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艾灸的基础知识,你必须了解一
关于艾灸的基础知识,你必须了解
QQ空间QQ好友新浪微博推荐给朋友
艾灸的功效与作用
1、调和阴阳。人体阴阳的平衡是疾病发生和发展的根本。运用艾灸疗法的补泻作用,达到调和阴阳之功效。
2、温通经络,祛寒散邪。艾叶性温加之点燃熏灸,使热力深达肌层,温气行血。艾灸具有温通经络,散寒除湿、调理气血、宣痹止痛之功效。
3、行气活血,消瘀散结。气见热则行,见寒则凝,气温则血行。艾灸为温热刺激,可使气血协调、营卫和畅、血脉和利而行气活血,消瘀散结。
4、温阳补虚,补中益气。
5、回阳救逆。宋代的著名医学家窦材,写了一部医书《扁鹊心书》,书中重点倡导的就是扶阳。他认为自古扶阳有三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
6、防病保健,强身益寿。
艾灸疗法主要分为艾炷灸、艾条灸、温灸器灸、电子艾灸、艾熏灸、日光灸等方法。
一、艾炷灸
艾柱是用艾绒制作而成的圆锥形小体,每个艾柱称为一壮,一般分为大、中、小三种。艾炷灸就是用艾柱施灸的方法,其操作时又可分为直接灸和间接灸两种。
1.直接灸
直接灸也称为着肤灸,是把点燃的艾柱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的方法。此法的特点是艾柱直接接触皮肤,热力较强。直接灸又可具体分为无疤痕灸、疤痕灸和发泡灸三种。
(1)无疤痕灸:把艾灸直接放在穴位处皮肤上,点燃艾灸的尖端,随着艾火向下燃烧,皮肤的热感逐步增强。当艾柱燃烧至接近2/3,或患者局部皮肤有强烈热感时,应立即更换艾灸,以免灼伤皮肤。此法适用于慢性虚寒性疾病。
(2)疤痕灸:同无疤痕灸相比,此法要等到艾柱燃尽自熄后才能除去艾灰,完成一壮。疤痕灸的灼痛感更为强烈,且需要灸后化脓才能达到治疗的目的,所以也被称作化脓灸。操作时,为了减小患者的疼痛感,可在其施灸处周围皮肤轻轻拍打,分散病人的紧张情绪。身体衰弱、糖尿病、皮肤病以及面部、关节部穴位不宜施疤痕灸。此法对哮喘、肺痨、癫痫、溃疡病以及发育障碍等有较好疗效。
(3)发泡灸:用小艾柱施灸,当艾火烧到皮肤,病人感到稍微疼痛时,立即将艾火压灭,也可再持续灸3~5秒钟,此时皮肤会出现一块略大于艾柱的红晕,且伴有出汗现象,1~2小时之后会发泡,不要挑破,而应该任其自然吸收,如果水泡较大,可用消毒毫针刺破,放出液体,局部涂些紫水即可。此法适用于哮喘、皮肤疣、眩晕、肺结核等症。
2.间接灸
间接灸也称作隔物灸,即在施灸前,用生姜片、蒜片或者盐等物垫在穴位处皮肤上,再把艾柱放于其上点燃。相对于直接灸,隔物灸的热力较为温和。根据垫物和适应症不同,可分为以下类别:
(1)隔姜灸:将生姜切成1~2毫米的姜片,放在穴位上,再将艾柱点燃放于其上。可以用针在姜片上刺几个小孔,以利于热力向下渗透。当患者感到皮肤有较强灼热感时,可取下艾柱,进行下一壮。患者可以根据热力的强弱适当调整姜片的厚度。隔姜灸主要用于治疗虚寒型肠胃疾病,如消化不良、腹痛腹泻、胃肠神经痛以及慢性关节炎等。
(2)隔蒜灸:取厚度约1毫米的蒜片垫在皮肤上,其后操作同于隔姜灸。此法主要对早期肺结核,未化脓的疖肿以及虫蝎咬伤等有显著疗效。
(3)隔盐灸:用食盐填平脐孔,采用大艾灸平放于盐上连续施灸,直至汗出脉起、体温回升、症状改善。此法主要适于治疗虚脱和虚寒吐泻等症。
(4)隔葱灸:把葱白切成3~4毫米的葱片,或把葱白捣成泥状,敷于脐中(神阙穴)及四周,或直接敷于患处,放上大艾柱施灸,一般为5~7壮,以感觉温热舒适,不觉灼痛为度。隔葱灸适于虚脱、腹痛、尿闭、疝气以及乳腺炎等症。
(5)隔胡椒灸:取白胡椒末适量,加入面粉和水,制成硬币状圆饼,中间凹陷,填以适量药末(如丁香、肉桂、麝香等),将凹陷填平,上置艾炷施灸。每次灸5~7壮,以感觉温热舒适 艾条灸也称作艾卷灸,是用纸包裹着艾绒卷成的圆柱形艾卷,点燃其一端,在穴位处施灸的方法。艾条灸可分为悬起灸和实按灸两种。
1.悬起灸
悬起灸是将点燃的艾条悬于施灸部位之上的一种灸法。根据具体的操作方法不同,悬起灸可分为温和灸、雀啄灸和回旋灸三种。
(1)温和灸:穴位和艾条保持一定的距离,以患者感到温热而无灼痛感为宜。温和灸热力温和,对身体的刺激作用较小,也是最为常用的艾条灸法。
(2)雀啄灸:施灸时,把艾条燃烧的一端对准穴位,就像麻雀啄食的动作,一起一落。雀啄灸的温热刺激较为强烈,施灸时注意艾条下降时不要灼伤皮肤。
(3)回旋灸:艾条的燃烧端距离穴位一定高度,以穴位为中心,回旋或左右往返移动施灸。此法可以给穴位处以较大范围的温热刺激。
悬起灸可以温通经脉、散寒祛邪,主要适用于病位较浅、病灶局限的风寒湿痹、神经性麻痹以及小儿疾患等。
2.实按灸
实按灸是把有药艾条点燃后,垫上纸或者布,乘热按到穴位处或患处,使热气透达深部的施灸方法。首先在施灸部位铺上10层绵纸或5~7层棉布,再将点燃的药艾条隔着纸或者布,紧按其上,稍微停留1~2秒即可。如果艾条熄灭,则要重新点燃再灸,如此反复10次左右。同样也可以将7层棉布包裹住艾条燃烧端,按在穴位或患处施灸。实按灸主要适用于病位较深的风寒湿痹、痿证和虚寒证。
三、温灸器灸
温灸器也称作灸疗器,是专门制成的用以施灸的器具。家庭中常用的灸疗器有艾条器和温盒。将艾绒或者艾条点燃,放入灸疗器中,再将其放在穴位或病患处,进行熨灸,直到施灸部位皮肤红润、温热。此方法操作简便,不仅适用于虚寒性的胃脘痛、泄泻等症,而且对于老年保健很有益处。
四、电子艾灸
随着科技迅猛发展,艾灸剂型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古代也只有艾绒,艾草条等简单的形态,现在有了电子艾灸仪,就是将艾草精油片(从艾草中提取的精油融入专用灸片)结合电子艾灸仪器使用,治疗效果更好,使用也更便捷。
传统的各种灸法基本上都是悬灸,艾草本身的药用成分都随着燃烧的烟雾挥发掉了(所以效果会打折扣);人体主要的大穴(心肝脾肺肾的俞穴)及阳脉(督脉)都在后背,使用时必须有人帮助......这些都影响人们坚持使用。
以将象和为代表的电子艾灸仪,不仅将这些传统艾灸的缺点解决掉了,更为重要的是开创性的将中医治疗慢性病的3大疗法“热疗,针灸,艾灸”融为一体。
五、艾熏灸
此外,艾熏灸也是较为常见的艾灸方法。把艾叶或艾绒适量放入容器内蒸煮,然后盛于盆内,用用蒸汽熏灸穴位或患处,即为艾熏灸。同样也可以将适量艾绒放入器皿中点燃,用烟来熏灸。此法适用于治疗风寒湿痹。
六、日光灸
将艾绒铺在穴位上或患处,在日光下暴晒,或者借助聚光、聚焦来进行施灸,以局部皮肤感觉温热为度,每次宜10~20分钟。操作时,穴位或患处周围的皮肤要用衣物盖好,夏季还要注意防止中暑。日光灸适用于治疗风寒湿痹以及慢性虚弱疾病。
艾灸条艾绒的选择
艾灸条艾绒的选择要点:做艾灸的材料是艾绒,用艾绒制成的艾条或艾粒来熏灸穴位。"艾绒质量的好坏,对施灸的效果也有影响,艾绒质量好,无杂质,而干燥,存放久的效力高,疗效好,反之则差。三年之艾就是陈艾,陈艾的优点是含挥发油少,燃烧缓慢,火力温和,燃着后烟少,艾灰不易脱落;而新艾则没有这些优点,新艾气味辛烈、含挥发油多,燃烧快,火力强,燃着后烟大,艾灰易脱落,容易伤及皮肤和血脉等等。老中医会根据病因选用青艾绒或陈艾绒,金艾绒为艾绒中的极品,用途广泛,但价格贵。在家庭使用艾绒时,最好选用陈艾绒,因为艾火温和,不会造成灼伤。最好的艾产自湖北蕲州。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fjzz169.com/hxjzy/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