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火灸疗法产后缺乳
产后缺乳
1、气血虚弱证:产后乳少,或逐渐减少甚或全无,乳汁清稀,乳房柔软无胀感,挤压乳汁点滴而出;面色少华,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头晕眼花,心悸怔忡,纳少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2、肝郁气滞证:产后乳汁涩少活不下,浓稠,乳房胀硬,或有积块,或突然情志所伤,乳汁骤减或不下;情志抑郁不乐,嗳气叹息,胸胁胀满,胃脘不舒,食欲不振;舌质正常,苔薄白,脉弦。
3、痰湿淤滞证:产后乳汁稀少,或点滴皆无,乳汁不稠,乳房丰满,按之松软而无胀感;形体肥胖,胸闷泛恶,纳少便溏,大便黏滞不畅,或食多乳少;舌淡胖,苔白腻,脉弦滑。
灸疗部位:中脘至气海的腹中部,两乳根部及中部。
主穴:乳根、鹰窗、屋翳、天溪、膻中。
辩证加减:
1、气血虚弱证:少泽、血海、双足三里、双三阴交。
2、肝郁气滞证:肝俞、太溪、十指冲、期门。
3、痰湿淤滞证:脾俞、归来、天枢。
(1)患者仰卧位,以任脉线为中心,在中脘至气海的部位纵向摆一个双孔灸盒;在双乳根部各摆一个单孔灸盒;在双乳中部(膻中穴)摆一个单孔灸盒,用毛巾盖好,温灸15分钟。
(2)灸乳根、鹰窗、屋翳、天溪、膻中等穴位,用小螺旋手法,距离皮肤3cm,每旋转8次为一壮,每壮之间用手按压一下,每穴各灸8壮。
(3)适宜症型根据辨证加减的穴位分别施灸。
每天灸1次,5天为一个疗程,一般1~2个疗程后,乳汁明显增加。若再加上注意营养供给,调节情绪,按时喂乳,姿势正确,产妇乳汁分泌会好转正常。
小回旋灸法:雷火灸火头对准应灸的部位或穴位,作固定的圆弧形旋转,距离皮肤1~2cm为泻。
温馨提示:雷火灸乃非物质文化遗产,请在正规医疗场所接受规范治疗,以免影响疗效,贻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