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的最终目的根本不是治病,而是
艾灸的最终目的是打通经络,让气血畅行
什么样的人是健康的人?世界卫生组织给出了10条标准,有身体方面的,有心理方面的。不过,我觉得归结起来就是四个字——天人合一,这是《黄帝内经》里面的话。这个“天”指的是大自然,意思就是人要是能和自然一样,就是健康的。打个比方,人体就像是大地,经络是大地上的河流与小溪,气血是流淌的河水。河道畅通,水流顺畅,健康就不会出问题;反过来,如果河道哪里被淤泥石块阻塞了,那里就要发水,下游就要干涸。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就是生病了。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大家都有生病的体会。有些病是急病,比如下雨天淋雨着凉了,第二天就会发烧感冒;而有一些病比较隐蔽,从病邪入体到发病要几个月,甚至好几年。可是不管怎么说,这都是我们人体的正气和病邪作战失败的结果:病邪阻塞了经络、损害了脏腑,人就不健康了。
有一个病人,他得了二十多年的肠炎,他的病根就是寒气侵害了胃肠。艾灸是寒气的克星,所以我给他用艾灸治疗。他自己反映,艾灸的第二次出现了咽喉干的现象,尤其是上颚干痒,之后症状越来越严重,扁桃体也开始疼痛,变成暗红色了。他担心把身体灸坏了,其实这是正常的反应。我们想把病邪赶走,可它不可能乖乖就范,肯定要抵抗,抵抗不过还要逃窜,所以会出现肠炎之外的疾病。艾灸之后多喝些温水,一来润喉,二来可以帮助排毒。如果扁桃体疼痛比较严重,可以在大椎穴针刺3~5下,然后拔罐,拔出瘀血。再艾灸的时候,这个症状就会改善了。
艾灸治病,主要是想用艾灸打通人体阻塞的经脉、用阳气滋润虚弱的脏腑。气血充足了,正气才能对抗病邪。而且通经络、补阳气不仅能治病,它们还能找到疾病,甚至一些很小的疾病也能找到。这是按摩、放血、拔罐、导药等等方法不具备的,因为艾灸不仅调用人体自身的力量,还借用了艾草的药性和灸火的热性。人体的元阳之气如果损耗了,是不能再生的,只能补充,而药性和热性都是强大的外援,所以我一直很推崇艾灸这个方法。懂的使用艾灸治疗未病,那才叫高手
《黄帝内经》里说,上等的医生应该是“不治已病,治未病”。所以现在给人治病的医生,都不是上等的医生。因为病人来找我们的时候,都已经患上某种疾病了。就算医生可以手到病除、药到病除,都是在治已病,最多算是手段高明的中等医生。不过,这不是医生的过错。大家想想,没病没灾的,医院找医生说,“大夫,你给我看看未病吧!”这太可笑了。
真正能找出未病、发现未病的,并不是医生或者各种现代化的检测手段,而是我们自己。我们要有“找未病”这个意识。对自己的健康比较重视的人会定期体检,这是个好习惯,非常值得提倡。而且不止中老年人,年轻人更需要,因为很多中老年时期的疾病其实年轻的时候就有表现了。医院讲究的就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只有这样才能防微杜渐。
体检对找到未病有帮助,可体检不是万能的。医院的体检都是用化验、拍片等西医的手段,大部分都是通过数值的比较来判断。体检能查出来血糖、血压高不高,骨质密度是不是降低了,但是查不出来体内是不是有寒邪或者暑湿等病邪。血糖、血压、血脂等等都是身体对疾病的反应,说白了,能查出这些异常的时候,病邪已经开始破坏我们的身体了,已经迟了。而中医讲的“未病”是找病因、找病邪,是把破坏健康的元凶找出来。怎么找?我的办法就是用艾灸。
艾灸找病是活用了其通经络的作用。经络是气血的通路,也是病邪通路。病邪进入身体,一方面和正气争斗,一方面会在经络和脏腑中潜伏下来。也许一时三刻不会有什么感觉,但是积少成多,正不压邪的时候,病就表现出来了。而艾草的药性和灸火的热力是阳性的,有生发的特点,会在经络里巡行,就像巡逻的警察。一旦发现哪里潜伏着病邪,它们就起到卫士的作用,把沉淀潜藏的病邪搅动起来,顺着经络到达脏腑而排出来。比如我们艾灸中脘穴,如果肝、脾、胃肠等有潜伏的疾病就会出现通窜。哪里有病,就通窜到哪里。
艾灸找病还有很多应用,艾灸这个找病的作用比化验、拍片强得多,它不但能找,还能治、还能养。学会了艾灸,就像请到了一位高明的全科医生,从诊断、治疗到保健,一次都搞定了。
艾灸要懂补和泻才能事半功倍
在艾灸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清楚地知道什么是补,什么是泻。不然只会弄巧成拙,适得其反。今天就给大家提个醒,艾灸的手法有补泻之分:虚者补之,实者泻之。
1、明火暗火
《灵枢·背腧》:“以火补者,勿吹其火,须自灭也;以火泻者,疾吹其火,传其艾,须其火灭也。”凡火力由小到大,慢慢燃尽者为补法,有温阳补虚的作用。如吹旺其火,使病人觉烫者为泻法,有祛寒散结的作用。
艾炷灸补法——点燃艾炷后,不吹旺艾火,等待它缓慢地燃烧,直至自己熄灭。这样火力温和,热力缓缓透人深层,以补虚扶蠃,温阳起陷。灸治完毕后再用手按其施灸穴位,使真气聚而不散。
艾炷灸泻法——施灸,点燃艾炷后,以口迅速吹旺其火,促其快燃,火力较猛,燃烧速度快,不燃至皮肉,当患者感觉局部烧烫时,即迅速更换艾炷再灸,施灸完毕后不按其穴,是谓开其穴而消散邪气。
艾条灸补法——艾条点燃艾条后,不吹旺艾火,等待它缓慢地燃烧,像温和灸法样施灸,使火力缓缓透人深层,灸治完毕后用手按住施灸穴位,再移开艾条,使真气聚而不散。
艾条灸泻法——点燃艾条后,用嘴不断吹旺艾火,像温和灸法样施灸(或像雀啄灸法样施灸),火力较猛,艾条燃烧速度快,施灸完毕后不按其穴,移开艾条即是。
2、雀啄灸或蒜泥灸涌泉穴,可滋阴泻火,治鼻出血,咯血;用温和灸或蓖麻仁敷灸百会穴,补气固脱,以治胃下垂、脱肛、阴挺等脏器下垂。
3、急性病,采用直接灸、雀啄灸以泻实;温性病,采用温和灸、回旋灸、温针灸以补虚。
4、隔物灸和敷灸中所用的药物,按药物的功效可进行补泻,如甘遂灸可以逐水泻水,附子灸可以温阳补虚。
希望大家能对艾灸的博大精深有更深一步的了解,自己不会操作的话到我们蕲艾春养生馆找专业艾灸师体验。
蕲艾春养生馆
本店将古老的中医灸疗、汗疗,结合高科技纳米技术,设有古法火力定灸、安然纳米汗蒸房,综合调理亚健康,让你“艾”上健康,“灸”享未来。
本月体验,优惠多多,欢迎大家前来。
转载请注明:http://www.fjzz169.com/hxjsx/1713.html