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凯的月15日
凯了解到英语有高分字体这一说,想要写几笔。我就找出英语字“衡水字体临摹”字帖,我们俩都写了几行,他觉得他写的比我好看。
写完字帖,欣赏的看着自己的临摹,说:读英语吧!
我:数学作业还没写完呢?
凯:我想读的时候,你不让我读,是吧?那不读了。
然后就开始玩,摆弄小东西,溜达上了
这样的局面就是:数学也没写,英语也没读
想想孩子的学习节奏,还真是琢磨不透,如果随着他的兴致,那就读英语,翻开书后,头起得特别好,有可能读到第N行,遇到个生单词,或是读错音,又咋呼起来,“不读啦,太难了”本来想着以兴趣开始,有成就感的结束,当然这样非常好,不过我的经验是:要看当天的运气
当他有兴致做一件事,书上说要鼓励,不是打击,不是忽视。在我看来凯的兴致太随机了,他折纸的兴致来了,就非要教你折纸,不过小孩的内心都住着一个理想的妈妈,理想的妈妈是这样的:
只要他喊:妈妈!和我一起折纸吧!
妈妈立刻放下家务,放下工作,满眼爱的目光看着他说:好啊,一起吧
理想的妈妈:开始跟着他折纸,在折的过程中,妈妈谦虚,有耐心,还要认真倾听,折的和他一样好,注意细节,折痕和留白刚刚好……折后再来一个情景创设,飞机坦克回旋镖比划一通,多么温馨的场景!
现实场面是:我没有立刻放下家务和工作,而是孩子喊了半天才应声,如果是勉强开始了折纸。接下来的场面和理想中的完全相反
看到我不专心
凯:你不喜欢折纸吗?
看到我折的不对
凯:怎么这么笨?
看到我没回应,淡淡的态度
他的全部热情瞬间被浇灭,“崩溃”的喊叫
凯:不折了,你就不适合折纸,你能做好什么?人家的妈妈就不这样?
(此处省略凯50个字“伤人”的话)
应战模式:你怎么知道人家的妈妈不这样?那是你理想的妈妈吧!
(此处省略我个字“伤人”的话)
耐心模式:就哄一哄,转移他的注意力,我们来做点其他的,承认自己可能真的不擅长折纸!
冷战模式:懒得应战,不说话。看着他崩溃后自我调节后,互相不打扰了,各忙各的!
这样的事情,各种模式交叉运行的发生在我们俩的相处中。我不知道这样的事,会在他心里留下什么,耐心十足就一定对他有好处吗?也不一定吧
书上说:父母要做自己,我好像特别会做自己!
到底什么模式就对孩子有好或坏的影响,恐怕专家也说不好,因为每个孩子的大脑神经是太过于复杂,性格特点迥异不同,看待同样的事,听到同样的话,反应和感受都不尽相同。这也是人神奇的地方。
就像我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一家兄弟俩,在经历父母家暴离婚的这个童年尽力后,一个长大了疼爱自己的妻子,一个长大后就不懂得珍惜家庭!
总之,亲子相处中,相亲相爱也好,不欢而散也罢,吵起来,从一件事说到了另外一件事也是常事,不管怎么样,我倒希望,我们俩都能做自己!
在做自己的人生中,我们都需要被教育,被滋养,被接纳。真诚的活着,明确什么是对自己最重要和最真实的,这就是目标,不必追求完美,放弃做完美父母的想法应该是一个巨大的释怀。当不再陷入自责,就会享受真实的跟孩子在一起的时光。让孩子看到和感受到真实生活的样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fjzz169.com/hxjsx/7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