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老了
?
最近我的情绪一直萦绕在“变老”问题上。自从邂逅朋友A,?才几年不见,满头都变成灰白头发,脸上深深浅浅的皱纹如同千沟万壑,活像一个小老头。我凝视着他,心里变得沧桑,几乎很直白地想说“怎么变得这么苍老!”可又觉得太不礼貌。没想到A也从上到下打量我一番后,带着伤感说:“太操劳吧,怎么变成这样。”两人互感岁月匆匆,顷刻,我感到渐渐逝去的岁月,像一首遥远的老歌,却仍在耳朵缭绕。
岁月改变的不只是变老的容颜,还有我们的性格、脾气和观念……与A聊了好一阵,他已经不再年少轻狂、轻易发脾气,说起话来咄咄逼人,且时常流露出怀才不遇、大材小用、明珠投暗,甚至愤世嫉俗。A似乎已经被生活磨去了棱角和锐气,驯服接受命运中不能改变的东西,人也变得越来越随和温顺、成熟世故。
A对我说:“距离退休还有几年时间,职业生涯已经看到彼岸,凡事不做作,也不委屈自己,更不会在意别人的眼光,绝不会像年轻时那样去热血拼搏。对功名利禄的占有欲变淡了,对那些尔虞我诈、处心积虑、纷纷扰扰看空了……完全持放宽心、少计较、不纠缠的心态。”
人生一路走来,A经历过人生的繁华和苍凉,有过得意的笑声、成功的自信,也有过委屈的泪水、屈辱的哀求……造就了他放下爱恨、放下复杂、放下强求、与世无争,简单而又快乐的一颗平常心。
我和A等六个青年相识已经三十多年了,那正是生命的黄金时代,曾经是地道的“铁哥们”。我还保存着写上“友谊长存”六人的合照,大家都满怀信念、憧憬未来、追逐梦想,在光阴的时空盘里运转,有的人如愿以偿、有的人连挫连败,理想成为幻想,誓言沦为谎言……
蓦然回首已不在花季,我们开始老了,这是无法改变的铁律。一段光阴,就是一个故事,就是一个人生。六人中“一人走了,一人进去了。”我还想起其他同龄人,有的人倒在金钱上,有的人跌在官场上,有的人败在诱惑上,有的人输在坚持上……感到人生不易,曾经的激情无法安放。有许多事,在你懂得珍惜之前,已成旧事;有许多人,在你认可之前,已成旧人。我向A建议找个时间,约上B和C,4人好好聚聚叙旧,纪念青涩的青春、回味曾经的情谊、告慰逝去的花季。
?A淡淡微笑着,既不赞同也不反对,纳闷地说:“除了与我联系较多之外,其他2人基本无联系。”A丝毫没有渴望老友重逢的热切。我说:“就是聚聚聊聊,再不相遇我们就老了。”?
A又一一问问B和C的近况。
我告诉他,我与B一直保持联系,境况起起落落,总算在高位震荡,现在衣食无忧。而C基本无联系。
谈到C,A一改心平气和、显得很反感:“很久以前曾多次打电话给他,都无接听;在路上遇到他,也趾高气扬、视同陌路,应该是把我们拉黑了,或者忘得干干净净了。”
我注意本来接近宠辱不惊的A异常气愤,自尊心好像很受伤。其实,我也有同感,C平步青云后,我几次主动与他联系,都说无空,遇到也是炙手可热,我也感到人一发达,关系就疏远,不禁沮丧起来。
我对A说:“试试联系看看,仅有4人,听听他们二位的意思再定。”
我犹豫了一阵日子,还是向C致电,C的电话很快就接通,热情得让我喜出望外,回忆了往事又问起当年的我你他,我立即消除原有的隔阂,甚至怀疑对C的成见和误解太深。我说:“请您认为方便的时间,我们几人聚会。”
C很爽快立即答应:“我来主持买单,什么时候都行,我现在已经改非了,有的是时间,今后找你们喝茶有的是时间。”原来C不再是领导干部了,已按下职业生涯的暂停键。
更令我感动的是过了些日子,C专程找到我。虽然从高位退下来了,但说起话仍保持在主席台作报告的习惯,滔滔不绝完全把我当成听众,不管我是否愿意听,把他的辉煌历程滴水不漏地一口气向我阐述,言语中依然流露出对官场的眷恋,一再强调他仍很年轻。瞬间,我更多地感到他完全像一个老年人啰嗦不停,总在怀旧、唠叨,很明显变老了。
在一个周末的早上九时多,我路过B的工作室,迟疑再三仍然登门拜访,我以为他总在中午后才起床。B莞尔一笑说:“我现在已经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晚上十一点前肯定睡觉,早上六点就起床打太极。”
我瞠目结舌表示怀疑:“你不是喜欢夜生活,中午才起床,怎么变得这么低调?开始收心了。”
B微笑着对我说:“我感到时间过得太快,却明白得太晚。人最重要的是心态和健康,我已经注重全面养生,以素吃为主,衣服鞋子也以舒服为关键了。”B的急转可以说是全方位的,让我懵了,脑袋里一片空白。刹时,我才注意B穿着休闲装,墙上挂着养生字画,屋里萦绕回旋着邓丽君等靡靡之音的老歌。
我提起聚会的事,B略有所思摆摆手说:“我不参加,现在对于聚会、扩展人脉已经看淡了,有缘分的人终究有联系,多少年多少人多少事已经是过眼浮云,一些人长久无联系就不勉强了。”
B继续侃侃而谈:“人生的上半场,我的世界里人来人往,总在不同场合过,从不缺饭局,我和各色人物推杯换盏,把酒言欢。现在是下半场,我开始做减法,意识到不是朋友越多越好,劳累而又费心,要减少无效的社交,开始缩小、精选朋友的圈子,寻找几个知心朋友,偶尔海阔天空聊聊就足够了。”?他的话让我震惊和意外,我曾称戏他是“人精”,是个擅长搞关系、喜欢积人脉的高手,是脚踏政商两界,通吃黑白两道八面玲珑搞关系的能手。
或许B已看透人生的起起落落,仿佛世间万物都与他无涉。他年轻时,充满活力、抱负满满,亲历的世事变迁和人情冷暖太多,人生道路仿佛穿越崇山峻岭似的,时而风吹雨打、困顿难行;时而雨过天晴、鸟语花香。对人生变得淡泊,对世间事了然于心,也许只有到他这个年龄和经历才会享受随意、享受从容、享受缘分。
我们在闲聊中,B嫂进来,准备处理家里几件闲置好久旧电脑、旧电器。B坚决阻止她,认为偶尔还可利用。B嫂指着家里许多老旧东西对我说:“我发现B近几年越来越怀旧、保守,且固执己见!”我会意点点头。B的一切告诉我,年龄掩盖不了,B变老了。
我们约定聚会的事,因B的冷落未果,但留给我的是一场沉甸甸“变老了”的哲学思考。古罗马学者西塞罗在其名篇《论老年》中说:“青年人希望,中年人奔忙,老年人只有回忆和思考。”不少人提醒我,喜欢怀旧、喜欢回忆、喜欢沉思,证明我老了。其实,不可否认,每个人都在变老,每一天都在变老。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得那么好,但也不会像你想象得那么糟。
岁月催人老。几天前,我刚从家门跨进电梯间里,有一位小孩甜甜地叫我:“老叔(叔公)好”,我一脸惘然愣了一下,环顾电梯间里就只有我和小孩二人,毫无疑问小孩是主动向我问好,瞬间“祖辈”的尊称佐证我变老了,我既忸怩又兴奋夸奖了小孩:“很聪明、有礼貌、嘴很甜”。小孩也显得乐陶陶,电梯往下降又开门,走进一位五十多岁浓妆艳抹、装扮时尚的女人,小孩又开口:“老姨(姨奶奶)好!”女人哭笑不得:“我那么老吗?叫我阿姨就好。”小孩没趣地尴尬低下头。怕老,似乎是一种现代通病。
走出电梯间,“后生兄啊”……我知道是楼上一对年过八旬的老夫妻在呼喊我,多年来一直都沿袭这样与我打招呼,“后生兄”突然听起来觉得异常刺耳、陌生和别扭,像是在讽刺挖苦我,瞬间游离在“老”与“后生”的频道切换,我回应这对长者:“后生已经是陈年旧账、似水流年了,老之将至也。”
老阿姨回应我:“年轻、年老都是相对的。”老阿叔说得更哲学:“年老了,关键是心态不要老,比肌肤衰老更可怕的是心灵的衰老。人变老了,要学会淡然地放下,学会坦然地失去,学会宽容地原谅。懂得把自己的精力全部放在正确的、有效的欲望上。”
一个人变老了,似乎活得更真实。A友、B友和C友,还有我,尽管“变老了”各不相同,都拿走些梦想,冲淡些激情,如同人卸下妆,摘下面具一样,越来越接近本色、靠近真面目。每个人不管是悲喜、富穷、还是尊卑,都回到为“我”活着,该怎样,就怎样。
生命长河,当我们走进50岁,慢慢变老时,我们该按下回车键,人生并未售来回票,站在新的节点,好好沉思、修整、回望。因为我们仍要诠释着人生的精彩,给自己确立新的目标,扮演自己的角色,做自己该做的事。
大概到了称之为“老”的时候,才有岁月的浓厚韵味,才有光阴的深刻痕迹,才有生活的美美故事。才知道生命中最重要是什么?权势都是暂时的,终将退位;钱财都是过眼云烟,不过是社会流水而已,不变的是对生活那份执着的爱。因此,很多事大可不必去计较,甚至计较起来也没有太大意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fjzz169.com/hxjyy/7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