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养生系列三跟着图表学艾灸
史料记载,有医圣之称的孙思邈幼时体弱多病,中年时喜欢上了艾灸,其常“艾火遍身烧”,所以其到了九十多岁时仍能“视听不衰,神采甚茂”,甚至在其年过百岁时还能精力充沛的著书立说。
经过千百年来的传承,艾灸养生已成为当下的一种流行趋势,已成为现代人养生的首选方法。那么我们对艾灸到底了解多少?今天请跟着图表来了解艾灸的适应证、使用原则、养生保健及禁忌和注意事项。
第一:艾灸的适应证
寒证
虚寒:以阳气虚为主,疼痛为隐隐作痛而喜按喜揉、精神疲乏、面色发白、手足不温等。
实寒:以阴气盛为主,疼痛为剧痛不能触碰、面色发青、四肢冰凉至肘膝、痛经、白带增多等。
第二:艾灸的使用原则
1、艾条质量以三年艾为佳
2、环境要保持通风
3、施灸部位,先阳经后阴经,多灸背少灸胸,避免有疮疡的部位
4、避免烫伤,艾条应距离皮肤2-3厘米
5、注意次数,体质差者可1日1次,体质较好者可3日1次
第三:艾灸可用于养生保健的方面
美白祛斑:回旋灸大椎穴、三阴交穴、曲池穴10-15分
减肥:隔姜灸三焦俞穴、阳池穴、地机穴10-15分
丰胸:雀啄灸膻中穴、足三里穴、大椎穴、丰隆穴10-15分
缓解疲劳:百会穴、中脘穴、足三里穴5-10分
缓解压力:百会穴、印堂穴、太冲穴5-10分
缓解足跟疼痛:隔姜灸太溪穴、照海穴、申脉穴10-15分
第四:中医按时起灸
一年四时分:
春时防风守四关:两侧合谷穴和太冲穴
冬病夏治灸阳经:督脉上的大椎穴、背部两侧膀胱经上的穴位
秋季防凉健脾胃:足三里穴、丰隆穴、阴陵泉穴
冬季温灸最祛寒:中脘穴、气海穴
一日十二经脉当令分
早晨7-9点:灸胃经穴位,可补充胃阳,促进胃的蠕动
早晨9-11点:灸脾经穴位,可振奋脾阳,促进脾阳对食物、水液的运化
中午11-1点:午睡
中午1-3点:灸小肠经穴位,促进小肠对已初步消化食物的进一步消化与吸收
下午3-5点:灸膀胱经穴位,促进膀胱经水液气化
下午5-7点:灸肾经穴位,助肾阳,祛寒暖下元
晚上7-9点:听音乐、静坐
晚上9-11点:灸三焦经穴位,帮助三焦气化,促进水液代谢
第五:艾灸的禁忌证与注意事项
禁忌证
①中医范畴内的实热证与阴虚发热证,如高热、严重贫血等
②面部、颈部以及大血管经过的体表区域和粘膜区域
③过饥、过饱、大量饮酒、精神情绪过于激动、极度疲劳时
④皮肤痈疽疮疖等处
⑤女性孕期或经期的腰腹部
注意事项
①艾灸前:确定艾灸方法及穴位,选择舒适的体位
②艾灸时:根据艾灸处的反应及身体的感觉调整艾灸的穴位、手法及时间,以艾灸处感觉舒服为准。
③艾灸后:立即熄灭灸火、清除艾灰,休息后再外出活动,至少半小时后再洗澡。
跟着图表学艾灸,您学会了吗?
本文为“昂生大药房”原创内容
如果您看完觉得受用请打赏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fjzz169.com/hxjzy/6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