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水斋中医第一期五行针灸学前班回顾
一、课程目的
为配合饮水斋中医第七期五行针灸基础课开展,更深刻地熟悉五行针灸,体味针贵守神、和谐身心的妙用,更好地受益于五行针灸基础课程、提高课程以及其他高级课程,饮水斋中医团队在合作诊所北京正欣堂中医诊所开展了为期2天的五行针灸学前班。
二、课堂内容回顾
1.理论基础之经络秘密
唐瑶医师和马福云医师配合讲解了什么是经脉,从经典,到体悟,到临床。针对初学者,让大家了解感受中医的根本。
唐瑶医师经脉,是打坐修行感受到的能量流动及身体内观察到的景象。
马福云博士分享内景图
2.理论基础之腧穴
“九针之要,在于终始,能知终始,一言而毕,不知终始,针道绝矣”。接着唐瑶和马福云医师的经脉讲解,王莉医师进一步具体讲解十二官、经、络、腧穴。
a.穴位是什么?
穴位是信使,反映脏腑经络的气血状态,穴位之在人身,犹如溪谷之在天地。
宋均:无水曰谷,有水曰溪。故溪谷之在天地,则所以通风水,在人身,则所以通气血。
b.穴位定位及实际操作
黄帝问曰:脉度言经脉之长短,何以立之?
伯高对曰:先度其骨节之大小,广狭,长短,而脉度定矣。
sdfd
骨度分寸讲解,带教
c.特定穴位定位及操作
五行针灸中常用穴位五输穴、背俞穴、任督二脉穴位、募穴、络穴、神性穴位讲解
《灵枢.九针十二原》“以上下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
任督二脉起止穴会阴、长强、龈交、承浆......3.刺法灸法
a.针具
五行针灸中用的为九针中的七针毫针。毫针者,取法于毫毛,长一寸六分,令尖如蚊虻喙,静以徐往,微以久留,正气因之,真邪俱往,出针而养。主以治痛痹在络也。故曰,病痹气痛而不去者,取之毫针。
《灵枢·官针》"九针之宜,各有所为;长短大小,各有所施也,不得其用,病弗能移。"
b、刺法
持针之道,欲端以正,安以静。先知虚实,而行疾徐。左手执骨,右手循之,无与肉裹。泻欲端正,补必闭肤。转针导气,邪气不得淫泆,真气以居。
五行针灸中刺法补法为顺经络进针,进针后顺时针捻转,出针按针孔。除内七龙穴用泻法,背俞穴留针出针不按针孔,其余穴位的操作皆用上述补法,不留针。
c.灸法为传统麦粒灸。
穴位定位及针刺实际操作练习三、学员感想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学员乌兰感想摘录:
希望多年以后以文字的形式回忆
年7月28日至7月29日,在北京正欣堂中医学习。
诊所坐落于北京东城区和平中街民旺南路胡同。这个环境与电视剧《皇城根儿》所演的场景特别地相似。这个电视剧里我知道了黄连与厚朴。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感觉熟悉,内心安静。
在这里我结识了这样一群人。医生、在读学生、在职人员。
在这里我开启了学习五行针灸的第一步。
非常偶然的机会,年我接触到了《黄帝内经》。我学习黄帝内经中上古天真论、四气调神轮、异法方宜论、天年、九针十二原等。
年7月28日,相隔十年之久,我与五行针灸如约相遇在正欣堂三层小楼的培训室。
感恩天地让我遇见了你。遇见五行针灸是偶然也是必然。
先介绍下讲课的老师。
唐瑶、王莉、马福云。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目前身份保密。想了解可以加饮水斋。
在这里老师教我们给他人针合谷穴。
这部分内容是唐瑶老师在29日下午讲的。
老师是这样描述的:
确定穴位;
针与手指同方向,拇指与食指夹住针并持针;
左手拇指与食指护住针前端,针尖待触及穴位,按针浅刺入穴位。
待针扎入皮肤后可继续深入,询问对方是否有针感。向顺时针方向旋转。
出针,按针孔。
五行针灸出针时,AE不需要按压穴位。其他穴位操作时出针后要按压穴位。
背俞穴的穴位直刺入针,浅刺,入针后重力作用自然斜下45度。
其他穴位针刺时顺经络进针,进针后顺时针捻转,出针按针孔,以此行补法。
对针的感受先谈到这里。
小小的毫针经过穴位沟通了人与天地。人与自然是相通的。骨骼、皮肤、肌肉、毛发、经脉类比大山、xx、土地、树枝、河流等。
说下经络
十二正经、奇经八脉
说下五行针灸的穴位
井、荥、输、经、合好比水滴入小溪,小溪入河流,河流入大江,江河入大海。所入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出为合。非常形象地比喻了人体经络与穴位的关系。
五行针灸要记住12个原穴、15个络穴、背俞穴。
说下王莉老师讲的麦粒灸
老师说温通之后再针穴位,我对艾的作用体会更深了,也学到了操作方法。
速浏览整个文章,进入不同的内容部分。
四、特别感谢!
特别感谢北京正欣堂中医诊所提供场地及服务,感谢团队成员们的专业带教,学员们的用心参与!感谢所有关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fjzz169.com/hxjsx/7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