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治疗血证的6种用法

《血证论》瘀血条云:“既是离经之血,虽清血鲜血,亦是瘀血”。又云:“故凡血证,总以祛瘀为要”。瘀血去则血得归经,如此虽不止血,而血将自止。

祛瘀药中,首选大黄。

由于大黄性专沉降,对于齿鼻耳目诸衄等表现于上部的疾患,须以酒炒后用,借酒性之上升,驱瘀热于下。

治面部诸衄,还可配升麻上行,与大黄共成高屋建瓴之势,且可发挥升麻的散火毒、解火郁之功,从而起协同作用。

治大量吐血、崩漏诸证,可以炒用甚至炒炭后用,以减少其快利之性,而发挥其止血之功。

用量方面,治火热内灼,阳络受损而血外溢的吐衄疾患,病初时患者证实体实,大黄用量宜大,自10~15克不等。

若妇人经漏既久,崩中,或吐衄反复发作,证虽实而体已虚者,大黄用量宜小,一般为3~6克,借以缓图奏功。

又,大黄固属苦寒攻逐之品,但通过适当配伍,则温清消补之间,无不咸宜。

1温用大黄与温热药为伍,可作温法用而治寒证。一大黄与肉桂配用,首见于《医学衷中参西录》,原名秘红丹,由川大黄末3克,油肉桂末3克,生赭石末18克组成。张锡纯氏释为:“恍悟平肝之药,以桂为最要……而单用之则失于热。降胃止血之药,以大黄为最要……而单用之又失于寒。若二药并用,则寒热相济,性归和平,降胃平肝,兼顾无遗”。此外,肉桂辛甘大热,气味俱厚,下行温肾。不难看出,血证用桂,一为平肝,如能以肉桂水炒白芍用,则平肝之功更著,一为引火归原,使火能下行,血得归经。大黄与肉桂,两者配对,则可清可温,可补可泻,相互制约,对偏寒偏热之性,起到中和作用,冲淡了大黄、肉桂双方峻烈之性,转变成化刚为柔,最后收和驯之效,相反相成之功。正如张锡纯氏所言,二者等量运用,则可“降胃平肝”,“治肝郁多怒,胃郁气逆,致吐血、衄血及吐衄之证,屡服它药不效者,无论因凉因热,服之皆有捷效”。我们常用此二药治寒热错杂之血证,并根据证情,重点掌握两者的用量比例。如寒重热轻,虚甚于实,或虚寒真而实热假之证,大黄用量应大大小于肉桂,使药性偏温,重在温补命火,引火归原。当肉桂用量大于大黄时,则辛甘大热,能入血分之肉桂,还将起温经作用,届时“血得热则行”,复加大黄破血逐瘀,以之用于女科癥瘕,有消癥之功。反之,则大黄用量应大于肉桂,如此则药性平而偏凉,其功重在泻胃火,化瘀血。二大黄与炮姜也可配合应用。二者一寒一温,一走一守,一逐一收,互制互济。《金匮要略》治“吐血不止者”之柏叶汤,治“先便后血”之黄土汤,尽管前方用干姜,后方用附子而均未涉及炮姜,但遣药的温摄意图并无二致。我治便血有形寒,面色晄白,脘腹悠悠然作痛或痛甚,喜温熨,血色紫黑而暗,后重不爽,脉细,舌淡之虚寒证,每以黄土汤加炮姜3~6克,借以温阳摄血化瘀。至于属实热性血证的年迈患者,或罹胃疾日久因溃疡而致吐血、便血者,可用泻心汤作主方,其中大黄用10~15克以泻火化瘀,再加炮姜1克。用小量炮姜的含义,一则引药入血作向导用,一则作苦寒药之反佐以防伤中。2清用大黄本为大苦大寒之品,若与寒凉药为伍,可收“相须”、“相使”之效,以之治血热妄行之血证,可立竿见影。一例如大黄与生地为伍后,在药理上前者破血而后者止血,合用则相互为用,发挥各自的特长,弥补各自的不足。大黄与生地的合用实例,首见于《千金翼方》卷十八吐血第四中,其记载为“吐血百治不瘥。疗十十瘥,神验不传方”,药仅地黄汁、大黄末二味,但寓意良深、耐人寻味。大黄苦寒沉降,主动而泻其实;地黄甘寒育阴,主静而补其虚。两者配伍后,有动静结合,补泻兼施之效,无伤阴耗血,腻滞留瘀之弊,互制而实互济,相反而实相成。此方功能养阴凉血,逐瘀泻热,适用于热扰营血夹瘀诸血证。二《金匮要略》用大黄配黄连、黄芩名泻心汤,治吐血、衄血。查三黄均属大苦大寒之品,今溶此三药于一炉,其泻火泄热之力必相得益彰。张景岳云:“失血之由,唯火与气”。火动则血沸,火静则血宁,此乃必然之势,用泻心汤治火热内炽,迫血妄行之吐衄。临床验证,昔贤所谓“泻心即是泻火,泻火即是止血”的论点是符合实践的。我用泻心汤治吐、衄便血等,从症状上重视火热表现,如血色鲜红,或紫黑,口干苦,喜冷饮,烦躁,大便不爽或干结,小溲黄赤,脉数实,舌红,苔黄或黄腻者。属消化道溃疡失血者,尤多脘痛见症。在配伍上多注意引经药,如治吐血、衄血常配升麻,治咯血常配桔梗,治便血常配地榆等。3消用大黄原为消瘀之品,如以大黄与具有同类作用的药物配伍,能加强消瘀去邪之力。一例如大黄配丹参时,大黄破瘀消积,丹参活血化瘀,两者一破一化,破血化瘀之功益著。且两者均为苦寒性味,临床每用于血热有瘀之血证。昔贤有“一味丹参,功同四物”之说,诸如因热瘀交阻而致月经不调、痛经等,用大黄配丹参,其清热破瘀之力非浅。二对于血滞瘀结已深,形成癥瘕或闭经者,则大黄可配?虫同用,如《金匮要略》中治“干血”的大黄?虫丸。是方取?虫通经络,入血分,消瘀血,破癥瘕,复仗大黄攻逐之力,使血积得以顺利排出。治癥瘕时,除以大黄?虫丸内服外,还以一味阿魏末,加膏药外贴。治闭经属实者,每以晚蚕沙浸酒,送服大黄?虫丸,每日3次,每次6~10克;属虚者则以补益脾肾,调摄冲任,养血益气之剂为主,每晚另服大黄?虫丸1~2克。4补用《本草用法研究》论大黄云:“虚人夹积,有补泻并行之法,故温药补药,皆可相辅而行,相机而用”。一以大黄与人参而言,大黄味苦,主泄,功在泻实;人参味甘,主补,功在补虚。大黄性寒,人参性温,正合“补必兼温,泻必兼凉”之意。两者相合,一补一泻。且大黄与人参,气味俱厚,配伍后仍补力雄而泻力猛。《景岳全书·本草正上·毒草部》论大黄云:“其性推陈致新,直走不定”、“破积聚坚癥”、“导瘀血”。论人参则云:“气虚血虚俱能补。阳气虚竭者,此能回之于无何有之乡;阴血崩溃者,此能障之于已决裂之后”。《儒门事亲·三法六门》篇中列古今方剂首,其中用大黄47次,占1/4强;用人参18次,占1/10强;其中两者同用者计3次。可见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攻下派张子和氏,虽频频运用攻下之大黄,但亦不废大补气血的人参。尤其难能可贵者,张氏亦以两者合用,以作攻补兼施之计。诚如张景岳氏所言,大黄为将,人参为相,似此一将一相,亦剿亦抚,一动一静,亦攻亦补,攻补结合,则攻不伤正,补不恋邪。在血证范围内,我们治肌衄,每以此二味配二至丸或归脾汤奏功。若治体虚证实之经漏,亦常以此二味配入四物汤中,可收事半功倍之效。治空洞型肺结核咯血,支气管扩张咯血等症,由于血多喉小,离经之血,一时猝不得出,以致瘀滞肺络,血不得止者,一方面我们遵守缪仲醇氏“行血则血循经络,不止自止”的主张而采用大黄;另一方面防失血过程中暴涌厥脱,又以红参浓煎,对小量失血者,用红参汤代茶徐徐饮服;对出血量多者,则取顿服法,此“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亟固”之意。二大黄与龙眼配合,是补用的又一方面,其中用大黄意在破陈瘀,龙眼取其生新血。大黄得龙眼,则陈瘀去而新血生;龙眼得大黄,则心血长而气不壅,共收推陈出新,相反相成之功。我们常以此二味作血崩后期“末用补血以复其旧”之用,意在陈瘀去而癥疾不生,新血长而虚证得复。一般用量为大黄1.5~3克,龙眼肉10~15克。5升用大黄气味俱厚,重浊沉降下行,升麻气味俱薄,轻清升阳上行。两者配合,一升一降,相制相济,亦升亦降,相辅相成。用以治面部七窍之衄,凭升麻上行之功,借大黄下降之力,既去上部火炎之势,又驱上部瘀血而下。用量为大黄6~10克,升麻1.5~8克。若病在下部,如经漏、便血等,其用量为大黄或大黄炭1.5~3克,升麻6克,藉以达到升清为主而降浊为辅的目的。6降用大黄下瘀血,赭石镇逆气,两者一气一血,同为沉降之品,其下行之力尤著。《景岳全书》指出:“失血之由,唯火与气”,气行则血行,逆气上冲,血亦随之,于是出现吐血、咯血之疾。基于此,缪仲醇治血三诀中主张“宜降气不宜降火”。今以质重之赭石镇逆气,使气不逆上,血亦不再逆行,如此则不止血而血必自止。另一方面,离经之瘀血,经此沉降下镇之气血二药涤荡余气,也必然起到推陈致新的作用。考虑到“六腑以通为用”,故胃溃疡之吐血,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之便血,用之均有显效。注:本文选摘自《中医诊疗阐微》,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年6月。转自先行医社

本号所发布的文章大多精摘自网络公开内容,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若涉版权立纠。

四柱八字与中医(先天命数与疾病)

中医为什么有用?-杨昉

学习中医的秘密心得-董洪涛

教你几个判断中医真实水平的方法-王彦晖

为什么很多运动员都爱“拔罐”?找到原因了!

艾灸这三个穴位,对各种眼疾疗效都好!

一位苍生大医的40年临床经验

秋天了,别着凉

痔疮,千万不要轻易手术!

各地防治新冠肺炎的中医方案(夏季版)

大黄将军:你敢用会用大黄吗?

大补大补!睡眠是人间第一大补

安宫牛黄丸绝不是寻常的老人保健药

同时查出8毫米磨玻璃结节,男同事马上手术,女同事去欧洲玩了一趟,15年后一个庆幸一个后悔!得了肺结节,怎么判断要不要手术?

化解怒火攻心,不妨“捶胸顿足”

有病不治,常得中医

大病未必是吃出来的!80%的疾病因它而起-刘力红

小柴胡颗粒的10种经典用法!超赞!

61张高清舌诊图谱,图文对照

肾气丸就是“骨王”,能让你肾精充足-曾培杰

用音乐能量去疗愈身心有着神奇的功效!

这个部位,只要松开了,十病除九,百病难侵

学中医:高手思考中医精华版

你不需要化妆.你是需要化瘀

密陀僧--治疗疱疹特效药

参苓白术散.健脾用好这个方法!

中伏养生

量子力学:心变了,命运也跟着改变了

是药三分毒.服药需谨慎-张步桃

中医太简单.说开没意思

治骨折最妙的一味药

张步桃教你用日常食物来治病

大建中汤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22.5)-腹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2)

你亲眼见过的厉害中医是什么样的

夏三月:关于养心及心脏病的论述

福利篇:14种中成药的绝对妙用!

现代人为什么多病?

什么情况下用药适合小剂量-岳美中

养生热中的冷思考-徐欢欢

恐惧是第一伤肾的源头

中医治疗白血病不依靠特效药.疗效满意-赵绍琴

健康“十六条”-黄煌

走近中医.外邪致病-唐云

浅谈外邪-罗大伦

“伤寒六经”辨惑-吴南京

谈谈脾阴虚及其防治-罗大伦

我治糖尿病的方法及解答诸多疑惑-何绍奇

三大高手教你如何学伤寒(自学必读)

揭秘艾灸的秘诀与经验-徐文兵

徐文兵老师讲梦境与健康(肺梦,脾梦)

中医爸爸的育儿心得-彭鑫

谈治未病兼论扶阳的运用问题-李可

什么才是真正的中医-李可

对糖尿病的思考.糖代谢与木土的关系-刘力红

我们也会有大气下陷的情况-罗大伦

关于我的《医学理念》的争论-潘德孚

女人哭吧不是罪-何裕民

养肾补肾的方法-董洪涛

养生应该从何入手-路志正

为何名医未用奇方而有奇效

《金匮要略》里那些陌生的药物

孕妇生病能不能用药-董洪涛

从科学的角度入门中医

药行旧事——我跟师傅学中药(四)药行旧事-听老药工讲过去的事情(3)

药行旧事-听老药工讲过去的事情(2)

药行旧事——我跟师傅学中药(一)

大黄妙法:怎样用大黄“补”……

“辨证论治”极有可能是一条弯路

了解你身体的大格局-李辛

我给母亲治骨刺-罗大伦

凡是让你“爽”的东西,一定也会让你痛苦

不提倡健康人群的普遍癌症筛查-韩启德院士

我们与生俱来就有“神医”跟随-梁冬

修道者如何延寿-陈全林

为什么女人胖在腰部-殷浩然

杂谈经方的来历-罗大伦

艾灸加点姜,效果直接翻一倍!太神了~

《琅琊榜》梅长苏之死谈寒凉之症

哈佛教授实证-身体状况竟随心念改变

《医林改错》临证录-治瘀大法

治疗“蛇盘腰”民间中医绝技!(收藏备用)

论“灸误”-艾灸的误治后果

李可固本培元散-治诸虚百损

甘肃原卫生厅厅长刘维忠设计的20个单验方

人之所病病疾多.医之所病病道少-曹青山

中医治好了她的产后深静脉血栓

医生得癌拒绝化疗.多活30年.无偿公开5个抗癌秘方

吴锡铭自治白血病的故事

孙思邈《大医精诚》原文及译文

经方治失眠大全集

女子一生最重要的4点养生法则-沈绍功

14则经方临证实录-冯世纶

尿毒症医案

必须懂的:中药“参”家族各成员功效

我这些年走过的中医和修道之路

找到“痴呆线”.预防老年痴呆

三大篇讲三大派:经方派、时方派、学院派!

活用补阳还五汤-治心衰.尿毒症

民间中医绝技.一把抓抠筋疗法

中医如何看病-熊继柏

与土地接触少的孩子容易脾虚

董洪涛论便秘

强悍!一位中医高手的精辟感悟

好医生的标准-彭鑫

苓桂术甘汤演变的6个方-刘渡舟

颠倒医生谈伤寒第一方-桂枝汤

万病从根治第三篇(进补、五行故事)

万病从根治第二篇(受寒、寒热、筋骨)

万病从根治系列(寒湿、上火、湿热)

国医大师一招恢复视力.治好老花眼.白内障

刘渡舟实战经验集

被西药绑架了的西医治疗

“对抗”抗出的白血病

“细菌致病论”与“科克前提”

老年人的虚损应该如何补-陈可冀

三位中医泰斗精心研制的糖尿病专方

当归贝母苦参丸的5种用法-四川名医郭贞卿

怎样选择中成药

世上所有疾病都是假象

打开经方宝库的金钥匙方证-曹延鸿

孩子生病反映了家里的气场

中医人为什么要学习《金匮要略》-宋柏杉

张仲景传奇

如果没有心脏支架或搭桥手术.心血管堵塞怎么治?

人生除了死亡.其他都是擦伤-日本和尚清明节感悟

白发不可胡乱拔,“拔白生新”有深意-唐略

人体健康的第一杀手.寒

科学家发现.打坐可以治疗癌症等不治之症

睡眠不好怎么办-姜山如故

孩子生病反映了家里的气场

是什么力量快速摧毁了中国孩子的体质

论众多肺癌病人完全没有吸烟史-倪海厦

幼儿护养——老袓宗的经验-黄成义

一个晚期癌症患者中医自救的经历和感悟

錯失先機的感冒續-WENDY传经

我有2项武器治重症.倪师经方和中医计算机程序-林大栋

怎么让孩子重新爱上吃饭-崔玉涛

不知魂魄.何谈中医-徐文兵

三七粉不是随便吃的

民国的中药铺.竟然有这么多好宝贝-罕见老照片

刮痧刮多了,身体就虚了吗?

发烧时怎么办-姜山如故

身材瘦小的人应该怎么吃?-姜山如故

带你走进真正的中医世界-姜山如故

身正是扶正的根本-姜山如故

红斑狼疮的病因及经方-倪海厦

我的临证心得-余浩

南怀瑾大师一生收集的秘方大全

经络真的存在吗?

女人少吃不如少说.既可减肥又可养血-胡维勤

和中医师父郭生白先生的点点滴滴-王心强

一个会治病的中医博士.荒唐现象思考-毛嘉陵

身患重病大病怪病的解救之道-董洪涛

中医粉必备技能:X形平衡治疗-佟博然

话谈补药-张雷国医

条条大路通中医.你适合哪一条

回归自然亲近传统-徐文兵

怎么样发现肾虚-中医肖相如

辛丑运气分析与庚子疫情回顾-顾植山

人体自带的“十全大补药”,功效远胜鹿茸和虫草…

针灸有一种境界,叫“意气合一”-胡溪恬

瞧瞧人家的活法

都是自己一直在加害自己的健康-JT叔叔

跟诊刘渡舟老的心得体会

董氏奇穴:三种特效的实用针法

60年中医诊法之体会与技巧-国医大师周仲瑛

最伤肾的是恐惧和烦躁-唐略

一味药用的好,一张方子就灵了-金寿山

心律失常治疗10法

金匮肾气丸可治多种疑难杂症

你必须懂的中医名词

全国脱贫攻坚奖章的奥秘

看看经方对应哪些现成的中成药

留一份邪气以愈病强体

郭贞卿

神奇!一根银针避免了使用呼吸机

眼镜能延缓近视是一场世纪骗局

全世界最前沿的个科学问题-Science公布

宇宙到底有多大?-人.地球和宇宙

大承气汤-痉湿暍病脉证第二.4(痉篇)-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2)

葛根汤-痉湿暍病脉证第二.3(痉篇)-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2)

栝蒌桂枝汤-痉湿暍病脉证第二.2(痉篇)-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2)

痉湿暍病脉证第二.1(痉篇)-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2)

五行五运.脏腑经络先后病脉症第一(1.2)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1)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症第一(1.1)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1)

总目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fjzz169.com/hxjzy/76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