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那些穴位可快速治疗尿潴留
点击图片上方灸道堂,订阅 每天获取新鲜的养生资讯
-------咨询-------
癃闭是指由于肾和膀胱气化失司,导致尿量减少,排尿困难,甚则小便闭塞不通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证治要诀》谓:“古名曰癃者,罢也,不通为癃……小便急满不通者谓之闭。”《景岳全书·杂证谟·癃闭》亦云:“小水不通是为癃闭。”癃闭包括一切尿闭症状,其中以小便点滴而下,病势较缓者称为“癃”;以小便闭塞不通,病势较急者称为“闭”。
西医学中各种原因引起的尿潴留及无尿症,都可参考本节内容辨证论治。
关于癃闭的病因及其发病机理,归纳之,大致可分为下列几点:
1.膀胱湿热:过食辛辣油腻的食物,脾胃酿生湿热,下注膀胱,或者肾热移于膀胱,膀胱为湿热所阻,导致气化不利,小便不通,从而形成癃闭。
2.肺热壅盛:肺为水的上源,热壅于肺,则肺失清肃,失去了通调水道下输膀胱的功能,又因肺热下移膀胱,以致上、下焦都为热气闭阻,从而形成癃闭。
3.脾气虚弱:过度的疲劳,饮食不节或久病体弱,都可以引起脾的升运转输功能减弱,脾气虚弱,中气下陷,则清阳不升,浊阴难降,小便因而不利。
4.肾元亏虚:年老体弱,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致使膀胱的气化无权,而尿液不能排出;或肾阴不足,则阳无以化阴,也会形成癃闭。
5.肝失疏泄:精神抑郁,或大怒伤肝,可引起肝郁气滞。肝主疏泄,使人体气机通畅,如果肝失疏泄条达,则会影响三焦的气化和水液的运行,水道通调受阻,因而形成癃闭。
总之,癃闭的病位虽然在膀胱,但小便的通畅,有赖于三焦的气化功能是否正常,所以本病和肝、肺、脾、肾也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1.膀胱湿热
(1)症状表现:小便点滴而下,短赤灼热,膀胱区膨隆,小腹胀满,口干而苦,渴不欲饮,大便不畅,舌质红、苔黄腻,脉沉数。
(2)灸疗原则:清热利湿,开关通闭。以取足太阴、足太阳、任脉、足阳明经穴为主。
(3)灸疗处方:阴陵泉、三阴交、膀胱俞、中极、水道。
(4)随症加穴:①若兼肺热壅盛、咳嗽气促者,加鱼际、尺泽;②热赤灼痛者,加行间、二人上马。
(5)灸疗方法:
①艾条雀啄灸:每次选4~6穴,每穴灸5~10芬钟,每日灸1~2次,3次为1疗程。
②逐水散敷灸:取磁石、商陆各5g,研成极细末后,兑入麝香0.1g研匀。将药面分成2份,分别摊放于神阙及关元穴上,外以胶布覆盖固定,每日敷灸1次,排尿后可取下。
③甘遂敷灸:将甘遂研为细末,密贮备用。敷灸时取甘遂末9g,兑入麝香少许(或冰片)、面粉适量,用温开水调成糊膏状,贴敷中极穴处,敷药面直径约2寸,外以塑料布覆盖,胶布固定即可。每日敷灸1~2次,排尿后取下。不生效时可加热敷。
(6)方义说明:脾经合穴阴陵泉及三阴交,促进脾胃运化,清利中焦湿热,利水通淋;膀胱俞、中极俞募相配,再配利水要穴水道,疏通膀胱经气,清利下焦湿热,从而启癃开闭;加肺经荥穴鱼际,合穴尺泽,清泻肺热,通畅水道;加肝经荥穴行间,清肝经之湿热而利小便;加奇穴二人上马,清热利尿。诸穴合用,共奏清热利湿,开关通闭之功效。
2.肝郁气滞
(1)症状表现:小便不通,情志抑郁,急躁易怒,胁腹胀满,舌红苔薄,脉弦。
(2)灸疗原则:疏肝理气,通利三焦。以取足太阳、任脉、足厥阴、足太阴经穴为主。
(3)灸疗处方:肝俞、三焦俞、膀胱俞、中极、委阳、三阴交、太冲。
(4)随症加穴:①胁腹胀满者,加支沟、阳陵泉;②小便不通者,加阴陵泉、行间。
(5)灸疗方法:
①艾炷隔姜灸:每次选4~5穴,每穴灸5~10壮,每日灸1~2次,3次为1疗程。
②艾条回旋灸:每次选用3~5穴,每穴灸10~15分钟,每日灸1次,3次为1疗程。
③栀子敷灸:取栀子10个,大蒜1头,食盐少许,共捣烂,敷于神阙穴处,上盖纱布,胶布固定。每日敷1次。
④针上加灸:每次选3~5穴,每穴灸10~15分钟,多选用局部穴和远端穴配合应用。
(6)方义说明:肝俞、太冲,疏达肝气;三焦俞通利三焦;膀胱俞、中极俞募相配,调整膀胱功能,助气化而通癃闭;三阴交是足三阴经之交会穴,运水湿而利小便;加支沟、阳陵泉,宣通三焦和少阳之气,消除胁腹胀满;加阴陵泉、行间,清湿热而利小便。
3.中气不足
(1)症状表现:小腹胀坠,欲小便而不能,或量少不畅,精神萎靡,气短懒言,食欲不振,面色晄白,舌淡苔薄,脉象沉细。
(2)灸疗原则:健脾益气,开关通窍。以取足太阴、任脉经穴和脾之背俞穴为主。
(3)灸疗处方:脾俞、章门、气海、关元、阴陵泉、三阴交。
(4)随症加穴:①短气乏力者,加列缺、肾俞;②食欲不振者,加中脘、足三里。
(5)灸疗方法:
①艾条温和灸:每次选3~5穴,每穴灸10~15分钟,每日灸1次,3次为1疗程。
②癃闭散敷灸:取甘遂15丸研为细末,另将甘草10g加水煎取汁,再将生姜3g与葱白适量捣融如膏,备用。敷灸时先将甘遂末5g撒布于神阙穴内,以葱姜膏贴在上面,盖以纱布,胶布固定后,再将甘草汤饮下。每日敷1次。
③温盒灸:每次选3~5穴,每次灸15~30分钟,多选用俞、募穴。
(6)方义说明:脾俞、章门健脾益气;气海为真气所系,温运中阳,升清降浊;关元为任脉与足三阴之会,联系命门真阳,益肾阳,助气化,开关通窍;阴陵泉、三阴交,健脾运,利水湿,通癃开闭;列缺、肾俞,宣肺启闭,补肾纳气;中脘、足三里、太白,和胃健脾,促进食欲。诸穴协用,各奏其效,病自痊愈。
4.肾元亏虚
(1)症状表现:小便不通或点滴而下,排尿无力,小腹作胀,神气怯弱,面色晄白,畏寒乏力,腰膝酸软,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无力。
(2)灸疗原则:温阳益气,补肾利尿。以取足太阳、足少阴、任脉、足太阴经穴为主。
(3)灸疗处方:肾俞、三焦俞、气海、中极、三阴交、太溪、关元。
(4)随症加穴:①排尿无力者,加膀胱俞、关元俞;②小便点滴而下者,加八髎。
(5)灸疗方法:
①艾炷隔姜灸:每次选4~5穴,每穴灸5~10壮,每日灸1~2次,3次为1疗程。
②复方吴茱萸敷灸:取吴茱萸、干姜、丁香各50g,小茴香75g,肉桂、生硫磺各30g,山栀子20g,胡椒5g,荜拨25g,共为细末混匀,贮瓶备用。敷灸时取上药末25g,加等量面粉调成糊状,敷于脐部,上以热水袋热敷,每日1次,排尿后取下。
③葱椒敷灸:取连须葱白g,川椒末15g,上药放锅巾炒热后捣匀,乘热敷贴于中极或关元穴,每日敷灸1~2次,排尿后即可取下。
(6)方义说明:肾俞、太溪温补肾阳;三焦俞通调三焦,化气行水;气海温通下元,行气利水;中极为膀胱之募穴,可助膀胱之气化,利于关门开启;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之会,既可补益肝、脾、肾三脏,又可疏肝运脾,利水通淋;加膀胱俞、关元,补益下元,利水通淋;加八髎,清下焦湿热而利尿。诸穴合用,共奏温阳益气,补肾利尿之功效,癃闭之疾自可康复。
3.5元宵节3.8女神节,有“艾”的女人最美丽,用“艾”呵护心中的女神,开年大促第一波,全场特价满减,精品艾柱3盒送1盒,足浴包限时2盒送1盒,更多超值精品大放“价”,截止3月8号,把“艾”送给自己的女神吧: 大医堂艾灸培训开课公告:
1、大医堂灸疗师培训班:国家人社部唯一指定灸疗师教学机构——大医堂!自年起,灸疗师培训班每月1—15日开课!学习完成后经考核通过可颁发
2、大医堂长蛇灸培训:药物铺灸疗法辨证施治与临床实操,每月16-19日开课!
3、统一客服:--
咨询
私人
4、 买艾条首选——灸道堂:
灸道堂正品艾条全国官方授权专卖 全国统一价格可查询灸道堂淘宝 大医堂师资班培训: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fjzz169.com/hxjgc/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