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治疗打嗝

点上面“艾灸方法”……

学习各种艾灸方法、艾灸知识,掌握艾灸方法治百病

呃逆,民间俗称“打嗝”,健康人发生的呃逆,多与饮食有关,如饮食过快、过饱,摄入很热或很冷的食物,或饮用酒、碳酸饮料等。此外,胃、食管功能或器质性改变也能引起打嗝。打嗝虽然不是大病,但非常难受。中医认为,呃逆是胃气上逆所致。艾灸时,每次选取以下穴位中的3~4穴艾灸,可以轻松解除呃逆。

治疗打嗝的穴位:中脘穴、内关穴、足三里穴、膈俞穴、梁门穴、神阙穴、关元穴、气海穴

一般艾灸

01

中脘穴

中脘穴的位置: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在肚脐正上方4寸(6横指宽)处。艾灸方法:回旋灸。被艾灸者仰卧,艾灸者站于一旁,手执艾条以点燃的一端对准艾灸部位,距离皮肤1.5~3厘米,左右方向平行往复或反复旋转艾灸。艾灸时间:每日灸1~2次,每次灸10~15分钟。

02

内关穴

内关穴的位置:内关穴位于手臂的内侧,腕关节横纹中央上2寸处,左右手各有一穴。取穴时,将右手中间的3指并拢,无名指放在左手腕横纹上,右手食指与左手腕交叉的中间点就是内关穴。艾灸方法:宜采用温和灸。取坐位,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处艾灸,以感到艾灸处温热为度。艾灸时间:每日灸2~3次,每次灸10~20分钟。作用功效:宁心安神,理气止痛,和胃降逆。

03

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的位置: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3寸(4横指宽),胫骨前肌上,左右腿各有一穴。取穴时,可将同侧手掌心正对膝盖骨中心,五指微张自然下扶,无名指指尖所触的凹陷处就是足三里。施灸方法:此穴可自行施灸。采用温和灸的方法,取坐位,手执艾条以点燃的一端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施灸,以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施灸时间:每日灸1次,每次灸3~15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最好在每晚临睡前灸。功效:调理胃肠,健脾益气。

04

膈俞穴

膈俞穴的位置:膈俞穴位于身体背部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2横指宽)处,左右各有一穴。

施灸方法:宜采用回旋灸的方法。被施灸者俯卧,施灸者手执艾条以点燃的一端对准施灸部位,距离皮肤1.5~3厘米施灸。施灸时间:每日灸1~2次,每次灸约20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功效:行气解郁,散热活血。

辨证加灸

症状因胃寒引起的呃逆。

05

梁门穴

梁门穴的位置:梁门穴位于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3横指宽)处,左右各有一穴。施灸方法:宜采用温和灸。被施灸者平躺,施灸者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施灸,以被施灸者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施灸时间:每日灸1次,每次灸10~20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功效:消积化滞,温经祛寒。

06

神阙穴

神阙穴的位置:神阙穴位于肚脐的正中。

施灸方法:宜采用温和灸。被施灸者平躺,施灸者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以被施灸者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施灸时间:每日灸1次,每次灸10~20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功效:消积化滞,温经祛寒,调和阴阳,调理气血,调理肝脾。

症状面色苍白,呃声低弱无力。

07

关元穴

关元穴的位置:关元穴位于肚脐正下方3寸(4横指宽)处。施灸方法:采用回旋灸的方法。被施灸者取仰卧位,施灸者站于一旁,手执艾条以点燃的一端对准施灸部位,距离皮肤约1.5~3厘米,左右方向平行往复或反复旋转施灸。施灸时间:每日灸1~2次,每次灸约20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隔日灸1次,或每周灸2次均可。功效:培元固本,补益下焦。

08

气海穴

气海穴的位置:气海穴位于肚脐正下方1.5寸(2横指宽)处,为先天元气会聚的地方。施灸方法:回旋灸。被施灸者仰卧,施灸者站于一旁,手执艾条的一端对准施灸部位,距离皮肤1.5~3厘米,左右方向平行往复或反复旋转施灸,以被施灸者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施灸时间:每日灸1~2次,每次灸约10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功效:温阳益气,扶正固本,培元补虚。









































北京治白癜风哪家医院比较好
北京白癜风到哪家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fjzz169.com/hxjzy/83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