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进行艾灸时,必知的须知

白点风 http://www.bdfyy999.com/bdf

艾灸,简称灸疗或灸法,是用艾叶制成的艾条或者艾柱,产生的艾热刺激人体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艾灸作用机制与针灸有相近之处,并与针灸有相辅相成的治疗作用。

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效果显著等诸多优点。

艾灸的历史

1、“灸”字,在现存文献中,以《庄子》最早提及。如《庄子·盗跖篇》载孔子劝说柳下跖,碰了个大钉子,事后对柳下季说,“丘所谓无病而自灸也”。但“灸”的本字是“久”字。如年于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奉墓竹简(法律文书)《封诊式·贼死》中载,“男子丁壮,析(皙)色,长七尺一寸,发长二尺,其腹有久故瘢二所”,此“久”即“灸”之本义,训为灸灼。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阴阳十一脉灸经》(以下简称《阴阳》),《足臂十一脉灸经》(以下简称《足臂》)、《脉法》、《武威汉摹医简》中均作“久”字。“久”以后演变为“灸”字。汉代许慎《说文解字》曰:“灸,灼也,从火”。从甲骨文字形的研究考证,现代胡厚宣认为,“我释床,亦即庥字……字当象一人卧病床上,从木象以火艾灸病之形”。

2、灸的材料的发展,在实践过程中,对灸火的材料亦有所选择,至《黄帝虾蟆经》已载有松、柏、竹、橘、榆、帜、桑、枣等八木不宜作为灸火之说,因为其对人体有所伤害,所以逐渐被淘汰,但桑树灸在后世亦有用之者。槐木火灸,病疮易瘥,但艾叶熏灸则疗效最著,故以后才逐渐多用艾叶来代替其它灸疗。

3、灸的适应症灸疗,起初主要是用于治疗寒症的。如《素问·异法方宜论》曰:“北方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唐代王冰注:“火艾烧的,谓之灸焫”,用这种烧灼疗法治疗“藏寒生满病”是颇有疗效的,以后逐渐发展为治疗全身不同性质的多种疾病。

4、艾灸疗法起源于—艾灸疗法的下限也不会晚于西周,在春秋战国时代已颇为流行春秋时代的《诗经·采葛》载:“彼采艾兮”,西汉毛亨和毛茛传释:“艾所以疗疾”。《孟子·离娄篇》载:“今之欲王音,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可见艾灸疗法在春秋战国时代已颇为流行,因此,用艾灸治病的起源也当在西周之前。

由此可见,艾灸是我们老祖先传承下来的保健良方,它能温经散寒、消淤散结,除了日常保健,还能协助高血压、盆腔炎等病的治疗。

艾灸取穴是否正确,直接影响灸治效果,灸前必须选好体位,坐点坐灸,卧点卧灸,使体位与点穴相统一。"若坐着点穴,躺下施灸,受骨骼、肌肉牵动变化,必影响取穴准确。

灸肢体的穴位:以正坐为主灸胸腹部的穴位:取仰卧位灸背腰部的穴位:取俯卧位要点:体位须摆放平直,肌肉放松,让准备施灸的穴位暴露而出,既防烫伤,亦增加疗效。

自我保健可选择温和灸

  艾灸有艾炷灸、艾条灸等多种方法,最常用、操作简便的是艾条灸还有专用的药艾条。

  买来艾条,在家怎么用呢?这里,给学友们介绍最常用的方法温和灸。

温和灸方法

  将艾条一端点燃,让燃端靠近皮肤穴位,使穴位很快得到温热。将艾条慢慢上提,距皮肤3~4厘米,保持不动。灸时,温热感会使皮肤发红却不灼痛,局部、远端部位还有酸、麻等舒服感觉。

  要点:每次选3~5个穴位,每个穴位灸15~20分钟,过多易疲劳,过少达不到温热效果。

还可以配合艾灸盒使用:

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艾灸经验

  ●开始,艾条燃端距穴位不能太远,不然温热感出现太慢。

  ●艾条上提时,速度要快,避免热感中断;患者感觉太热,可上、下、左、右或回旋移动艾条,以连续地温热刺激穴位。

  ●为局部皮肤感觉迟钝者、小儿、老人施灸,可将左手中、食指张开,放在受者穴道两旁,从而感知其局部受热度,随时调节。当患者有痒、发热、痛感时,用手指揉、搓、按帮助缓解不适。

在家艾灸注意安全

  "温和灸作用温和,适用广泛,最适合患慢性病或年老、体弱者,还能消疲劳、防感冒,很适合家庭保健。"要提醒,艾灸虽有"能透诸经而除百病"之说,却不意味着有病不用看医生。艾灸是人体自身的有限调节,一旦疾病发展超过自身调节,就要求助医生。

在家艾灸注意这些

  1.艾灸火力先小后大,灸量先少后多,程度先轻后重。

2.在头面、胸部、四肢末端皮薄而多筋骨处艾灸,灸量宜小;在腰腹部、肩及两股等皮厚而肌肉丰满处艾灸,灸量可大一点。

  3.体质强壮者,灸量可以大;久病、体质虚弱、老人、小儿,灸量宜小。

  4.出现晕灸,须立即停灸,让患者头低位平卧,注意保暖,轻者休息片刻或喝点温开水,重者掐按人中、内关、足三里。

  5.精神紧张、大汗、劳累或饥饿时不宜灸,妊娠期妇女腰骶部和腹部不宜灸。

艾灸的顺序一般是:

  一、先灸患者的上部肢体,后灸下部肢体。

  二、先灸背腹部,后灸胸腹部。

  三、先灸头部,后灸四肢。

  四、先灸患者的左侧肢体,后灸患者的右侧肢体。

本文来自

理疗师吴新杰,欢迎转发至朋友圈或任何你关心的人。

#其他精彩文章你错过了吗?#(点击标题即可跳转)第一次真的会出血吗、「处女膜」知识大讲解为什么来月经血的颜色,像「橘子」一样啊「月经来潮前」拉肚子、长痘痘、身体水肿是什么原理?吴新杰理疗师



转载请注明:http://www.fjzz169.com/hxjjj/591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