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节气推拿预约疏肝健脾扶阳助长
春天里,万物欣荣,生机蓬勃,也是人体生理机能、新陈代谢最活跃的时期。然而春雨绵绵,天气潮湿,乍暖还寒,气候很不稳定,极易感冒。
春分过后,春阳之气增长的非常的快,也伴随着人体的血液和激素的分泌都有明显的增强之意,情绪也是波动的很大,而且春分气温也是变化无常,所以就会很容易造成人体的阴阳失衡,直接的导致疾病的发生。此外,春分之后雨水的增多导致湿度增大,很多身体体质较弱的儿童很容易旧疾复发。如会出现一些过敏性病。又因为春天细菌比较多,很多疾病传染的很快,因此这个时期一定要特别的注意保健调理。
由于春分节气平分了昼夜、寒暑,人们在养生时也应注意保持人体的阴阳平衡状态。阴阳平衡是生命活力的根本。阴阳平衡则人健康、有神;阴阳失衡人就会患病、早衰。《素问·骨空论》中所说:“调其阴阳,不足则补,有余则泻”。所以,我们在情志、运动及饮食上以“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为原则,对身体阴阳的平衡进行调整,从而达到杜绝疾病,使健体强身。
一、春分家庭生活养生
中医认为在春分时节正是天地自然阴阳之平衡,顺应天地自然的规律,正是调理体内阴阳平衡,协调机体功能的重要时机,因此我们要注意饮食,把握好养生的好时机。尤其在春分时节因春天多变的气候又会使体内失衡,诱发一系列疾病。
1合理增减衣物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使志生”的保养原则,宜晚睡早起,慢步缓行。春分时虽然太阳直射赤道,北半球阳光逐渐增多,大气日渐暖和,但日夜温差较大,而且还不时会有寒流侵袭。
此时保养要注意适时增减衣物,尤其应注意下肢及脚部的保暖,穿衣以下厚上薄为宜,“勿极寒,勿太热”。尤其是抵抗力差的小孩,更应注意适时增减衣物,以免穿脱不当引起感冒。
2保持饮食均衡
春分与惊蛰同属仲春,此时肝气旺,肾气微,故在饮食方面要戒酸增辛,助肾补肝,同时,由于肝气旺,易克脾土,而且今年在进入二之气后,客气为寒水当令,雨水较多,易生湿,因此饮食方面同时也要注意健运脾胃,健脾祛湿。
在饮食上也要遵循“以平为期”的原则,日常的饮食要能够保持机体平衡协调。春分时节不能吃大寒大热大物,要戒酸增辛。春天养肝,宜多吃辛温发散的食物,如多用豆豉、葱、姜、韭菜、等有利阳气生发的食物来调味;还要少酸多甘,多食用口味微甜的甘润食品,如大枣、百合、银耳、萝卜等。
3坚持适度运动
春分时,阴阳平均,人体气血要保持平衡,运动宜不急不缓,过于剧烈则引动肝火,一动不动则气血淤滞。
运动最忌一次过量,等到觉得疲劳时,正气已伤。每天30分钟左右,微微出汗,不疲劳为好。运动时间尽量在早晨,不要在睡前1小时内,夜晚过度运动令人兴奋影响睡眠。版权所有,转载必须注明作者及出处,侵权必究,小儿推拿李波!若只能在晚上运动,尽量选择散步、瑜伽、体操这类运动量小的活动。出汗后不要吹风,尽快擦干。
二、春分节气推拿
1哪些孩子需要通过推拿调理改善体质?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机体对外界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差,所以节气推拿调理尤为重要。调和阴阳,顺应自然规律,调动机体潜能,提高自身抗病能力与适应能力。对于反复感冒的孩子,节气期间最易病邪犯肺,所以需要结合推拿增强肺功能;对于慢性疾病需要调理体质的孩子,如慢性鼻炎,慢性腺样体肥大,疳积,贫血等,借助大自然的力量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因势利导,顺势而为来帮助孩子调理体质;对于需要保健的孩子,上医治未病,预防永远大于治疗。这些孩子都需要通过小儿推拿调理改善体质。
2春分保健推拿穴位介绍
(1)清补脾经
位置:在拇指桡侧自指尖至指根处
操作:在拇指桡侧自指尖至指根处来回推
次数:~次。
作用:健脾胃,补气血,清湿热,消食积,化痰涎。
(2)揉板门
位置:在拇指下,手掌大鱼际平面。
手法:以指端在大鱼际平面的中点做揉法,称揉板门。
次数:-次
作用:清热凉血,止血除烦,消食化积,具有升降之功。
(3)清肝经
位置:食指掌面末节
操作:用推法自食指掌面末节指纹推向指尖,为清肝经
次数:-次
作用:平肝泻火、解郁除烦、养阴平肝、和气生血。
(4)清肺经
位置:在无名指掌面末端。
操作:用推法,自无名指掌面末节指纹起推至指尖(或自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名清肺经
作用:补益肺气,清肺泻热,止咳化痰。
(5)补肾经
位置:在小指掌面稍偏尺侧,自小指尖直至掌根(或在小指掌面末节)。
操作:用推法,自掌根推至小指尖(或旋推罗纹面)为补,称补肾经。
次数:~次。
作用:滋肾壮阳,强筋健骨,温养下元,清热利尿。
(5)顺运内八卦
位置:以手掌中心为圆心,以圆心至中指根横纹约2/3处为半径,画一圆圈,八卦穴即在此圆圈上
操作:顺运八卦,又称运八卦。用拇指面自乾向坎运至兑为一遍,在运至离时轻轻而过。
次数:运~次。
作用:宽胸理气,止咳化痰。
(6)摩腹、
位置:腹部
手法:术者用掌或四指摩腹部,称摩腹,摩~次。逆时针摩为补,顺时针摩为泻,往返摩之为平补平泻。
主治:腹痛,腹胀,恶心呕吐,食积,消化不良,便秘,厌食,伤乳食泻。
(7)捏脊
位置:大椎至长强成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面自下而上捏。
次数:捏3~5遍。
作用: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
(8)揉足三里
位置:外侧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操作:用拇指端按,称按揉足三里。
次数:20~30次。
作用:健脾和胃,强壮身体。
(9)揉涌泉
位置:足掌心前1/3处。
操作:用两拇指面轮流自足根推向足尖,称推涌泉;用拇指端按在穴位上揉之,称揉涌泉。
次数:推~次,揉30次左右。
作用:滋阴,退热。
主治:发热,呕吐,腹泻,五心烦热。
以上需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性推拿。 预约咨询阎老师。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fjzz169.com/hxjyy/6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