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治疗失眠
点上面“艾灸方法”……
学习各种艾灸方法、艾灸知识,掌握艾灸方法治百病
失眠,中医称为不寐,是指无法入睡或无法保持睡眠状态。常表现为:睡眠时间不足,睡眠不深,在睡眠中容易惊醒,醒后不易再入睡,甚至出现严重的彻夜不眠。失眠会令人疲劳、不安、全身不适、无精打采、反应迟缓、头痛、注意力不能集中,一旦情况严重,对人的精神会造成极坏的影响,甚至会导致心理和生理疾病。艾灸治疗失眠见效快,运用一般灸法和辨证灸法,采用温和灸的方法,每天晚上取3~4个穴位施灸,对于养心安神有非常好的效果。
艾灸治疗失眠的穴位:神门穴、心俞穴、安眠穴、太冲穴、三阴交、肝俞穴、脾俞穴
一般艾灸
01
灸神门穴掌心向上,在小指侧的腕横纹处可摸到一条筋,神门穴就在这条筋外侧的凹陷处,左右各有一穴。神门穴可以自行施灸,施灸时取坐姿,一手执点燃的艾条,火头对准神门穴,距皮肤1.5~3厘米,以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每日灸1次,每次灸3~15分钟。养心安神。
02
灸心俞穴位于背部肩胛骨内侧,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2横指宽)处,左右各有一穴。取穴时,可从颈部突起最高的大椎开始,向下数第五个凹陷,再向左右两侧旁开两横指宽的位置就是心俞穴。心俞穴位于背部,须由他人辅助施灸。施灸时,被施灸者取俯卧姿态,施灸者站于一旁,将艾条的火头垂直对准施灸穴位,距离皮肤3厘米,在左右两个穴位间平行往复地回旋施灸,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每日灸1次,每次灸3~15分钟。理气宁心。
03
灸安眠穴安眠穴在翳风穴和风池穴连线的中点。取穴时,先在耳后找到头骨的突出部分,在该骨下方可触摸到头骨与肌肉间的凹陷处就是安眠穴,左右各有一穴。安眠穴位于后脑处,需由他人辅助施灸。施灸时温和灸。被施灸者取坐姿,施灸者一手执点燃的艾条,另一手拨开并按住头发,艾灸的火头水平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以被施灸者感到皮肤温热、舒适为度。每日灸1次,每次灸3~15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镇惊安神。
辨证加灸
症状:烦躁、心情抑郁。
04
灸太冲穴太冲穴的位置:太冲穴位于脚背面,第1、2脚趾根部结合处后方的凹陷处。取穴时,大趾和第2趾缝往脚背方向比大趾稍宽的距离略呈凹陷处即是。左右脚各一穴。施灸方法:宜采用温和灸。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处施灸,以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施灸时间:每日灸1次,每次灸3~15分钟。功效:行气解郁。症状头晕、耳鸣、腰酸痛、口干少唾液、手足心热及盗汗等。
05
灸三阴交穴三阴交的位置: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约4横指)、胫骨内侧缘后方,左右腿各有一穴。取穴时,在小腿内侧,从突起的踝骨向上量约4横指处的骨骼后侧边缘就是三阴交,按压时会稍微感觉疼痛。施灸方法:宜采用温和灸。施灸时,取坐姿,手执点燃的艾条,火头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以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施灸时间:每日灸1次,每次灸3~15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功效:滋阴降火。症状:心慌、记忆力减退、多梦、肢体乏力、消化不良、不思饮食。
06
灸肝俞、脾俞穴肝俞的位置:肝俞穴位于背部,在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约2横指宽)处,左右各有一穴。
脾俞穴的位置:脾俞穴位于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约2横指宽)处,左右各有一穴。施灸方法:回旋灸。被施灸者俯卧,施灸者手执艾条,将火头垂直对准施灸穴位,距离皮肤1.5~3厘米,在左右两穴位间平行往复地旋转施灸。施灸时间:每穴每日灸1次,每次灸3~15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功效:调理肝脾。症状:容易生气、不思饮食、腹胀、消化不良。
07
灸脾俞穴脾俞穴的位置:脾俞穴位于背部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约2横指宽)处,左右各一穴。施灸方法:回旋灸。被施灸者俯卧,施灸者手执艾条,火头对准施灸部位,距离皮肤1.5~3厘米,平行往复旋转施灸。施灸时间:每日灸1次,每次灸3~15分钟。功效:健脾补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fjzz169.com/hxjzy/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