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了这些灸法,医院吗20

哈尔滨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6084137.html

一艾炙简介(1)

灸法,即使是正规中医药院校出来的学生,恐怕对此也知之甚少,说到具体操作,更是没有几个人亲身实践。《内经》上说:“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唐代孙思邈说:“针而不灸,灸而不针,皆非良医也。”明代《医学入门》上说:“凡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可见自古医圣名贤都很重视灸法,并把灸法作为治疗的重要手段,把“会用灸法”作为医师必备素质之一。

但是,近些年来针灸学界偏重于针法,逐渐减少了灸法的使用。针灸科常常是“但见针刺病,不闻艾绒香”。那么,灸法是通过什么来治病的,它与针法有什么不同,它的适应症有哪些呢?灸法对阳痿、早泄、遗精、遗尿、长期发热、哮喘、眩晕、贫血、胎位不正、子宫出血、经常感冒、小儿发育不良、结核病、胃肠病等效果良好。总之,只要是慢性病、常规医疗没有办法的病,用传统灸法都能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灸法能有这么好的治疗效果,可为什么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呢?据一些专业人士说,现在灸法不能得到广泛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留下疤痕,为近代崇尚美容之大忌,尤其是欧美国家,从来只重针而不重灸;

二、艾灸烟雾弥漫,造成空气污染,是今天提倡环境保护人士的大忌;

三、灸法操作时间太久,对医师的经济效益来说,并不划算。

一、责任和态度:

首先要有很强的自信心,耐心细致地宣传灸法的好处,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说服病人相信灸法,鼓励病人树立乐观主义精神,要有信心和毅力,坚持下去,长期和疾病作斗争。要严肃认真,专心致志,手眼并用,切勿掉以轻心,草率从事,防止灸不好,徒伤皮肉,而于病人无益。

二、要注意空气冷暖的调节和安全:施灸时不免要有烟薰和艾味,艾本来具有芳香气味,有的人很爱闻,有的人则嫌恶,因此在避免风吹病人的条件下,可以开窗调换空气。施灸时要脱衣服,应特别注意室内的温度和内外隔障,尤其在冬季严寒和夏季酷暑之际,更应注意使病人舒适。

灸法最易落火,烧灼皮肤和衣服,应小心处理,当心失火。应用物品必须具备,如坐灸之椅,卧灸之床,各种灸料及点火之香等一应用具,务必事先备妥。

三、必须做到姿势端正,体位舒适,穴道准确。《千金方》上说:“凡点灸法,皆须平直,四肢勿使倾侧。灸时孔穴不正,无益于事,徒破皮肉耳。若坐点则坐灸之,卧点则卧灸之……”可见对体位非常重视。这是很有道理的,应该严格端正姿势,然后施灸。灸胸腹应仰卧,腰及下肢后面应俯卧,肩背部要正坐或俯卧位,手足肘膝以下也以正坐为宜。尤其要注意体位自然,肌肉放松,不要取勉强的体位。

四、晕灸的防治:晕灸者虽不多见,但发生晕灸时也和晕针一样,会出现突然头昏、眼花、恶心、颜面苍白、脉细手冷、血压降低、心慌汗出,甚至晕倒等症状。多因初次施灸或空腹、疲劳,恐惧、体弱、姿势不当、灸炷过大、刺激过重等引起。一经发现,要立即停灸,让病人平卧,一般无什么危险。但应注意施灸的禁忌,做好预防工作,在施灸中要不断留心观察,争取早发现,早处理,防止晕灸为好。经灸一二次后,情况就会好转。

艾条灸法

是将点燃的艾条悬于施灸部位之上的一种灸法。一般艾火距皮肤有一定距离,灸10~20min,以灸至皮肤温热红晕,而又不致烧伤皮肤为度。此为悬起灸。悬起灸的操作方法又分为温和灸、回旋灸和雀啄灸。

①温和灸

将艾卷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约距离皮肤2~3cm,进行熏烧,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穴灸3至5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如遇到局部知觉减退的患者及小儿时,医者可将食、中两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这样可以通过医生的手指来测知患者局部受热程度,以便随时调节施灸距离,掌握施灸时间,防止烫伤。

②药条灸

是指用药物与艾绒卷成艾条。常用的有:太乙针灸施灸时,将太乙针的一端烧着,用布七层包裹其烧着的一端,立即紧按于应灸的腧穴或患处,进行灸熨,针冷则再燃再熨。如此反复灸熨7~10次为度。此法治疗风寒湿痹、顽麻、痿弱无力、半身不遂等均有效。雷火针灸其制做方法与太乙针相同,惟药物处方有异。施灸方法与太乙针相同。

③温针灸

温针灸是针刺与艾灸结合应用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既需要留针而又适宜用艾灸的病症,操作方法是,将针刺入腧穴得气后并给予适当补泻手法而留针时,将纯净细软的艾绒捏在针尾上,或用艾条一段长约2厘米左右,插在针柄上,点燃施灸。待艾绒或艾条烧完后除去灰烬,将针取出。此法是一种简而易行的针灸并用方法,值得推广。

?分享到朋友圈,传播艾的火种......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fjzz169.com/hxjgc/53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