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就可以了解艾灸
01什么是艾灸
艾灸产生于中国远古时代,因为它的作用机理和针疗有相近之处,所以针、灸并用,称为针灸。针灸在国内外有着深远的影响。
艾灸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艾条或艾炷)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目的的一种保健方法。
02艾灸的发展及学习书目
未有文字之时已有灸法,有了文字之后,《黄帝内经》从经络、穴位、脏腑方面奠定了灸疗的理论基础,留下“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的经典论述。
早期的代表人物有扁鹊、华佗、张仲景,此后历代多有发展,针灸名家代有传人。晋代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王焘的《外台秘要》,明代高武的《针灸聚英》,杨继洲的《针灸大成》,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无不注重灸法。
到了清朝,由于封建思想浓厚,认为艾灸时宽衣解带有伤大雅,非奉君之道,于道光2年,医院里取消了针灸科。民国时期,更是于年下令要取缔中医,艾灸方法被横加摧残。幸好民间尚不乏有识之士,先后有《神灸经纶》《灸法秘传》《灸绳》《针灸师承录》《马氏温灸法》《谢锡亮灸法》等经典著作问世,历代口传心授的道家能量灸也功不可没,加上广大劳动人民深爱艾灸,故艾灸方法一直留传了下来。
建国至今,艾灸复兴,国人已普遍认识到艾灸是中医文化的一朵奇葩,并常常用来祛疾、养生。从全球范围来看,艾灸在公元6世纪传入韩国和日本,17世纪左右在欧洲得到推广,目前已在多个国家和地区生根开花,对上千种症状疗效确切而显著。
03艾灸的材料可以替代吗
艾燃烧时所产生的特殊短红外线,渗透力是普通长红外线的3到4倍,对人体的渗透力在10mm以上,能够激活细胞免疫激活素,提高人体免疫力。艾灸同时具有自动找病位和通经脉的功能。中医研究机构用其他药材和其他各种物质、各种物理化学方法、射线等与艾做对比研究,结果没有一种方法可以完全替代艾。
人类上万年唯独以艾做灸的原材料,自有原因。艾灸以打通作为根除慢性病、终身病的基础,唯一的选择只能是艾!因此,也要特别注意鉴别那些掺入了其他杂质的劣质艾条,选择值得信赖的艾灸品牌。
04艾灸的功效
预防疾病:温通经络,温补元气,强健五脏,扶正祛邪。
祛病延年:疏风散寒,解毒消肿,消瘀散结,补气助阳。
美容美体:驱散疲劳,升提中气,调和气血,红润肌肤。
保健养生:培补元阳,协调阴阳,无病自灸,长寿不衰。
除了数千年亿万人民的实践验证,现代科学研究也发现,艾灸能够活跃脏腑功能,旺盛新陈代谢,产生抗体及免疫力,既能抑制功能亢进,也能使衰退的功能兴奋而趋于平衡,可知艾灸有双向调节阴阳之神功。
05执艾与开穴方法
1.托法:拇指轻搭,小指微翘,其余的三个手指放松托住艾条。
2.持法:向内翻手腕,艾条竖起来,就像握毛笔一样,小指微微扬起。
3.拿法:手腕再向内翻,像拿匕首,小指微翘。
形(动作)、意(思想)、气、力、火:在灸的时候,注意力一定集中到被灸者的这个部位。意就是思想,意就是火,意到气到,气到病除。
开穴:用回旋运气法,艾条离穴较远,男八女七转圈,然后用拇指按下去或揉一揉。
06灸感
1.艾火巡经:透热、传热、扩热。
2.正邪相搏:酸、麻、胀、疼、沉、重、痒、刺,皆为二气相搏。
3.排寒热气:寒的人在肩胛沟、膝、十个脚趾等处冒冷风,严重的从各处冒;热的人会有上火现象,更热、更燥的人口会苦,眼会红,会长眼屎、长疙瘩,出痘痘,晚上睡不好觉。坚持灸下去,量变才能引起质变。
07常用灸法与补泄
(一)艾炷灸
艾炷灸有直接灸、隔物灸。
1.直接灸:包括知热灸、发泡灸、化脓灸(即疤痕灸),知热灸、发泡灸即觉烫时,用镊子夹去,另换一炷;化脓灸即灸到皮肤烧开流脓,留下疤痕。
2.间接灸:用姜片、蒜片、盐等物置于艾炷和穴位之间,艾炷不与皮肤直接接触。生姜辛温,入脾肺二经,发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散逆,调理中焦腹痛,可用于一切虚寒证如腹泻、痛经、不孕、呕吐等;蒜辛温,入脾胃肺经,虽气味臭烈但能辟邪开窍、散寒邪、温通气血、消食化积、健脾和胃等;食盐炒热,可温经散寒,通透脏腑。
3.温筒灸、温盒灸、艾贴等:简便,但效果大打折扣。
(二)艾条灸(悬灸)
有温和灸、回旋灸、雀啄灸、按压灸等。
特点:防病保健、安全简便、用途广泛。消除疲劳、润肤养颜、缓解痛症、塑形等。灸前灸后可配合足浴、推背、按腹、揉所灸穴位等。
(三)悬灸补泻法
悬灸调理,既可补虚,又可泻实,既可温寒,又可散热,既可扶阳,又可滋阴。
1.补法:艾条点燃四周后,隐隐看到火星,不用口吹,先补命门,再其他穴位。灸完一个穴位后,左手用大鱼际按压穴位2秒左右。
2.泻法:点燃艾条后,速吹其火,艾热迅达体内,并循经而疏,达到泻实的效果。
(四)悬灸顺序
先阳后阴,先背后腹,先上后下,先中间后四肢,先左后右,先经后穴,先补命门,再参其他。
08艾灸注意事项
1.注意保暖,不受风;
2.注意热度,用左手食指、拇指感受灸时热度;
3.穴位原则上取3~5个。每个穴位控制在5~20分钟左右,如取穴少则可延长时间,总时长控制在40~60分钟;
4.空腹、餐后1小时左右不宜灸,有出血倾向者不宜灸;
5.注意避免灸灰脱落灼烧顾客,艾灸结束时,注意熄灭艾条;
6.灸前、灸完喝~ML温水,切忌喝冷水或冰水;
7.要有耐心,适时适量,勿急于求成,“灸”从“久”,需持之以恒;
8.艾灸后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1小时内不洗澡;
9.不要在空调房或大风口施灸,适当保持空气流通;
10.如遇晕灸,要立即停灸,急灸足三里,一般无危险;
11.要乐观愉快,精心调养,戒色欲,勿过劳,清淡饮食;
12.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
13.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者忌灸;
14.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人忌灸;身体发炎部位、手术部位不灸;局部红肿热痛,慎灸肿痛处。
15.孕妇不灸;严重心脏病慎灸,脉搏每分钟超过次者不灸。
09艾灸的适用范围
艾灸的适应范围广泛,既适宜体弱病久的慢性病人,也适于体壮病新的急性患者,对热性病患也可以灸治。元气虚弱的人一般胃功能吸收差,服药治疗较难消化吸收,很多药物还必须耗用元气才能发挥作用。艾灸法可以不经过肠胃,直接将热力作用于经脉以培补能量。
1.防病:增强体质、预防感冒、预防颈腰椎病、预防四肢关节疼痛、预防高血压、头痛、失眠、糖尿病、老年痴呆、更年期综合、月经不调、痛经、小儿厌食症等。
2.保健:抗疲劳、脾胃调理、生殖调理、延缓衰老、延年益寿、儿童智力开发、促进生长发育、缓解视力疲劳等。
3.美容:祛黄、祛斑、祛痘,维持体型、乳房调理等。
4.其他各种问题。
10艾灸日久可通神
其一,艾灸施加于身体的穴位上,需久灸才更起效。艾灸发出的温热效应能够产生治疗作用,但是必须要达到一定的强度,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灸量”。《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说:“凡灸诸病,火必足,气到始能求愈。”皮肤微微发痒、发红或者有一点点痛,出现放射传导感更佳,中医称为“得气”。有了得气之感也说明起了明显作用,也就是达到了灸量。时间也要够,大体每个穴10分钟以上。
其二,艾灸调理养生要持之以恒,长期坚持使用才能发挥神奇的疗效。艾灸通过激发和扶助人体的正气来预防和调理,保健延年。这个过程是要不断积累,以外部艾灸的星星之火点燃人体熊熊的生命之火,只有在生活中与艾灸时刻相伴,才能从中体会到生命美好。在古代一本灸法专著《扁鹊心书》中,有首诗是这么说的:“一年辛苦唯三百,灸取关元功力多。健体轻身无病患,彭鑯寿算又如何?”在斗转星移的天中,时常不忘灸一灸我们身上的穴位,久而久之,就会变得身轻体健,不仅不生病,人人都能像彭祖一样长寿。古人特别强调要坚持施灸,日久其效自现。持之以恒地亲近灸火,善待自己的身体,生命之火就会更加灿烂。
其三,艾灸的“久”体现在防病养生,益寿延年上,也就是说灸火可以帮助每一个普通人寿至天年。天年是什么呢?古人认为:“人能顺天之五行六气者,可尽天年一百二十岁矣。”由此可见,天年是指岁。古人认为只要顺应自然,养生得法,人是可以活到岁的,现代医学也支持这种观点。既然岁的天年不是梦想,如何才能寿至天年呢?既要“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更要积极养生摄护,才能“形与神俱,度百岁而去”。养生的方法很多,艾灸有独特的功效。宋窦材在《扁鹊心书·住世之法》中就有“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之说。《医学入门》也记载:“凡一年四季各要灸,元气坚固,百病不生”;“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可见灸疗在古代医疗保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灸法作用缓和,纠正病理变化应采用轻缓而持久的刺激,以适应并激发人体的自控和潜在能力,这些只有在长久的坚持中才能逐步体现出来。好好灸,我们每个人都能够活更“久”。
11艾条鉴别
色——颜色(看):均匀,土黄色。
味——味道(闻):清淡。
纯——纯度,质感:无杂质,无药碎,无粉末。烟——艾烟:淡白、不浓烈、不刺鼻、气味香;火力柔和、不刚烈,渗透力强。
(优质艾的烟中含有硒,是一种抗癌成份,可增加人体免疫力。优质艾的烟有抗菌、净化空气、预防传染病的作用。)
年份:新艾颜色发青,火力猛,易上火,易灼伤。陈艾的颜色是土黄色。
12艾烟的作用
艾烟即艾叶燃烧之后所产生的烟雾,不少文献有艾叶烟熏调理、预防疾病的记载。
春秋战国时期的《五十二病方》、东晋时期葛洪的《肘后备急方》等早期的医药著作中就有艾叶烟熏疗疾的记载。而一些文学、史学类书籍中也有类似记载,如春秋时期的《庄子》中就有“越人熏之以艾”,孔璠之《艾赋》中也有“奇艾急病,靡身挺烟”。可见当时民间已有用艾叶烟熏疗疾的习惯,而且这种习惯一直延续至今。
古代民间认为艾叶燃烧产生的烟有防病、避邪(瘟疫)的作用。灸疗过程中,除艾叶燃烧所放出的热量发挥作用外,艾烟中的成分也有一定作用。
1.抗菌作用
专家对艾烟在培养皿中的抑菌作用和烧伤创面的抑菌作用进行了研究,发现艾烟对常见的化脓性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碱杆菌)有显著抑制作用,能使烧伤创面菌落数显著减少。
2.抗真菌作用
专家就艾烟熏对14种致病性真菌抗菌作用的初步观察结果表明:艾烟熏对各种致病性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3.抗病毒作用
实验表明,单独用艾叶烟熏对腺病毒、鼻病毒、流感病毒和副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
4.平喘镇咳作用
大量的药理实验证明,艾叶挥发油有较好的平喘、镇咳作用,其中尤以平喘作用最为显著。临床上有用艾叶挥发油喷雾剂或艾叶挥发油湿化吸入法治疗哮喘,获得较好疗效。在燃烧时,艾叶中的挥发油会随烟一起挥发,进入呼吸道。
13蕲艾
伟大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艾以蕲州者为胜,用充方物,天下重之,谓之蕲艾。”现代化学成分研究发现,蕲艾微量元素里具有抗癌及抗衰老作用的硒含量高于其他地方的艾;蕲艾所含侧柏酮和异侧柏酮两种微量元素是其他地方的艾所没有的;蕲艾的挥发油含量是其他艾草的两倍!
艾草研究专家梅全喜先生在《艾叶的研究与应用》中指出:“近年来,还有不少学者,包括笔者本人对不同产地艾叶挥发油、微量元素含量,燃烧放热量等项目进行比较研究,证实蕲春所产艾叶质量确比其他地产艾叶为优。”
前海艾艾贴艾灸订阅号每天为您推送艾灸相关文章,更多精彩阅读白癜风可以治疗得好吗北京白癜风医院可以治疗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fjzz169.com/hxjzy/1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