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时的注意事项,你了解多少呢

北京中科曝光 https://m-mip.39.net/drug/mipso_5252008.html

艾灸是中医内病外调的最安全的绿色疗法,艾灸温补阳气、祛湿散寒的功效没有任何其他疗法能够替代。

但有些人说艾灸的作用会因人而异,有的人艾灸短短数日即见成效,受益良多;而有的人,苦苦艾灸数月,并无良效,遂唾之烟之,到处说“艾灸骗人”!究竟是哪里出问题了呢?其实,艾灸也是有讲究的。它就像一把快刀,高手可用之削木切菜,享尽方便;而庸者却胡用烂砍,最后伤了自己的手指。艾灸姿势艾灸时,你是喜欢躺着,还是坐着?当然,悉听尊便!不过,最好的方式是按需选择!艾灸取穴是否正确,直接影响灸治效果,灸前必须选好体位,坐点坐灸,卧点卧灸,使体位与点穴相一。"若坐着点穴,躺下施灸,受骨骼、肌肉牵动变化,必影响取穴准确。如何选择施灸体位:

灸肢体的穴位:以正坐为主;

灸胸腹部的穴位:取仰卧位;

灸背腰部的穴位:取俯卧位;

要点:体位须摆放平直,肌肉放松,让准备施灸的穴位暴露而出,既防烫伤,亦增加疗效。重灸治大病!但不适合每个人什么叫重灸?——即加大灸量!有厉害的艾灸老师,一个穴位给病人艾灸长达一两个小时,一次选少数几个要穴!可谓灸到病除,见效甚快!很多人长期艾灸却不见效,建议试试此法!不过,此法并非人人皆宜,一般而言:体质强壮者,灸量可以大;久病、体质虚弱、老人、小儿,灸量宜小,宜慢火温补。除了上面说的,还应注意:

1.艾灸火力先小后大,灸量先少后多,程度先轻后重;2.在头面、胸部、四肢末端皮薄而多筋骨处艾灸,灸量宜小;在腰腹部、肩及两股等皮厚而肌肉丰满处艾灸,灸量可大一点。

艾灸有顺序,乱来会吃亏!人体阳气自有其升降规则,正常情况,是由阳气足的部位流向阳气弱的部位。而艾灸是补阳气的,就像一位外界高手源源不断为我们体内注入阳气,为了不打乱体内阳气运转的规律,造成人体气机紊乱,因此才有了艾灸顺序一说!有的人艾灸从不讲顺序,虽然可能不会带来太大的麻烦,不过既然养生治病,就要把功夫做到位!穴位艾灸顺序是这样的:先灸背部,再灸胸腹部;先灸上部再灸下部,先灸头部再灸四肢;就壮数而言,先灸少而后灸多,即由小逐渐增强;就大小而言,先灸艾炷小者而后灸大者,每壮递增。艾灸一定要烫吗?错了灸法作为温热刺激,就必须达到一定的温热程度,决不能浮皮潦草,用艾烟薰烤,表热里不热,不注重灸感,结果达不到治疗的目的,还误以为灸法无效,这才真正是“灸不三分,是谓徒冤”(白吃苦头)。古人多主张用直接灸,如《针灸资生经》上说:“下经云:凡著艾得灸疮发,所患即差,不得疮发,其病不愈。”这是说每灸必须化脓,病才能痊愈。现在我们除有意识地对重症患者使用化脓灸法以外,一般疾病和养生保健都采用温和灸,以皮肤潮红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只要取穴精准、坚持长期施灸,也同样有效。艾灸分补泻——谁该补,谁该泻,一定要明了1、明火泻,暗火补《灵枢·背腧》:“以火补者,勿吹其火,须自灭也;以火泻者,疾吹其火,传其艾,须其火灭也。”凡火力由小到大,慢慢燃尽者为补法,有温阳补虚的用。如吹旺其火,使病人觉烫者为泻法,有祛寒散结的作用。艾炷灸补法——点燃艾炷后,不吹旺艾火,等待它缓慢地燃烧,直至自己熄灭。这样火力温和,热力缓缓透人深层,以补虚扶蠃,温阳起陷。灸治完毕后再用手按其施灸穴位,使真气聚而不散。艾炷灸泻法——施灸,点燃艾炷后,以口迅速吹旺其火,促其快燃,火力较猛,燃烧速度快,不燃至皮肉,当患者感觉局部烧烫时,即迅速更换艾炷再灸,施灸完毕后不按其穴,是谓开其穴而消散邪气。艾条灸补法——艾条点燃艾条后,不吹旺艾火,等待它缓慢地燃烧,像温和灸法样施灸,使火力缓缓透人深层,灸治完毕后用手按住施灸穴位,再移开艾条,使真气聚而不散。艾条灸泻法——点燃艾条后,用嘴不断吹旺艾火,像温和灸法样施灸(或像雀啄灸法样施灸),火力较猛,艾条燃烧速度快,施灸完毕后不按其穴,移开艾条即是。2、雀啄灸或蒜泥灸涌泉穴,可滋阴泻火,治鼻出血,咯血;用温和灸或蓖麻仁敷灸百会穴,补气固脱,以治胃下垂、脱肛、阴挺等脏器下垂。3、急性病,采用直接灸、雀啄灸以泻实;温性病,采用温和灸、回旋灸、温针灸以补虚。4、隔物灸和敷灸中所用的药物,按药物的功效可进行补泻,如甘遂灸可以逐水泻水,附子灸可以温阳补虚。关于艾灸补和泻,先说这么多,只希望大家能对艾灸的博大精深有更深一步的了解,艾灸不仅仅有温补的作用,还可泻热。补的话,大家基本上都会,泄热的讲究多一些,自己不会操作的话可以找专业的艾灸师来做。艾灸要防火,一着不慎便遭殃!提醒大家,这不是个例,非常多非常多热衷艾灸的朋友都是简单用水浇灭艾条,至今,很多人还不知道,这种不科学的艾条灭火方法,隐患无穷!请注意,艾条、艾绒属于易燃物,即使看不到丝毫烟气,艾条里面仍可能在微弱燃烧。艾灸时千万别分心!

时下之人,有个普遍的情况,容易分心!

吃饭时走来走去,看电视,玩电脑,

开车时和人聊天,吃零食,打电话,

学习工作时,脑袋里想的是玩耍,玩具,

包括失眠,无法入睡,也是分心的一种表现。

中医看来,分心最直接的后果,是会分散人体内的气,降低身体的抵抗力。

西医所说的亚健康,根源上讲,其实也是身体里的气分散了,好像一群散兵游勇,形成不了有效的战斗力,保护不了身体,疾病一来挡也挡不住。

而中医针灸之所以能够调理疾病,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它能够帮助人体把分散的气凝聚起来,安排到身体虚弱,患病的地方,从而让身体快速恢复。

但现在很多人艾灸时,也开始分心了,耐不住寂寞,一边艾灸,一边玩手机,和人聊天,甚至动不动接个电话。

这种情况下,因为分心,气散乱了,艾灸时要把这些气调动起来就十分困难,那可想而知,艾灸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艾灸时千万别激动!

艾灸是古老温和中医疗法,除少数对艾过敏,以及患有特殊疾患者,不论年龄,不分体质,上至耄耋老人,下到三岁小儿,皆可艾灸。

什么是激动?情绪不稳,即是激动!太兴奋,太生气,太愤怒,太伤心,都是情绪激动的表现,是艾灸很忌讳的,艾灸禁忌里也有提到,人在大悲之时不宜艾灸!

艾灸为行气活血之法,主在温阳补气,调理人体内混乱的气血,让人的身体回归阴阳平衡。情绪激动时,身体里气血都会剧烈涌动,不受控制,此时艾灸,就是强行干扰,气血不受调控,效果微乎其微,灸了也等于白灸,甚至还有可能加剧情况。

所以,假如你现在很激动,那么先缓一缓,放松放松,等情绪平稳下来倒不如先不灸,休息一段时间,等待心绪平静,再灸不妨!艾灸时,尤其是不能发怒!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提及:“怒伤肝,悲胜恐。”其实不止是伤肝,发怒时还会进一步的伤肺伤胃。

首先,怒伤肝:肝主疏泄条达,肝气既不能抑郁,也不可亢盛,最好是保持一种活泼灵动的状态。但生气发怒时,肝失疏泄、气机失调,会引发情志抑郁或亢奋,导致“暴怒伤肝”,引发肝脏区域疼痛等症状。

现代研究也表明,生气时会分泌“儿茶酚胺”,作用于神经系统,使血糖升高,脂肪分解加速,血液和肝细胞内毒素增加,对患有肝病的人危害很大。

其次,怒伤肺:肝主生发,肺主肃降,二者相互配合。生气动怒时,肝气过旺,肝火亢逆上行,影响及肺,则肺失清肃,功能减弱,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生气动怒时,病情会因此加重复发。

最后,怒伤胃:很明显的一点,人生气时会吃不下饭,因为肝主疏泄,肝功能协调,是保持脾胃正常消化吸收的重要条件。生气时,肝郁气滞,肝气犯胃,则胃失和降,肝胃不和,人会出现胁痛、胃胀痛、消化不良、不思饮食等症状。

可见,脾气再火爆,也不应动不动就发怒,愤怒并不能使人达到目的,但是一定会伤害你自己。有了愤怒,及时释放出去,不要念念不忘,更不要带着怒气艾灸!

艾灸时应该做什么?

艾灸时应该做什么?

首先,保持心平气和,灸友们艾灸之前,可以先把一些索事处理好,或者暂时放一放,手机静音或关机,就静静的坐着躺着,放空脑袋,让艾灸充分发挥它的力量。

其次,艾灸之前,可以做一些“准备”活动,让身体里的气活跃起来。比如艾灸前喝一杯热水,用热水泡脚,搓揉皮肤,推背、揉腹、放松身心,刮刮四肢或者背部的经络。

做了准备活动,再艾灸,就不太容易上火了,且灸感明显,身心舒畅。像颈椎病,富贵包等顽固性疾病,先刮一刮,再艾灸患处,效果通常来的更快。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fjzz169.com/hxjyy/694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