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直言三九灸,扫除体内潜伏寒毒,让阳虚
每天都更新养生健康知识,欢迎大家评论留言!
批注:本文素材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三九天到了,最难过的就是阳虚体质的人了。因为阳虚的人耐夏不耐冬,平时畏寒喜热或体温偏低,对外界的寒湿邪气反应也很敏感,一到冬天就巴不得24小时都抱着暖气取暖。阳虚体质又称虚寒体质。阳虚之人明显怕冷,手脚凉,或腰背部有冷水浇的感觉;受寒后易腹泻,劳累后浮肿;夜间多尿;或伴有脱发、耳鸣、易醒梦多、恐夜;女性容易情绪低落、意志消沉、易悲哀。
三九天是养生的好时机,有些人总爱将养生说得很神秘,说得让普通人听不懂,其实,养生就是件很简单的事,说白了就是寒与热、虚与补、阴与阳。
举个例子,天冷了,我们都知道该多穿一件衣服,天热了,那就脱掉一件衣服,这就是养生,也就是在调阴阳,阴阳协调了,身体才健康。
说回这个阳虚,人为什么会阳虚呢?说到底,就是你不知冷知热,也许是穿得太少、吃得太凉,或者是受了风寒,让大自然中阴的能量进入了身体,打乱了身体内阴阳的平衡,中医将进入身体内的阴能量称为“寒邪”,认为“百病寒为先”,阳虚质的人就是体内偏寒、偏阴。
既然寒是疾病的起源,那我们就要想方设法纠正身体中寒的状态!怎么做呢?——温阳补虚!通过艾灸来振奋阳气,扫除体内寒毒,使身体达到阴阳平衡,自然身体健康、手脚暖和、精神抖擞。
之前我们在冬至的文章中提到一九灸可取任脉与督脉的穴位,今天我要说的,就是通过艾灸督脉来补阳健体!
督脉被称为“阳脉之海”,总督一身之阳经,补阳效果很强,所以阳虚之人要补充阳气,必先灸透督脉。而关于督脉的灸法,首推督灸。
督灸又称长蛇灸,这是灸透督脉的最佳方法:一来因为督脉“阳脉之海”的特性,艾灸督脉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潜能,来补助体内不足的阳气;二来因为督脉所处的脊柱脂肪少,方便艾灸的药性和热力尽可能深地透达经络。
督脉起于小腹内胞宫,下出会阴部,向后行于腰背正中至尾骶部的长强,沿脊柱上行,经项后部至风府,进入脑内,沿头部正中线,上行至巅顶百会,经前额下行鼻柱至鼻尖的素髎,过人中,至上齿正中的龈交。
督脉单28穴,分别是长强、腰俞、腰阳关、命门、悬枢、脊中、中枢、筋缩、至阳、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大椎、哑门、风府、脑户、强间、后顶、百会、前顶、囟会、上星、神庭、素髎、水沟、兑端、龈交。
做督灸一般只灸大椎、陶道穴、至阳穴、命门、腰阳关、命门穴位即可,再加一个位于头顶的百会,就具有很好的补阳之效了。
艾灸督脉上的穴位,最好用隔姜灸,能起到排除体内寒毒、增强五脏六腑的作用。
为什么要用隔姜灸呢?因为生姜性温,归属于肺、脾、胃三经,偏于发散,走而不守,具有很强的辛散健胃止痛之功,隔姜灸通过艾和生姜在施灸时所产生的双重温热效果,经过经络穴位,能够对脏腑功能进行调整,从而促进气血的运行,驱除体内潜伏的寒毒。
具体操作方式如下:
①将新鲜老姜切成3~4毫米厚的姜片,用针点刺许多小孔,以便于热力的传导;
②施灸前找好穴位,把一壮艾绒放于姜片上,放在穴区后点燃施灸。
大椎穴:古人称它为“诸阳之会”,这个穴位在背部的最高点,背部本来就属阳,所以大椎穴堪称阳中之阳,此穴是阳气很足的穴位,艾灸该穴能起到提高人体身体抵抗能力、调和体内阴阳的作用。
陶道穴:陶道就是调节人体整个气血循环的一个穴位。当人体的气血运行出现问题,比如身体太冷所造成的气血凝滞、运行不畅的时候,艾灸这个穴位能够起到一个调节的作用,所以畏寒怕冷、气血不足的人要多艾灸这里。
至阳穴:至阳,就是到达阳气之地的意思,还具有阳气通行之地的含义。对于阳气通行不畅的疾病,如背部肌肉疼痛、背部发冷等,都可以艾灸这个穴位,以此来协助阳气通达。
命门穴:中医认为人的生命存在,全靠人体的一丝真阳。所以,艾灸此穴主要是补阳,充足我们生命之阳。生命的阳气足了,身体自然健康强壮。
腰阳关:这个穴位相当于关元穴在背部的投影,是阳气通行的关隘。风寒湿邪所致的腰部冷痛,遇寒加重,可以通过艾灸腰阳关来改善。
再提醒一句,阳虚的人做艾灸,时间以早上8、9点到中午2点最好,这段时间人体与自然的阳气逐渐转旺,并在正午的时候达到顶点,补阳效果极佳。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点击下面的链接,查看历史文章
?中医直言:人活一口气,气不足百病生,补气的三味中药
?中医直言:经络通,全身通!一味中药泡水喝,行气活络有良效!
?中医直言:火往上走,寒往下沉——经络通,百病不生
最无聊的小游戏,越玩越上瘾,还停不下来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fjzz169.com/hxjyy/6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