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证选灸,不同类型灸法的适应症
以证选灸
——不同类型灸法的适应症
灸,灼烧的意思。灸法主要是指借灸火的热力和药物的作用,对腧穴或病变部位进行烧灼、温熨,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方法。艾灸具有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消瘀散结、防病保健及引热外行等作用。
灸法的种类及其应用
灸法种类繁多,根据灸法所用的材料,可将常用灸法分为艾灸法和非艾灸法。艾灸法主要以艾绒为材料,包括艾炷灸、艾条灸、温针灸、温灸器灸等;非艾灸法则使用艾绒以外的其他材料,常用的包括灯火灸、天灸等。
(一)灸法
1.艾炷灸
(1)直接灸:是将艾炷直接放在穴位皮肤上施灸的一种方法,有瘢痕灸和无瘢痕灸两类。
①瘢痕灸:临床常用于治疗哮喘、风湿顽痹、瘰疬等慢性疾病。
②无瘢痕灸:一般虚寒性疾患均可采用此法。
(2)间接灸:又称隔物灸。指艾炷与穴位皮肤之间衬隔物品的灸法。常见以下几种。
①隔姜灸:常用于因寒而致的呕吐、腹痛及风寒痹痛等。
②隔蒜灸:多用于治疗瘰疬、肺结核及肿疡初起等。
③隔盐灸:多用于治疗伤寒阴证或吐泻并作、中风脱证等。
④隔附子饼灸:多用于命门火衰而致的阳痿、早泄、宫寒不孕或疮疡久溃不敛等。
2.艾条灸
(1)悬起灸:将艾条悬放在距离穴位一定高度上进行熏烤,而不使艾条点燃端直接接触皮肤。常见温和灸、雀啄灸和回旋灸,根据灸火的大小和灸疗范围灵活选用。
(2)实按灸:将艾条燃着端隔布或棉纸数层,紧按在穴位上施灸,使热气透入皮肉,待火灭热减后,再重新点火按灸,每穴可按灸几次至几十次。
①太乙针灸:此法治疗风寒湿痹、肢体顽麻、萎弱无力、半身不遂等均有效。
②雷火针灸:临床主治急性腰扭伤及寒湿气痛,其他大体与“太乙神针”主治相同。
(太乙针灸与雷火针灸:在艾绒内另加药物不同)
3.温针灸:此法将针刺与艾灸结合应用。适用于即需要留针而又适宜用艾灸的病症。
4.温灸器灸:温灸器又名灸疗器,具有调和气血、温中散寒的作用,临床需要灸治者,一般均可应用,对小儿、妇女及畏灸者尤为适宜。
灸盒
(二)其他灸法
1.灯火灸:此法主要用于治疗小儿痄腮、乳蛾、吐泻、麻疹、惊风等病症。
2.天灸:又名药物灸、发泡灸。
①白芥子灸:一般可用于治疗咳喘、关节痹痛、口眼歪斜等症。
②细辛灸:可敷涌泉或神阙治小儿口腔炎等。
③蒜泥灸:如敷涌泉穴治疗鼻衄,敷合谷穴治疗乳蛾,敷鱼际穴治疗喉痹等。
④斑蝥灸:可治疗癣痒等症。
总结:《医学入门·针灸》指出∶"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说明灸法在临床上具有重要作用,常与针刺合用,相互补充,相辅相成。艾灸是临床中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运用范围广泛,但是,也要注意不同类型的艾灸方法的适应症,应当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运用,切忌盲目使用。
(图片来源于教材及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fjzz169.com/hxjzy/7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