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后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处理对策

艾灸后的反应所代表疾病处理方案

1.不热

表明体内寒气极重,体内寒气与热抵消,因此感觉不到热;也可能因最近太疲劳,气血虚弱

加大灸量(即增加单穴艾灸时间和频率)

2.烫

经络有瘀堵现象,热无法渗透下去,烫的部位大多是有问题的部位:按下去有疼痛或结节的部位,或是平时不舒服、平时疼痛的部位。

用手揉,提高高度,疏通经络

3.局部皮肤凉

相应经络不通,阳气到达不了,相应的脏腑功能就会下降。

通络、艾灸

4.粘汗

湿气重(多有脾脏方面问题)

继续灸

5.冷汗

寒气重(表明肾有问题)

继续灸

6.手心,鱼际穴百会,涌泉冒凉风

体内瘀,有寒气

继续灸

7.关节冒凉风

关节内有寒气,容易患关节炎

继续灸

8.三阴交冒凉风

有妇科炎症

继续灸

9.上火

表明体质热,或灸的时间长,灸量大,配穴不合理

艾灸涌泉、太溪、足三里等下焦穴位,引火归元

10.百会冒热风

虚火旺

上焦少灸或不灸,先疏通后再灸;灸滋阴的穴位及下焦为主

11.鱼际冒热风

肺部有热

疏通手太阴肺经,经下焦为主灸或涌泉

12.手心冒热风

心肺火旺

上焦部位少灸或不灸,好转反应后正常灸

13.膝盖冒热风

胃火旺

灸中脘泻胃火,少吃辛辣食物

14.涌泉冒热风

肾阴虚

继续灸

15.左热右凉

血瘀或血虚

右侧疏通时多加强

16.右热左凉

气虚或气瘀

右侧疏通时多加强

17.忽冷忽热

阴阳不协调(晚上不睡觉,白天想睡觉)

继续灸

18.症状加重

艾灸时间或灸量不够,身体太过虚弱

局部刮痧,点刺放血

19.返病

过去得过的病,没有去根

加强营养,继续艾灸

20.染病

本身的慢性病,正气足了以后的正邪相争

专业艾灸师,指导配穴

21.灸后皮肤红白相间点

有风邪(与肝有关),且湿气重

红白点会自动消失

22.烦躁

体内有虚火

继续灸,但灸时不灸上焦部位,适当刮痧、拔罐

23.痒

体内有风邪(与肝有关)、与湿有关

用手揉

24.酸麻胀痛

体内的经气被激发,与病灶的邪气相搏斗时的反应

加大灸量;疏通相关经络

25.越来越凉或冷

体内的经气充足,开始将病气驱除体外了

加大灸量

26.头晕、头胀

下焦部位经络堵塞,艾灸补进的气血全拥到脑部,加上原本脑部经络不通,而导致头晕、头痛现象

头部和手臂进行适当刮痧、按摩;秩序渐进灸,可灸大椎

27.想睡觉

气血补充足后,改善了脑部缺氧状态,使脑部放松进入自然睡眠状态

继续灸

28.鼻流清涕

肺部有寒气,身体免疫力差,近期感冒未愈

加大灸

29.排尿多

身体毒素和寒邪从身体排出

在原有穴位上加肾腧穴

30.腹泻

体内有寒湿,艾灸之后,阳气提升,体内运行时,肠胃功能开始恢复,肠蠕动增强,寒邪化开,排出体外。

继续艾灸,脏腑中浊气排出体外,症状就会消失

31.月经异常

调理过程中,也会消耗一部分人体津液,若吸收功能差,补液不足,此时气血虚弱,出现的假象

适当减少艾灸时间和力度,艾灸前后补充温水,适当吃一些山药等补益脾胃的食物,增加气血的转化这种症状就会得到缓解。

32.白带异常

寒邪循经而走,经脉绕于阴气。阳气增强之后,阴邪驱逐,正邪相争中,细菌暂时滋生,出现炎症。

保持外阴干爽,多喝水,吃清淡食物。

艾灸后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处理对策

一、艾灸后上火,表现为口干舌燥、牙龈红肿、头晕,咽痛等等,秋冬季艾灸更为易于上火。产生上火的原因大概有,一.艾灸激发了人体的阳气,灸后体内阴阳暂时被打破,阳气上延,即表现为上火的症状,一般为正常现象。二.艾灸的时间过长也会产生上火的现象。劣质的艾条,也可以致上火现象。故,在艾灸过程中,我们适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适当控制艾灸的火力和时间。

火力控制就是控制艾灸的壮数和艾灸的方式(直接灸、间接灸、温和灸等),重病、慢性病多用重火力,直接灸的方式,见效快,且效果持久;保健灸或轻微的疾病多用温和灸。根据自身体质及病灶的深浅,选择适当的灸具、火力,灵活掌握艾灸的时间。

其实在做保健灸过程中,没有特别强调一个穴位,一定要灸多长时间,凭感觉,如果感觉好,可以多灸一会儿;如果感觉差,可以少灸或不灸。艾灸是不能着急的,在艾灸过程中不要给自己压力。一般来讲,每个穴位灸15~25分钟左右,要因人而异,自己的感觉很重要,保健灸更随意些。

对于阴虚火旺的、热证的人在艾灸过程中,用泻的操作手法,达到以火渲火,以火泻火。比如:周楣生先生提倡的吹灸法,还有回旋灸和雀啄灸。这时我们在操作中不易用器具,器具灸大都是补的。

2、选择好的艾绒,艾艾贴为首选,适当的艾烟是艾灸必须的,艾烟里的艾精油可以安神、杀菌消毒、渗透经络,走三阴,尤其对皮肤病、呼吸系统疾病是必须的。但是烟量过大会使人头晕、易于上火。

3、灸后多喝温开水。艾灸可加速新陈代谢和体液循环(我们艾灸时,很多顾客中间要上好几次厕所),补充适当的水分很重要,以温开水为宜。

4、若有上火的感觉,可以灸下涌泉或泡脚,可以引火下行。或是根据上火现象,判断为哪条经上火,再艾灸此经络上的荥穴。

5、艾灸时,注意适当休息,调整生活作息,以清淡饮食为宜。

6、上火比较严重的,可以稍停灸一二天,待平复后再进行艾灸。上火不是很严重的,可以继续进行艾灸,通常再灸1~2天,上火现象也就自愈了。

二、艾灸后产生水汽,水泡、脓泡,这些都是身体向外排邪所致,这种现象不必担心,皮虽破了,但艾灸的效果却更好。泡破邪出,说明灸的有效果了。古时人艾灸,追求的就是有灸疮产生。水泡较小的,可以不用处理,待其自行复原。水泡较大,可以用针刺破,涂些紫药水防止其感染即可,且不可将泡皮剪除。同时也可以在灸疮上每天敷艾灸膏,促进脓的产生,增强灸效。灸伤一般不用包扎。在灸疮痊愈之前疮处可能不断有水/脓排除(正常现象,不要紧张),痊愈时间因人而异,一般一个星期到两个星期之间。具体灸伤的处理,可以查看我的另一篇博文:灸伤等级及其处理方式。

三、灸时、灸后皮肤奇痒,开始灸出现这种情况说明寒邪在体表,有的是灸了一段时间出现的说明寒邪比较深,都是灸的有效果的表现,坚持灸即可缓解。

四、皮肤灸出花斑或红点,花斑的皮肤会红一块白一块,红点的可能带有痒的感觉。花斑的多见些,为体内寒湿重所致,通常灸一段时间后都会消失,消失的同时,体质大都能感觉到改善。红点,大多是体内寒湿过重,大都是灸一段时间后才出的,出红点后,不易用随身灸来灸,需要烟力直接些的灸法,大都会逐步缓解。

五、灸后失眠或嗜睡,灸后失眠大多出现在艾灸的某个时段,大多是寒邪外排所致,有的会一宿不眠,说不出的难受,不过过后,大都能感觉的已有问题的好转。这种现象大多在第一次艾灸后比较多。灸后嗜睡比较常见,灸后阴阳重新建立,体内正气和邪气会互相斗争,而睡眠可以提供一个很好的战场,有助于身体恢复,此时注意适当休息。

~1/2~

六、灸后身体某个部位冒凉风,以脚心、腿上多见,也有头部的等,此为寒邪外排,说明灸的有效果了,坚持灸即可,大都可以缓解。

七、灸时、灸后打嗝、放屁增多。艾灸调理人体,将体内邪气(浊气)向外排。坚持灸,你就能明显的感觉身体的变化。

八、灸后便秘,这也是上火的一种表现。按上火的处理方法即可,注意多喝水。同时可以加灸天枢、大肠俞来调理。

九、灸后经期延长或量少,此种情况多发生在艾灸初期,可以适当减少火力和时间、多喝水,适应艾灸后,会逐步缓解。

十、灸后出现问题加重,腰腿有问题的越灸越感觉腰酸腿疼,或是妇科越灸肚子越疼等,此在中医范畴兼为排病反应,灸前人体正邪处于一个暂态的平衡,通过艾灸激发了人体的正气。正气和邪气,在人体这个战场上开始战斗,所以会有病态情况表现出来。此时需要坚持灸,不然会功亏一篑。

十、灸时有通窜的感觉,有的灸腰,会感觉到热气下行的腿上甚至脚心或腹部等,此为灸的通窜,针有针感灸宜有灸感,因人而异。灸感所到之处,就是病灶所在之地。比如说,我们治疗胃的,灸足三里,但灸感却到小腹处,到不了胃。这说明小腹处经络阻塞,要将小腹处的经络打通后,灸感才能直达胃。艾灸的重点,就是产生灸感。所以我们的艾灸时,专心一点。不宜边做杂事,边艾灸。

“久”和"火"为“灸”,此为灸两要点,一般可以从时间和火力来调整,需要根据自身情况,灵活掌握。

灸后反应千百种,具体每个人可能都不太一样,先列举这些,供大家参考。很多人不了解为什么艾艾贴调理身体更好?艾艾贴的设计原理是“倒流塔香”原理,让艾烟向下经过皮肤,直接作用于穴位,将艾、火、烟的作用充分发挥,所以效果是传统艾条的3-5倍??艾艾贴疗法九大功效:

1.温散寒邪、活血行气

2.补虚壮阳、回阳固脱

3.清热泻火、消郁散结

4.补益中气、升阳举陷

5.调整脏腑、平衡阴阳

6.温通经络、驱邪止痛

7.疏风解表、温经祛邪

8.调节脏腑、防病保健

9.补益元气、延年益寿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医院在哪里
北京好的治疗白癜风总共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fjzz169.com/hxjzy/88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