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食欲不振,夜啼,惊汗怎么办艾灸治疗

  点击图片上方灸道堂,订阅   每天获取新鲜的养生资讯

  -------咨询-------

  

  疳积,也就是小儿营养不良,是一种慢性营养紊乱的常见病。多见于3岁以下的乳幼儿。中医学认为本病属“疳疾”范畴,古人认为是“恶候”,列为小儿痧、痘、惊、疳四大要证之一。

  本病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面黄肌瘦或面色苍白,皮肤干燥,毛发干枯,食欲不振,腹胀,倦怠无力,夜啼,夜惊或多汗,常有呕吐腹泻等急性消化紊乱症状,甚至智力低下、运动功能发育迟缓。本病多由长期饮食不当、偏食及消化系统疾病引起,或继发于肠道奇生虫病、慢性消耗性疾病(如反复发作的肺炎、结核病)。

  

  导致小儿营养不良的因素很多,其中就有先天的因素,南宋·《小儿卫生总微论》中提到“儿自生下而无精光……此胎怯也。”指出禀赋虚弱先天不足是导致本病的原因,比如产伤、先天性畸形、多产、早产、双胎等,这些因素也有可能导致小儿营养不良;又有北宋·钱乙著《小儿药证直诀》中叙述,“因大病或吐泻后,以药吐下,致脾胃虚弱,亡津液”,王怀隐在《太平圣惠方》中提出“腹内有虫”这都是造成疳积的因素,比如长期吐泻,或慢性腹泻、痢疾、结核病、寄生虫病等,损伤气血,致使脾胃损伤、纳化无调,也会转化成为疳积。

  脾胃为仓禀之官,主受纳运化。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脾胃薄弱,如饮食不节,喂养不当,或病后失调,或染虫疾,均可致脾胃失调,运化失职,形成积滞,日久耗伤气血,不能充肌润肤则成疳积。

  

  1.气血亏耗型

  (1)症状表现:枯瘦如柴,周身肌肤干瘪皱起,啼哭无声,气怯神疲,时有低热,口唇干燥,舌红无苔,指纹青紫,脉象沉细涩。

  (2)灸疗原则:补气益血,回阳固脱。主要取任脉穴为主,兼取督脉及足厥阴肝经和足太阳膀胱经之俞穴。

  (3)灸疗处方:脾俞、神阙、关元、长强、章门。

  (4)随症加穴:①午后潮热者,加大椎;②乏力者,加气海。

  (5)灸疗方法:

  ①艾炷灸:上方选取2~3穴,取艾炷如麦粒大,每穴灸5~10壮,间日1次。

  ②隔盐灸:取大青盐适量,放入脐中,艾炷如黄豆大,每次灸5~7壮,10次为1疗程。

  ③槟榔灸:取槟榔10g,良姜10g。研细末纳脐中,纱布固定,24小时去掉。

  ④皮硝敷灸:取皮硝30~60g,用布包后,扎于脐部(神阙),每日1次。

  ⑤疳积膏敷灸:取皮硝10g,杏仁6g,栀子3g,葱白7茎,红枣7枚(去核),头道酒糟30g,灰面90g。上药混合捣融如膏状,分别摊于两块青布中间,敷于神阙,命门穴处,胶布固定。每8日换药1次。

  (6)方义说明:本方具有补气益血、回阳固脱的作用。由于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乃为血,水谷精微必赖胃之腐熟和脾之转输,再加心肺阳气锻炼方可化生气血。所以本方取神阙以补益脾胃、调气暖中;用关元以温肾壮阳;取长强回阳固脱;取章门以疏理肝脾、化湿滞,是寓疏于补之中的配穴方法。

  2.脾胃不和型

  (1)症状表现:体形消瘦,面色萎黄少华,毛发稀疏,厌食或纳呆,精神萎顿,便秘或溏,舌苔薄黄,指纹红显,脉象细缓。

  (2)灸疗原则:健脾和胃。主要取足太阳膀胱经俞穴及足阳明胃经和任脉穴。

  (3)灸疗处方: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

  (4)随症加穴:①腹胀满者,加公孙;②积滞内停者,加商丘、下脘;③便溏者,加天枢。

  (5)灸疗方法:

  ①艾炷灸:每穴可灸3~5壮,每日1次。

  ②温和灸:以细支艾条回旋温和灸法,上四穴,每穴5~10分钟,每日1次。

  ③隔药灸:将丁香、苏叶、吴茱萸各等分,共研极细末,兑入冰片少许备用,将药面敷平于穴位上,然后用麦粒大艾炷放在药面上灸之,每穴可灸2~5壮。

  (6)方义说明:本方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疳积者,脾气不升,胃气下降,上下不通之痞病也,故本方首选脾俞,以其有健脾化湿、理气和中之功,主治小儿疳积,故《千金方》曰:“腹中胀气,饮食多,身嬴瘦,先取脾俞”;胃俞有调中和胃,理气消滞之功效,故《甲乙经》云:“胃中寒胀,食多身体嬴瘦,腹中满而鸣,胃俞主之”;中脘穴居中焦,位于任脉,为胃之募穴和六府会穴,具有健脾益胃,降逆和中,化湿消积之功,为治胃家病之主穴;足三里,为胃经合穴,《甲乙经》曰:“五脏六腑之胀,皆取三里,三里者,胀之要穴也”,脾气得升,胃气得降,上下通泰,何积聚之有?四穴相配,为治脾胃不和疳积之要方。

  3.脾虚加积型

  (1)症状表现:形消枯瘦,腹大脐突,青筋暴露,面色萎黄,发如麦穗,黄枯干束而立,精神疲惫,躁烦夜啼,肌肤瘦而反能食,嗳腐酸臭,舌红苔黄,指纹紫滞,脉象弦细。

  (2)灸疗原则:健脾化积消痞。主要取足厥阴肝经、足太阳膀胱经和经外奇穴。

  (3)灸疗处方:章门、四缝、膏肓俞。

  (4)随症加穴:①虫积者,加百虫窝;②食积肚大者,加脾俞、胃俞、肾俞。

  (5)灸疗方法:

  ①艾条灸:每次选用3~4个穴位,每穴每次悬起灸10~15分钟,或实按灸7~10壮(施灸前术者应先在自身实按灸之,测温确定热布的层数,以免烫伤小儿),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②艾炷灸:取章门、膏肓俞,用小米粒大艾炷灸之,每穴3~5壮,每日1次,3周为1疗程。隔物灸亦可。(注:以三校针点刺四缝穴出黄浊稠液为佳。)

  ③灯火灸:每次选取2~3个穴位,每穴每次灼灸2~3壮,每日1次,重复灸时避开原灸点,7次为1疗程。

  (6)方义说明:本方具有健脾化积消痞的作用。肝主疏泄,性喜条达而恶抑郁,章门穴位在肝经上,又是脾之募穴和脏之会穴,具有疏肝健脾,化滞利湿之功效,《胜玉歌》曰:“痞满脐旁章门决”;四缝穴位治小儿疳积之要穴;因其病久积甚,故选用膏肓俞,意在滋肺健脾,益肾培元,扶正化积。

  圣诞元旦年终最后一次品牌团开始啦,全场五折起满减包邮。首页第一款纯艾条付邮费即可买一盒送一盒,限量盒,再不抢就没了

     1、大医堂灸疗师培训班:国家人社部唯一指定灸疗师教学机构——大医堂!自年起,灸疗师培训班每月1—15日开课!学习完成后经考核通过可颁发

  2、大医堂长蛇灸培训:药物铺灸疗法辨证施治与临床实操,每月16-19日开课!

  3、统一客服:--

  咨询

  

  私人

  点击标题下“灸道堂”   点击右上角,转发朋友圈分享本页内容。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谨防假冒

  查阅:灸道堂正品艾条官方授权专卖店!

     

  全国统一价格可查询灸道堂淘宝   







































北京治疗白癜风
北京中科医院骗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fjzz169.com/hxjzy/80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