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脉法学习班第一期精彩回顾
古典脉法学习班第一期于.3.16-3.18在星城长沙圆满举办。三天的脉法学习,充实而丰富!
一.古典脉法十论简介:
1.脉诊的重要性及意义
2.脉学误区
3.脉学核心方法论
4.古典脉法之特色
5.诊脉法之操作
寸口诊脉法、双手诊脉法、阴阳互比法
6.形体全息脉法
形脉全息对应规律、独小脉、独大脉、据脉形体拍打法
7.古典脉法之核心—气脉
脉之一气论、脉之阴阳论、脉之五行论(含藏象脉法)
一气周流脉法
8.平人脉象核心特点
9.至简实用脉法之正邪论
切脉知正气资源量及正气运转状态、知病邪性质(热脉、寒脉、气滞脉、血瘀脉、痰脉、湿脉)
10.脉治对应体系
凭脉用针、凭脉用药、凭脉施灸、凭脉施手法、凭脉指导生活方式。
二.三天的学习安排:
第一天:
上午9:00—12:00内容:古典脉法第一至五论
下午14:00—17:00内容:古典脉法第六论(形体全息脉法)
这一天重点练习诊脉之操作(寸口诊脉法、双手诊脉法、阴阳互比法)、切郁脉、形体全息脉法及对应拍打疗法
第二天:
上午9:00—12:00
下午14:00—17:00
内容:古典脉法第七论(古典脉法之核心—气脉)
这一天重点练习脉法辨气机及分析
第三天:
上午8:30—12:00内容:古典脉法第八论、第九论(平人脉象核心特点、至简实用脉法之正邪论)
下午13:3:0—16:30内容:古典脉法第十论(脉治对应体系)、学习感言分享及答疑
这一天重点练习如何通过切脉把握人体正气、邪气。
三.现场一线实修
持脉之道,虚静为保!切脉前先静心!
现场授课场景(一)
现场授课场景(二)
演示切脉手法
双手诊脉实战练习
四.同修间精彩学习总结分享
湖南长沙杨艳同修学习总结分享:
这次学习最大的收获,就是能量的加持,信心的传递。来之前我是信心不足的,虽然说以前接触过振荡中医,但因为一直不明白医理和脉理,所以在把脉方面没有什么信心,觉得自己把脉很不准,触觉不敏感,心中没有大方向,给自己和家人试了好多次效果不佳,就不敢给别人把脉了。以前对气机、阴阳、五行都有过学习,但没有很好的串起来融汇贯通,很多医理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通过这三天的学习,可以说是重拾了信心。熊老师讲课思路非常清晰、严谨,如抽丝剥茧,循循善诱,让我茅塞顿开,以前很多困扰的问题迎刃而解。同时在上课时我感受到了熊老师虚静的状态,小小的身体,大大的能量场,为人非常柔和谦逊,对我们的问题不厌其烦地耐心解答,让我感受到了满满的正能量,这就是我心目中师者的形象:传道、授业、解惑。有这么优秀的老师领路,何愁学不会。我不再对把脉望而却步,有什么做不到的,无非是自我设限,只要有信念,并坚持不懈,一定会有所突破,从自己开始,从家人、同事的脉下手。我只有一个愿望,希望自己不掉队,能一直追随熊老师的脚步,今后有机会继续学习阴阳九针、伤寒论。
最后是感恩,感恩熊老师和林老师的大爱和付出,让我们有这么好的体验,这三天让我受益终身,与其是学医,不如说是一次心灵的放飞和思维模式的改变,观念一变天地宽,谢谢!大家一起加油。
广西李金贤同修学习总结分享:
机缘巧合之下,接触到了阴阳九针,然后从仙游开始了九针之旅,感受到了九针的魅力,由于各种原因,九针于我却无法学以致用。从同修们那里听到使用九针疗病的捷报,让我有些按耐不住,中级班出来之后,排除了各种压力,毅然地踏上了前往九针庄园的路,此时便对余师的脉法有所耳闻,此脉法简单,易学,实用,脑子里闪现出在学校时学习弦洪缓浮沉的各种迷茫及晕头转向,予人把脉时的各种心虚及惶恐,就像迷路的人突然找到了方向,心中狂喜,只因时机未到,未能揭开它神奇的面纱。同时因林老师而接触到了振荡中医,体会到了振荡中医的神奇,另我心驰神往,而古典脉法班的出现,两种脉法的二选一,我毅然的放弃了振荡中医,只为追随余师的初心。
此次学习对脉诊有了重新的认识。首先是对寸关尺的定位有了重新的认识,高骨定关并不是以往所认识的高骨定关,认识到要把握大格局,从一气,阴阳,五行这个大框架着手,脉气首先要和自然之气,四时之气相应,将人体的脉看做了存在于人体的一团气,然后再细分阴阳,原来脉气的阴阳可以从脉的有力无力,大小,上了,左右,升降,出入,寒温等方方面面来体会,认识到阴阳者,气之升降出入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整体把握人体这团气的总的升降出入,再根据指南针:人体阴阳脏腑能量循环图来认识五行及五行在人体脏腑中的气机循环,生克乘侮的关系,各脏腑气机异常会导致的问题及解决思路,从而可以活在脉理下而不致死在脉象中。
法有万千,理为第一!面对纷繁复杂的各种病名及百家争鸣的各种治疗方法,西医的,中医的,用何种方法对何种病治疗效果应是如何,该如何选择一直是困扰我的问题,而通过脉这一法门来知其要,抓住了根本,而法有万千,无论是中医的还是西医的,都可以做到一气而终,而不至于流散于无穷了。知道了大方向,剩下的就是在临床上多练习,多总结。
此次收获颇丰,感恩!
重庆张伟同修学习总结分享:
年3月16日~18日,正逢中国国医节,有幸有缘参加由湖南长沙中医药大学熊广华老师和福建仙游正和中医文化传播公司林益武老师精心组织的古典脉法第一期学习,总结和收获如下:
一、首先感恩两位老师和师兄们的仁爱之心与无私分享。老师站在近道的层面教授古典脉法。广华老师和益武老师精心编制古典脉法传心录教材,封面就明确提示了古典脉法在中医四诊中“巧”的作用:盖切脉乃学中医入门之捷径也,以此可准确、简单、直接地把握病机,可谓四两拨千斤也。色脉者,上师所秘!微妙在脉,不可不察!更是在封一中提出脉学格言:脉为医关键,不要死在脉象下,要活在脉理中!诊法与脉理是根本,脉象是枝叶,抓住根本,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并在授课中强调: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者,流散无穷。并讲解了道、法、术、器的关系。封二中印制并讲授了人体阴阳脏腑气机能量循环图,提出法有万千,理为第一!强调中医学习中“明理”的重要性。
二、古典脉法传心录共分十章,标题如下:
1.脉诊的重要性及意义(中医~中和~平衡,正气为本,邪气为标(末));
2.脉学误区五种(1.不知常脉;2.只知脉象断病症,不知脉症证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3.忽视诊法及脉理,少阐释指法之技巧及脉理之核心;4.诊脉中勿视“气”及“气机”;5.不能将中医的核心理论“阴阳”贯穿于诊脉全过程,不能做到“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强调学习中医须用中医思维,提示:道,一阴一阳。负阴抱阳,冲(中)气为和;
3.脉学核心方法论(强调诊法与脉理是根本;将中医核心基础理论之一气、阴阳、五行,灵活运用在脉诊中,学生思:应贯穿于中医理法术学习中!诊脉辨气机是核心);
4.古典脉法之特色(1.诊脉不拘于象,将阴阳思维贯穿到全部诊脉过程中,重在明脉理;2.重视气脉的理解与运用;3.将形体脉法与气脉结合;4.将医理融通于脉法中;5.构建脉治对应体系);
5.诊脉法之操作:虚静(寸囗和双手诊脉法和阴阳互比法)
6.形体全息脉法(形脉全息对应规律、独小脉、独大脉、据脉形体拍打法(八虚))
7.古典脉法之核心~气脉(脉之一气论、阴阳论、五行论(含藏象脉法)、一气周流脉法)
8.平人脉象核心特点(知常达变,心中牢固平人脉象之概念规律,与四时相应;与形气相符;脉之有胃神根;脉中气机升降出入格局正常。)
9.至简实用脉法之正邪论(切脉知正气资源量及正气运转状态、知病邪性质(热、寒、气滞、血瘀、痰、湿脉))
10.脉治对应体系(凭脉用针、用药、施灸、施手法、指导生活方式)
三、参学古典脉法的收获
1.有缘结识真心继承和宏扬中国医学的两位明师和同修们,看到了复兴中医的希望!
2.学会了诊脉的方法和重点,为学好四诊之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加强了用中医思维去学习生活、感悟自然之道!
感恩天地君亲师!感恩广华老师和益武老师和可爱的中医同修们!
株洲李慧同修学习总结分享:
这次学习脉法就是想通过S中医以外的脉法来更了解“脉”!从接触九针开始,很多老师分享的针法都是以脉为基础来施针的,刚刚开始,连什么是郁脉都不懂,记得第一次去学习九针的时候,我就特意请教过熊老师什么是郁脉,郁脉到底是什么感觉,那是我对脉的启蒙,后来,有幸能学习到S中医,能体现每种脉象的指下感觉,这对我来说,就有个大纲,回来就迫不及待的见人就摸,就按照脉象用药,施针。脉象较单纯或症状明显的,基本都能有效果,但是,对于脉象较复杂的,就会有点蒙,有点抓不住重点的感觉。这次通过熊老师对传统脉法的一气论、五行论、阴阳互比法的讲解,感觉从大纲里能较清晰的抓住重点,不再执着于非要把18个脉相都摸透,反而忘记了大纲,熊老师提倡的双手把脉,也能够锻炼我们更清晰的去“听脉”,能整体感觉一气的变化,问题的关键所在。但终归结底,所有的说不如勤加练习,相信每多摸一个人的脉就会多一份体会!持之以恒是最难得的坚持!
湖南长沙粟苏升同修学习分享:
喜欢中医很久了,杂七杂八的书看了不少,正儿八经的学还是第一次。一直觉得自己身体的状态没到位,虽然中医贵在理解,贵在悟,但基本功要背的东西还是特别多……感慨于自己的记性跟十年前完全没法比,总想着让自己的身体恢复得再好点,记性不那么差,再来系统的学。这次会鼓起勇气报古典脉法班,一是觉得身体感觉精力好些了;二是觉得脉学要背的东西相对少,实操比重更大,贵在指下感觉(上课之前一直都是这么认为的……);三是上课地点就在家门口,熊老师早已认识,相对没什么压力。
此次课程收获不少。比如对一气周流、阴阳、五行、体用等概念的进一步认识,以及它们在脉法上的应用,帮我建立了把脉首要是从整体上把控的观念,避免掉入细察28脉的“坑”里面。在体会到了能量不均衡之后,后续的各种病脉,病机,用针,用药,导引,以及在日常生活中需注意的东西等等,漫漫修行路,学中医是一辈子的事情,在心里默默的给自己加油!然后认识了一群跟我一样热爱中医的可人儿,真的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感恩林老师为我拍痧,右手拍出痧来之后,立马就感觉到肚皮冒凉气,当天晚上就睡了个好觉。左手拍出痧之后,当时没什么感觉,晚上突然觉得右边脾经从隐白到公孙整个足内侧一片发热,是那种很舒服的热。晚上继续睡了个好觉,第二天早上好生折腾,把胸口郁结之气排出来了,然后脉象就变了,关郁不那么明显了……再次感谢!
最后再次感恩熊老师在我学脉学之初,替我把握住了大方向!
湖南桃源田雅文同修学习总结分享:
我来自基层,一直找不到属于自己的中医之道,所以未曾尝到其中乐趣,幸得这次机会,有熊老师及林老师的不吝相授,我学习到了古典脉法,回来后脑袋里一闪而过的就是把脉的大格局,注重心无杂念地去感受,是寒的、热的、快乐的、抑郁的、平静的、慌乱的、从容的,不光是脉,还有整个人,噢,不,应该是“气”,可以感受到整个的气场,记得在学习的第二天我练习把脉的第二个人,当我虚静下来,除了感受到了他是独大脉、上越脉,还有一种微妙的感觉就是他颤颤的,脉也颤颤的,不是很明显,就是一种感觉,所以我就问其是否心慌,他说他可能被几个人把了脉,心里是有点慌,但是他说他的确有早搏,虽然我可能就是刚好碰到了,但是我也更加喜欢上了虚静之后的感受。
从脉着手,让我有了信心和方向,相识大家,得以了解其他可以学习的,如阴阳九针、S中医、太极周天灸、反射疗法等,后面我会一一去了解学习。
湖南湘西胡安秀同修学习总结分享:
一直以来对中医脉诊的玄妙充满向往,古代医家通过诊脉能辨出胎儿性别,能知晓内脏的问题所在,先为我国古代医家的聪慧点个赞吧。
作为中途中医学习者的我,在实践传统28脉中,由于拘于脉象,对脉征感受比较杂乱,因为思维被套在其中了。
也许是上天的恩赐,让步入中年的我有机会再次学习中医的核心-脉学。倾注熊老师多年心血的古典脉法,将一气、阴阳、五行、藏象相结合,理论通俗易懂,操作繁中求简。一气上下浮中沉,独大独小明于心,辨清出入及升降,调以手药艾九针。
打开初学者思绪,拓展其思维,澄其心而广纳世间造福于民之学、之事,让我在这里为年轻有为、才华横溢的熊老师及大道至简的古典脉法点赞吧。
能加入这个队伍是我的荣耀,让我们携手并进,继续传承中国国粹、弘扬中华文化!
广东卓坤明同修学习总结分享:
本身自己是中医爱好者,学中医之初的目的能够帮助他人远离疾病给他们的伤害,因为中医是先祖流传下来的巨大宝库,我们作为后代人
必须有这个责任义务继承发扬下去,尤其现代的中医教育非常不平衡,中医开始慢慢走向西化,这是一个危机的严重问题,自己作为中医爱好者,没有接受院校那种西化的中医思维,希望自己能走一条传统的中医教育模式。这次非常有这个荣幸参加熊老师的古典脉法学习班。讲到学习脉法是我最头疼事,以前一听到,一看到脉学的书,我时常感觉纳闷还有许多的诱惑,自己以前按照课程学习那种28脉,根本运用在临床,指下难明,所以不太喜欢给人把脉,所以有时在临床给人用药,除了脉诊,用其他三诊,用药效果不明显。这次学习三天,收获挺多,感悟也挺多,整体对脉理有个全新的认知!
第一熊老师站在道的层次上为我们解开脉理,要活在脉理中,不能死在脉象下,从天地人,一气周流,到阴阳五行,两个车轮子等综合分析脉理,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对比,特别老师讲的独大独小脉,自己才对脉进一步的认识理解,第二个感悟也挺深,来参加这次的培训课程大部分都是中医爱好者,都是来自不同的行业,而且年纪都比较大一些,不远千里迢迢都来学习,看得出来他们对中医这一份执着与热爱,我也被他们这种情怀跟信念,深深的感动着,希望大家以后再中医的道路上,更好学习中医。做好中医人,早日看到祖国医学像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这次非常感恩熊老师和林老师为我们提供这么好的学习平台,希望大家一起努力共同学习,中医的路上越有越顺利。
云南王刚同修的古典脉法学习总结:
在没来脉法班学习之前,也曾了解了一些关于28部脉、阴阳脉的理论知识。但是落实到具体的把脉操作时,只感觉到自已三个手指下只能感觉到桡动脉的跳动快慢而也,不知道这快慢的背后隐藏的气的信息代表着什么原理,闲时给亲戚朋友把脉时越把越心越虚,越把越没有底气,连我自已都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搞得双方都挺尴尬,平时家里人得个小病小痛的,都是根据症状套用书上的方药来使用,有时偶然会有一效果,但是在部分都不灵验,时常自信心倍受打击,经过很多次失败后我也深刻反思是因为自已没有四诊辨证的而导致的结果,所以才认识到脉诊是多么的重要,他就像一个侦察兵、情报员似的,只有当他搜集的信息足够全面、准确,后续的处方用药才能更精准,更有疗效。
终于有一天偶然看到林老师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fjzz169.com/hxjzy/7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