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阳大法艾灸贰

何以艾灸被称为扶阳大法,在《扁鹊心书》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气壮则人强,真气虚则人病,真气脱则人死。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

灸法在中医养生治病的历史中使用的材料并不是只有艾这一种原料,在历史上,几乎能够发热的材料古代先贤都曾经尝试用于灸法治病健身中。

在《黄帝明堂灸经》中就有记载:“古来用火灸病,忌八般木火,切宜避之。八木者,松木火难瘥增病,柏木火伤神多汗,竹木火伤荣卫经络。有火珠耀日,以艾丞之,遂得火出,此火灸病为良;”从这里就可以知道古代先贤也是通过长期的实践,最终选择艾草为灸法的基础材料。这里的火珠耀日,以艾丞之,遂得火出。这不就是艾草冰台别称一个道理。利用凹凸透镜的原理聚太阳光生火,以艾草承载太阳火天之阳嘛,所以民间又把艾草称为地之阳。最终得出此火灸病为良,把艾草选定为灸法的主要材料。

为何独选艾?在近代周楣声大师(著有《灸绳》《针铎》《填海录》等中医著作)也曾做过多种比较,如烟叶、桑叶、木炭、硫磺以及电热等等,皆不能与艾热相比。艾火是温和舒适,刚柔相济,而其余不是干燥刚劲,就是涩滞无力。经过多年实验证明,约有59%的病人在艾灸过程中,口鼻中可嗅到有艾的气味,艾灸后的尿液和汗液中能带有艾的味道,这说明了艾灸不是简单的停留在皮肤表面的热力,它还具有很轻的穿透皮肤进入人体,参与健康修复的功效。

在地球上已发现的植物约有四十余万种,草本植物的种类约占三分之二,近三十万种,真是万里挑一啊!艾草是少有的能通十二经络的药物,所以古人经过千年的摸索,最终将艾草定为施灸的主要原料。《本草纲目》记载:艾草味苦、辛,性温,归肝、脾、肾经,属纯阳之物。艾草,是一种中药,为多年生草本,叶似菊,表面深绿色,背面灰色有茸毛。性温芳香,五月采集,叶入药用。清代吴仪洛在《本草从新》中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亡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止诸血,温中开郁,调经安胎,……以之艾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离开了艾草的药性,灸疗就不存在了。艾灸之所以冠名在灸前,关键在于艾,因此艾不愧为“百草之王”。

 在明代有一位医学家叫李时珍,他的父亲也是一位著名的医学家,叫李延文,他一生之中有两本著作,一本叫《人参传》,一本叫《奇艾传》。那么在这两本书里面,他详细的记载了艾草和人参的功和德。

  功就是功效疗效,德是什么呢?就是它的实用价值。对现代人来说,人参是非常稀有的,如果医生给你开一个方子,让你去吃一味人参,野参,我们可能很难找到,就是能找到也很贵,一根参得几十上百万。所以李延文这位医学家就在奇艾传中这么写道:“艾有参之功,参无艾之德。”大道至简,艾草呢无处不在分布十分广泛在蒙古、朝鲜、俄罗斯(远东地区)和中国;在中国除了极干旱与高寒地区外,几乎遍及中国各地。但是称呼亦不相同。艾叶、陈艾(中药俗称),大叶艾、祁艾(河北),大艾、艾绒、艾蓬(江苏、江西、上海),五月艾(福建、广东、四川),黄草(台湾),野艾(湖北、湖南、广东、四川),白陈艾、家陈艾(四川),红艾、火艾(云南),“荽哈”(蒙语名),“黑阴威”(瑶族土名)。

艾草在中医看来具有神奇的特性。说它神奇,一是它在所有植物中,其叶脉是最丰富和细致的,中医有以形治形之说,取类比象它具有通达最细微之处的能力。二是艾的通透能力远远超越了其它植物。在古代,军队每到一处,都砍伐艾草来燃烧,然后在方圆几里的地方查看,如果看到有冒烟的地方,就证明其处地下有水,然后才安营扎寨。这足以说明艾的通透能力有多么的神奇,这种顺水道而游走的能力放在人体上面,就是可以通达经络,古书上说它可以通十二经,走三阴,善入脏腑,很多药力不能到达的地方,艾灸可以到达,可见其功用之神奇。

每年艾草的生长期也就是三个月,3月份开始,艾草开始萌芽,也是艾草的成长旺盛期;4月下旬的艾草,其叶纤维已完全形成,正是叶茂繁盛、新鲜肥厚期,其药用成份已达到了顶盛,5月的中旬,艾叶的生长已达到成熟期,再往后会渐渐衰退;俗话说:“五月艾六月蒿七月八月当柴烧。”所以,在农历的5月初采摘艾草是最佳时期。

元朝舒頔《小重山·端午》:“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

意思是:到处都是忙着采摘艾蒿、香蒲的繁忙景象。谁家的青年男女,都准备着过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了。

古人在门前挂艾草,即可以避邪又可驱虫,这个风俗一直延续至今,端午挂艾草,夏季熏艾蒿驱蚊蝇庭院纳凉。这也说明了农历五月初五之前采摘艾草,这个时候的艾草也是有着最佳的药性。

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在近代也开始研究艾灸这种古老的中医传统外治方法。以现代物理化学的角度解释,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才会有的一个物理量,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只要温度在绝对温度零度(零下℃)以上,都以电磁波或粒子的形式时刻不停地向外传送热量,这种传送能量的方式被称为辐射。

燃烧的艾,作为一个热源,自然也会有源源不断的热辐射。热辐射主要是红外线,我们知道可见光的范围是~纳米(nm),纳米以上就是红外线了。

在艾灸过程中,它的电磁辐射峰值大约在纳米(nm),但大部分波长是比较偏远的红外线,也就是远红外。远红外线的主要目的,就是加热。一般来说,红外线波长不同,其加热效果就不一样。跟太阳光发出的红外线类似,艾灸辐射出的红外线波长范围也很广,远红外的波长范围在纳米~1毫米。如果换成了毫米的微波(4.2~7.5毫米),那就类似了现代医学的微波共振疗法。

假如说艾灸起作用的仅仅是热量的话,那用红外线理疗仪就得了,方便快速还没有烟雾产生,那么为什么还要用艾草呢。关键就在于艾草的药物属性。

由此可见,艾灸的两个重要因素,一个是灸,一个是艾,灸是能量,艾是药性,这就是“以之艾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的原因。

艾灸治病灸疾功非小补,但是万物有利就有弊。烟雾和浓厚艾味的产生是艾灸发展的一大制约,也是艾灸不被现代人接受的最常见的问题了。所以,又衍生出来电加热的无烟艾灸。

不过,话说回来,无烟不成艾,无火不成灸,那些号称连艾都不用的电子艾灸,没有艾草的药性,仅仅是电子发热还能叫艾灸吗?不就是个红外理疗仪嘛。



转载请注明:http://www.fjzz169.com/hxjsx/75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