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词到底什么是小粉红
最近,随着中国境内外疫情防控的变化,对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的议题讨论尤其之多,其中不乏有对立的观点。比如关于对其他国家抗疫措施的认同、对海外华人华侨回国的争议等等。木上只想说一点:
兼听则明。
多听一些声音才能获得较为全面的信息,多从一些角度看问题才能避免以偏概全。
不能因为其他国家确诊病例的增长速度很快就去全盘否定这些国家的为抗疫做出的努力,更不能用幸灾乐祸的态度去调侃。
同样也不要因为几个没素质的留学生和海外工作者就敌视所有在国外心系祖国和需要帮助的中国公民和华人同胞。越是在这种时候,信息的壁垒和媒体报道的选择性就越容易引导大众舆论,而一些自媒体营销号更是唯流量是图,保持清醒的脑袋和保持善良一样重要。
在这样的过程中,很多支持国家举措的人都被冠以“小粉红”的帽子,除此之外,还有“五毛”“药娘”“轮子”等诸多标签常常活跃于墙外。
前言
木上麻辣烫从今天开始,每天会推出一个“名词解释”,介绍这类名次的由来和常用含义,篇幅或长或短,内容或许也不够全面,欢迎各位朋友批评指正,互相交流。
今天的关键词是小粉红。
01
先看看百度百科
“小粉红”的称呼最早出现于晋江文学城论坛,源于该网站配色为粉红色,且女性用户比例非常高。
现泛指中国国内以网络为主要活动区域、通过流行文化刺激而成的年轻一代爱国主义网民。
滑到百度小粉红词条的底部,发现竟然有引用论文!我赶紧进知网一搜,还真是别有洞天,从网络愤青到“自干五”到“小粉红”应有尽有,除了期刊报纸之外,更有硕士论文加以研究,经过一番简陋不堪的文献梳理之后,看一下学术观点。
02
再看看学术观点
虽然小粉红的概念在初期进入大众视野时就带着被污名化的帽子,这顶帽子即便是现在也没有被摘下,但是在当前在国内学术研究语态中,小粉红总体上仍是一个正面词汇。
学术上对其研究起始于年“帝吧出征”事件,此后的“南海问题”“赵薇事件”“瑞典辱华”等事件中都发挥着正面的作用。
同时小粉红们也并不是一个松散的群体,他们通过建立各类贴吧和社群小组进行集聚,具有相当的规模和一定的组织性,这种组织性往往在集体行动时最能体现。
03
最后看看当前用法
当前小粉红在大众语态中往往仍是贬义词,我们来看看两岸青年的理解:
A男:维护政府的都是粉红。(此人是反贼,我觉得)
B男:粉红说的是TAIDU。(这是傻弟弟)
C女:小粉紅則是完全支持CCP的政策、想法等等,對政府不會質疑,且盡力的維護ZF的說詞與顏面,死忠粉絲的感覺(也可能因為是既得利益者所以更加維護政策與說法)
D男:一群当GOV做错事了也一顿夸的人。他们也认为立场有对错之分,认为跟自己立场不同的都是错的。比如说,他们觉得人民应该开展感恩教育,感恩政府。
E男:无脑护国,往往很没有礼貌,经常侮辱、谩骂意见不同者。
综上理解,可以得出,小粉红的概念被“污名化”往往是因为表达方式和观点偏激的原因。
一些极端的言论往往容易引起反感,尤其是在脸书和推特上一些以台湾同胞为主的社群中,小粉红成为无脑的代名词,甚至导致一些较为理智的爱国言论也会被骂“小粉红”,这是群体认同在成员语态片面化发展过程中逐渐畸形的表现。
结语
爱国青年在自发进行“网络舆论战”时,应当注意自己的表达方式,当前台湾众多无脑青年可能会到达看到简体字就骂的程度,这是很low的表现,不值得学习。
一些翻墙者在境外社群的爱国发言因为过于偏激或者带有侮辱谩骂的成分被一些所谓的“网红”利用,竟然仅仅靠着“讽刺”大陆网民的留言就可做出上百万流量的视频,这不仅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更使得两岸年轻人误解加剧,实在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从今天起,心胸宽广、注意礼貌,
你可以做一个理智的小粉红,并且为此而骄傲!
参考资料
1.徐亚琳.网络民族主义群体“小粉红”的社会认同研究[D].河北大学,.
2.丁小文.中国网络民族主义发展分析和引导策略——从“网络愤青”“自干五”到“小粉红”[J].北京青年研究,,28(03):53-60.
3.丁慧民,张任远.网络政治参与中“小粉红”形态特征与引导研究[J].新媒体研究,,4(08):-+.
4.百度百科.
转载请注明:http://www.fjzz169.com/hxjzy/4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