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节气灸之健脾去湿芒种篇
今天和你分享健脾去湿芒种灸,每年公历6月5~7日为芒种,是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种开始的时节。从芒种节气开始,天气甚热,雨水较多,湿度增大,北方进入雷雨、阵雨天,南方则已进入梅雨天,人体内汗液无法通畅地发散出来,所以要注意防湿。湿热之下,人难免会感到四肢困倦、萎靡不振。而午休可帮助缓解疲劳,有利健康。芒种正是艾灸的好时节,这样可使气机宣畅、助阳祛寒、补心健脾、增强机体免疫力,让人安度盛夏,健康一季。
PS:后面更精彩
下面我们选灸风门穴
位置:风门穴位于第2胸椎下旁开1.5寸(2横指宽)处,左右各有一穴。取穴时,从大椎穴向下数到第2个凹洼,再左右各旁开2横指宽处就是风门穴。
施灸方法:此穴需两人配合施灸。采用温和灸。被施灸者俯卧,施灸者手执点燃的帝裔艾,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处施灸,以被施灸者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
施灸时间:每日灸1次,每次灸10~15分钟。
功效:祛除风寒,清脑醒志。
灸大椎穴
位置:大椎穴位于项部下端,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取穴时,将颈部稍微向前倾,在项部与背部交界附近找寻,可以触摸到一凸出的最高点是第7颈椎,其下方的凹陷处就是大椎穴。
施灸方法:宜采用温和灸。被施灸者取俯卧位,施灸者手执点燃的帝裔艾,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处施灸,以被施灸者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
施灸时间:每日灸1~2次,每次灸30分钟左右,10天为1个疗程,休息3~5天再灸。
功效:温经通阳,清热解表。
灸中脘穴
位置: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在肚脐正上方4寸(6横指宽)处。取穴时,采用仰卧位,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中点即为中脘穴。
施灸方法:宜采用回旋灸。被施灸者仰卧,施灸者站于一旁,手执点燃的帝裔艾,距离皮肤1.5~3厘米,左右方向平行往复或反复旋转施灸。
施灸时间:每日灸1~2次,每次灸10~15分钟。
功效:提升阳气,祛除寒气。
灸肺俞穴
位置:肺俞穴位于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2横指宽)处,左右各有一穴。
施灸方法:宜采用温和灸。被施灸者俯卧,施灸者站于一旁,手执帝裔艾以点燃的一端对准施灸部位,距离皮肤1.5~3厘米,左右方向平行往复或反复旋转施灸。
施灸时间:每日灸1次,每次灸10~15分钟。最好在每晚临睡前灸。
功效:能理气宁心,散发肺脏之热。
灸劳宫穴
位置:劳宫穴位于手掌心第3、4掌骨之间,左右手各有一穴。取穴时,将拇指之外的四指并拢,慢慢地向手掌心握拳,中指与无名指轻压掌心,中指与无名指之间的位置就是。
施灸方法:宜采用温和灸。取坐位,手执点燃的帝裔艾,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处施灸,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
施灸时间:每穴每日灸1次,每次灸3~15分钟。
功效:滋阴补肾,温肾活血。
灸足三里穴
位置:足三里在外膝眼下3寸(约4横指宽)、胫骨前肌上,左右腿各有一穴。
施灸方法:此穴可以自己施灸,宜采用温和灸的方法。施灸时,取坐位,手执点燃的帝裔艾,距皮肤1.5~3厘米处施灸。
施灸时间:每日灸1次,每次灸3~15分钟,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最好在每晚临睡前灸。
功效:祛除下肢的寒气,调理脾胃。
你有什么疑问,在评论区可以提出来交流哦!
注:
我是健康哥吴少峰,我希望能把真正有用的东西分享给你。
以便于你面对这疾病时,能有所了解,不至于手忙脚乱,甚至能自我调理。
源于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如使用请咨询相关熟悉的执业医生以确保安全性。(图片来源于网络)
更多的健康资讯白癜风能治好吗北京中科白癜风康复明星
转载请注明:http://www.fjzz169.com/hxjgc/1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