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灸良药仁心
人为什么会生病,有的人长寿,而有的人早夭?
中医认为人体的正气与邪气是关键因素。
“不治已病,治未病”,二十四气节阴阳变化时,中医根据体质不同“顺时养生”,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肾为先天,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以达到“天人相应、正气内存,邪不可干”。
艾护生命,灸处健康与美丽—人生四组灸
十七八岁灸风门…,预防感冒,感冒是万病之源。
二十四五灸三阴焦…,增强生殖能力,优生优育。
三十四五灸足三里…,调补后天脾胃,强身健体。
老年灸足三里、曲池…,明目固齿,养生长寿。
认识中医节气灸:
艾灸,艾绒燃烧产生的药热之气,对穴位进行熏灼、温熨,以激发经络之气、祛湿逐寒、温通气血、调整阴阳,以应变环境季节变化、抵抗疾病,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节气灸,指在特定的时令节气选折对人体脏腑功能有影响的穴位进行艾灸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八正节气为佳,冬至、夏至灸尤为重要。
良药仁心夏至灸:
夏至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时候,是人体锁阳驱寒的最佳时机,夏至灸可快速驱除体内寒湿,补充人体元气,适合虚劳症、虚寒性体质、亚健康人群等。
1、中医辩证诊断体质
2、隔姜、蒜、药饼灸,是将艾柱点燃,放在姜片、蒜皮、盐或者药饼上,再灸于患部或穴位之上,加强疗效。
姜片有发散作用,外感艾灸时常用;
蒜片有解毒作用,皮肤长疮、有炎症时常用;
隔盐灸治疗脾胃疾病时最常用;
药饼则是用各种中药配成的,根据不同的药物成分,有不同的加强功能。
3、患部“回旋灸”,穴位“雀啄灸”
艾条在经络皮表上方沿着经络线来回缓慢移动,达到通经络调气血疗效。
夏至灸常用穴位:
大椎穴
位置: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之间,
功效:具有疏风散寒,温阳清心、宁神、健脑、消除疲劳、增强体质、强壮全身、提高机体细胞免疫。
中脘穴
位置:中脘穴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
功效:具有提高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和增强人的抵抗力等。
神阙穴(脐中)
位置:在脐窝正中。
功效:有温补元气,健运脾胃,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预防中风等。
关元穴
位置: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3寸。
功效:关元其为真阳所居、化生精气之处。艾灸关元能使清阳上升,浊阴下降,元阳温暖,血液充盈,能培肾固本,补气回阳,通调冲任、理气活血。
气海穴
位置: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1.5寸,在肚脐与关元正中间。
功效:具有培补元气,滋荣百脉,益肾固精,保健强身,解除疲劳等。
足三里穴
位置:位于小腿的前外侧,在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功效:具有调理脾胃、健运脾阳,温中散寒,补中益气,调和气血、宣通气机,导气下行,补虚强身的作用。
三阴交穴
位置:三阴交属足太阴脾经,位于小腿内侧,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后缘。
功效:具有健脾和胃化湿,疏肝益肾,调经血等功效。
艾灸注意事项
注意一: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脸部、颈部、手臂等,都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注意二: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等不施灸,关节部位不直接灸,大血管处、心脏部位、眼球不宜灸,小孩子和老人艾灸的时间要短些。
注意三:艾灸后30分钟内不用冷水洗手或洗澡,艾灸后要喝较平常多量的温开水(绝对不可喝冷水或冰水),以助排泄器官排出体内废物。
注意四:施灸者集中注意力,保证穴位操作的准确性;患者调息静心,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艾灸效果更好。
注意五:化纤、羽绒质地衣物易燃,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
良医提示:
1、按疗程艾灸,前三次连续灸,每个穴位15-20分钟,其后可隔日一灸。
2、艾灸调理期间忌冷食、冰饮,避免脾胃受凉,对着空调直吹。
3、过饱过饿不能灸,饭后半小时至一小时即可灸。
夏季中药茶饮:
古人云:“安身之术,必资于食”。
夏天养心安神:茯苓、麦冬、小枣、莲子、百合、竹叶、柏子仁等;
良药仁心赤心茶:
1、引于阴(清心宁神方),清心宁神,用于心情烦躁、心神不宁
2、引于阳(补血养心方),补血养心,用于失眠、头晕、低血压
夏至灸后配合中药茶饮、推拿、火罐、刮痧,清热利湿,治病强身效果更好!
良药仁心中医馆
健康预约:
医院D出口前行30米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fjzz169.com/hxjgc/5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