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疗亟需拯救面临失传可能
灸法是灸疗法中最常用的方法,
是以艾绒为主要材料,制成艾炷或艾条,点燃后熏熨或温灼穴位,
以治疗疾病和保健的一种方法。
又可以分为艾炷灸,艾条灸,艾熏灸等。
艾炷灸是将艾炷直接或间接放在穴位上施灸的一种方法,包括直接灸和间接灸。
把艾炷直接放在穴位上称直接灸。
直接灸又分瘢痕灸和无瘢痕灸。
瘢痕灸:又称化脓灸。
用黄豆大或枣核大的艾炷直接放在穴位上点燃施灸,
使局部组织烫伤后产生无菌性化脓现象。
无瘢痕灸:又称为非化脓灸。
施灸时把小艾炷放到穴位上点燃,当患者感到皮肤发烫或灼痛时,
便将艾炷去掉或压灭,另换新艾炷施灸,以局部皮肤变红为度。
间接灸又称为间隔灸法或隔物灸法,
是指艾炷与皮肤之间隔垫物品进行施灸的方法。
艾条灸是用艾条在体表一定部位施灸的一种治疗方法。
艾条灸包括悬起灸和实按灸两种。
简便易行的悬起灸在生活中最为常用,包括温和灸、雀啄就和回旋灸。
温和灸是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在距离施灸部位约3厘米处进行熏烤,
一般以灸至局部出现温热、潮红为度。本法具有温通经络、祛风散寒的作用。
雀啄灸是将艾条燃着的一端悬置于施灸部位之上,
一上一下地活动施灸,像鸟啄食一样,
本法适用于昏厥、儿童疾病、胎位不正等。
回旋灸是将艾条的一端点然,在距离施灸部位皮肤3厘米左右的距离,往复回旋施灸,
使患者有温热感而不致灼痛,灸至局部出现温热潮红为度。
本法适用于病变面积较大的风湿痛、软组织损伤、皮肤病等。
“中医看病靠的是搭脉,
医生的三根手指放在病人的脉上,
就知道得了什么病,
但因为中药的价格比较便宜,
医院开设的中医科越来越少,
灸疗等一些传统治疗方法用的人也越来越少了。
虽然医学越来越发达,但中医传统的灸疗面临着失传的可能。
灸疗是我国中医最古老的疗法之一,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灸疗就已经盛行。
由于灸疗经济有效,便于掌握,在民间流传很广。
也许很多不知道艾灸还可以治疗癌症。
癌症对于西医来讲都素手无策,只是一味的化疗放疗,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损害正常细胞,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加速死亡。
而艾灸扶正驱邪,固本求元的原则以及思想理念,为人体重大疾病做出很大的贡献。
用艾灸可以扶正,增强免疫功能,取穴中脘、关元、膏肓、足三里。
中医管各种癌症叫癥瘕,
癥瘕初是“气”产生的阶段,
始是“形”产生的阶段,
素是“质”产生的阶段。
疾病的发生发展也是从无到有,
经历了无邪、有邪气、形变、质变的过程。
症瘕描述的就是疾病从无形的邪气发展到了有形的积聚,
并即将质变成癌岩的阶段。
所以根除症瘕,其实就是防患于未然。
导致癥瘕的发生多是:
情志郁结、饮食不节或外感六淫之邪等导致致病因素,
以致机体阴阳失调,脏腑功能障碍,经络阻塞,
气血运行失常,气滞血瘀、痰凝邪毒等而发生此病。
临床表现:体内结块,固定不移,同游定处。
病久面暗消瘦,纳减乏力、舌质淡紫、舌光无苔,脉细数。
治疗:扶正补虚,祛瘀排毒,增强免疫力。
取穴:中脘,神阙,关元,足三里。
方法:用方形四眼盒艾灸在腹部的神阙和关元部位行大面积艾灸,
每次腹部穴位大约艾灸20-30分钟,
同时足三里用单眼艾灸盒每穴艾灸10分钟。
每天一次或隔天一次。
这样艾灸10余次后,你的机体免疫力会有一个提高,相继会带动其他症状的消失。
很多病症都要对准病灶治疗,
艾灸的次序,
基本是先上后下,先阳后阴
艾灸一定要灸透,这样效果才会好。
西方的灸疗是中国传入的,
拿破仑时期的法国医生拉兰利用灸疗治破伤风、麻痹、骨髓疾病等。
在亚洲,中国传统的灸疗先后传到朝鲜和日本。
灸疗适用病症非常广泛。
比如痛经其实是寒气郁结所致,
如果到西医那里去看,也不过是拿些止痛药,很难根治,
如果用灸疗的方法,一个疗程就能好,最多花十几元钱。
在医药费比较高的今天,更应重视操作简单价格便宜的灸疗。
“灸是中国几千年的宝贝,如果没人用就很可能丢失。
现代研究表明,艾燃烧时产生的热量和光谱,
是一种适合人体治疗的近红外线,
可激励人体穴位内生物分子的氢键,
为机体细胞代谢活动和免疫功能提供能量,
改善和修复病灶。
民间亦有“家有艾火不求医”的说法。
遗憾的是,艾灸,祖国中医药学宝库中的这颗璀璨明珠,
到了近现代,正面临绝境,医院的针灸科也是有针无灸。
但是起源于中国的灸疗,却在日本、韩国绵延生息,
日本的北海道一直有“不灸足三里勿做旅人”的说法;
韩剧《大长今》中对艾灸也有具体的描述,韩国人甚至认为艾灸是他们发明的。
灸疗面临失传可能,亟需拯救!
转载请注明:http://www.fjzz169.com/hxjzy/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