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节气灸之养肝调脾胃雨水篇

今天和你分享的是养肝调胃雨水灸,每年公历2月18~20日为雨水节气,这个节气的到来表示降雨的开始,也表明雨量会逐渐增多。在春季,肝脏活动比较旺盛。《黄帝内经》有“春主肝”之说。但肝木易克脾土,稍有不慎容易导致脾胃受损。同时,因为降雨增多,湿气加重,湿邪易困扰脾胃,所以灸疗的原则是疏泄肝气,以免过旺之肝横逆犯胃,出现胃痛、胃胀、腹泻、便秘等一系列肝脾不调的症状。艾灸还可以调节人体阴阳水平,扶助正气,既能治痹病,又能防止疾病的发生。这疗法可以发挥药物、腧穴的双重治疗作用,因而具有通经活络、祛风除湿、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PS:后面更精彩

我们选灸神阙穴

位置:神阙穴位于肚脐的正中。

施灸方法:宜采用温和灸。被施灸者仰卧,施灸者站于一旁,手执帝裔艾以点燃的一端对准施灸部位,距离皮肤1.5~3厘米处施灸。

施灸时间:每日灸1~2次,每次灸10~15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

功效:温经祛寒,平和阴阳,调理气血。

灸关元穴

位置:关元穴位于肚脐正下方3寸(4横指宽)处。

施灸方法:此穴需两人配合施灸,宜采用回旋灸。施灸时,被施灸者仰卧,施灸者站或坐于一旁,手执帝裔艾以点燃的一端对准施灸部位,距离皮肤1.5~3厘米处施灸,左右方向平行往复或反复旋转施灸。以被施灸者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

施灸时间:每日灸1次,每次灸5~15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

功效:培元固本,调气回阳。

如果有口苦,容易脾气暴躁加灸章门穴

位置:章门穴位于人体的侧腹部,第11肋游离端的下方,左右各有一穴。

施灸方法:宜采用回旋灸。被施灸者仰卧,施灸者站于一旁,手执帝裔艾以点燃的一端对准施灸部位,距离皮肤约1.5~3厘米,左右方向平行往复或反复旋转施灸。

施灸时间:每日灸1次,每次灸10~20分钟。

功效:健脾解郁,疏肝理气,增强机体对营养成分的吸收功能,使机体的新陈代谢更旺盛。

养脾胃防倒春寒加灸足三里穴

位置:足三里在外膝眼下3寸( 横指宽)、胫骨前肌上,左右腿各有一穴。

施灸方法:此穴可以自己施灸,宜采用温和灸的方法。施灸时,取坐位,手执点燃的帝裔艾,距皮肤1.5~3厘米处施灸。

施灸时间:每日灸1次,每次灸3~15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 在每晚临睡前灸。

功效:祛除下肢的寒气,调理脾胃。

你有什么疑问,在评论区可以提出来交流哦!

注:

我是健康哥吴少峰,我希望能把真正有用的东西分享给你。

以便于你面对这疾病时,能有所了解,不至于手忙脚乱,甚至能自我调理。

源于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如使用请咨询相关熟悉的执业医生以确保安全性。(图片来源于网络)

更多的健康资讯







































白癜风
治疗白癜风什么方法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fjzz169.com/hxjsx/126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