、少灸。
2岁的以内的孩子,每穴艾灸5分钟左右,热度温温的即可,就是用温和灸,3-5岁的孩子,可以每穴艾灸5-10分钟,也可以大椎和身柱回旋灸一共10-15分钟,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艾灸时间可以适当延长。关于时间,不要看得很死,要灵活运用,如果宝宝配合的很好,那么我们就多灸一会,如果宝宝不配合,那么我们就只能少灸一会。少灸了,热度还不够,效果肯定会打折扣,那么我们就要想办法,等到宝宝睡觉的时候,我们可以抓紧时间,帮助宝宝施灸。
2
青少年时期常灸:肺俞、风门二穴人的成长从幼儿、少年到青年这一时期,阳气旺盛,活泼好动,常在户外活动,肺脏娇嫩易感受风寒外邪而生感冒、发烧、咳嗽、气管炎等外感类疾病。
这个年龄的年轻人,初初适应社会,自理能力较差,不太注意衣服的增减,如遇天气突然变化,则易感冒风寒致发烧、头痛等疾病,就会影响到正常的工作学习。这时常灸肺俞穴、风门等穴可以补肺卫之气,祛散风寒外邪,达到防治外感疾病的目的。
肺俞、风门二穴位于上背部,肺俞穴在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是肺脏之背俞穴,为肺脏经气输注于背部的地方,常灸肺俞,具有补肺卫之气的作用。
风门乃风邪出入之门户,位于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常灸风门具有祛散风寒外邪的作用,可预防感冒等外感疾病的发生。
3
壮年时期常灸:中脘、足三里、神阙人当壮年,社会交往较多,亲朋好友在一起相聚,难免请客赴宴吃大餐,朋友高兴相聚,开怀畅饮,不知不觉就会吃多喝多,而损伤脾胃;或者因工作等原因,不能按时吃饭,或暴饮暴食,或过食生冷而导致脾胃受损。就会出现脘腹胀痛,腹泻、恶心、呕吐、食欲不掁等脾胃运化功能障碍的疾病。
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指出:“内伤脾胃,百病尤生。”
清代御医黄元御在《四圣心源》中也讲:“脾胃者,四脏之母,母气亏败,四子失养,脉见真脏,则人死焉,故四脏之脉必以胃气为本。”
“足太阴脾主升,足阳明胃主降,升降之权,则在阴阳之交,是为中气。
胃主受盛,脾主消磨,中气旺则胃降而善纳,脾升而善磨,水谷腐熟,精气滋生,所以无病。中气衰则升降窒,肾水下寒而精病,心火上炎而神病,肝木左郁而血病,肺金右滞而气病。神病则惊怯而不宁,精病则遗泄而不秘,血病则凝瘀而不流,气病则痞塞而不宣。四维之病悉因于中气。”
因此,常灸中脘、足三里、神阙可补中气,健脾胃,升脾阳而降胃阴,使脾胃功能恢复正常。
4
步入老年常灸:关元、肾俞、命门当人步入老年以后,阳气渐衰,肾气不足,命门火衰,常会出现耳聋、眼花、小便频数、无力,夜尿增多,下肢寒冷等衰老的症状。
老年人常灸关元、肾俞、命门,可培补元气,延缓衰老.关元穴位于人体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处,属任脉,是小肠之募穴,为小肠之气汇聚之处。关元穴俗称丹田,历来被道家养生、炼丹所重视。
《难经》中说:“脐下肾间动气,乃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
常灸之可培补五脏六腑之气,养十二经脉之根。
肾俞、命门二穴均位于腰部,肾俞在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属足太阳膀胱经,为肾脏之背俞穴,是肾脏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命门位于人体后正中线上,在第2腰椎棘突下,属督脉,督脉统管人身之阳气,有补肾阳、壮命门火的作用。
了解更多的艾灸知识,北京白癜风治疗要多少钱上海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fjzz169.com/hxjsx/1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